夾江:《我的扶貧日記》——梁鴻

夾江:《我的扶貧日記》——梁鴻

草長鶯飛四月天,萬物復甦春光暖。我和黨員呂建平、馮波、吳啟發一行4人如期與駐村書記李孝明一道到華頭鎮佛鷹村走親戚,看老鄉。

今天,按縣上部署,我們到幫扶對象家裡對標對錶,開展排查問卷和入戶調查工作。

夾江:《我的扶貧日記》——梁鴻

一踏上華頭----麻柳鄉道(亂石溪),剛開始路面因施工,雨天泥濘坎坷,晴天塵土飛揚,小車無法通行,似乎倍感脫貧攻堅任務的艱鉅,任重而道遠。

但過了兩公里後,看到道路已被拓寬,堡坎、水溝和燃氣等正待建設,各種施工的挖掘機,貨車轟鳴作響,修路工人忙碌不停,一片戰天鬥地、熱火朝天的場景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由於疫情影響,使施工進度緩慢;工人們復工復產後,抓緊施工,幹勁沖天,欲把損失奪回來。相信不久將來,一條嶄新而寬敞的大道將竣工,成為連接著黨和山區老百姓心連心的紐帶,更是通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莊大道,幸福大道。

夾江:《我的扶貧日記》——梁鴻

"枝頭花正好,田野春意濃"。走進大山,大地在春雨、陽光的滋潤下,披上綠色新裝。一路上,藍天白雲,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滿目蒼翠,遠眺峨眉山、近觀貓貓山,山巒疊翠,盡收眼底,使人神清氣爽,腳下生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思想在這裡得到充分的體現。

此時正是農忙季節,我們分別入戶,在田間地頭與鄉親們面對面、心貼心促膝交談,聽到的,看到的,都有著共同感受:經過這幾年的脫貧攻堅,幫扶對象的每家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房屋修葺一新,廁所實施革命,茶葉採摘、石斛栽植、生豬養殖和技能培訓等有序推進。通過努力,不斷改善人居環境,增加自家收入,提高生活質量, 詳細瞭解並核實每戶的“兩不愁三保障三落實三精準"。

夾江:《我的扶貧日記》——梁鴻

在問卷調查中,有的房屋因暴雨垮塌,有的家庭因喪子而悲痛,有的收入因疫情而減少,每個家庭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困難。

曹福林的房屋因去年暴風雨被沖毀,現已被政府搬遷至鎮上的安置點,老倆口還時常回到山上採茶,收竹子。

曹洪利的兒子在外務工意外去世,黨員呂建平得知後,專門前去慰問,並送上慰問金,鼓勵他振作起來。

殷章全和母親相依為命,從未怨天尤人,在山裡種茶,種植石斛,養蜂採蜜,還計劃著養殖生豬。

殷風鳴原本在春節後到北京打工,因疫情推遲,在家也未閒著,把家裡廁所配修完善。他覺得:常年在外,虧欠太多,多做點事,待疫情結束後,還是要出去打工,多增加點收入,貼補家用。

困難是暫時的,生活畢竟要繼續下去。讓我們感動的是,在這遠離城市的大山裡,鄉親們不怨天怨地,毫不氣餒,迎難向上,戰勝困難,正用自己的勤勞雙手去創造美好生活,他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習近平總書記:“我們要萬眾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險越向前"。“不僅要脫貧,更要致富,繼續在致富路上奔跑,奔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

這是多麼鼓舞人心,催人奮進啊!這正是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

通過交流宣傳,打氣鼓勁,鄉親們方向明,信心足,願望強,勁頭大。言談中,充滿了對黨和政府關心關愛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對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和政策扶持的充滿了希望,堅定了信心。

夾江:《我的扶貧日記》——梁鴻

一天的走訪調查工作在不知不覺中結束,已近傍晚。

臨行前,不忘叮囑他們要做好疫情衛生防控,確保自身健康安全,同時鼓勵他們要不等不靠,做好自家農業生產,增產增收,大家要齊心協力,打好“兩大"攻堅戰。

綠水青山金不換,齊心攻堅繪藍圖。道謝了鄉親們的挽留, 返回途中,在晚霞的映襯下,看到一棟棟新建安置的民居拔地而起,一座座因地制宜的民俗悄然建起,呈現出山常青,房漂亮,院整潔,水清亮,路暢通的美麗鄉村。

精準扶貧,決戰決勝。"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時常在耳邊響起,我們要牢記囑託,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善作善成,讓這沉靜的綠水青山在精準扶貧中煥發新的生機,充滿新的活力。

夾江:《我的扶貧日記》——梁鴻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

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精準扶貧,決戰決勝

讓這沉靜的綠水青山在精準扶貧中

煥發出新的活力

充滿新的生機

(文:雁來)

夾江:《我的扶貧日記》——梁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