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數月,高層會議再提“房住不炒”

時隔數月,高層會議再提“房住不炒”

中房網訊 今年一季度,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

  兩個多月來,日常生活節奏打破,不同行業紛紛告急。人們對疫情帶來的劇烈衝擊早有真切的體會,國家統計局給出的一季度數據也充分佐證了這一點。

  根據國家統計局4月17日發佈的經濟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8%,遠超2003年“非典”時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經濟下行的程度。疫情黑天鵝之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出現改革開放以來的首次負增長。

  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國內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研究部署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同時,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當前經濟工作。從新華社的會議通稿來看,傳遞了高層對經濟的最新判斷。“今年一季度極不尋常”。會議強調,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切實增強緊迫感,抓實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對於房地產,會議再次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而最近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提“房住不炒”還是在2019年7月30日。

  從“六穩”到“六保”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在要求加快做好“六穩”工作的同時,首次提出“六保”任務。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要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在CMF宏觀經濟月度數據分析會上表示,把“六保”作為目標,並不是說把目標調低了,而是在未來經濟受到超級不確定性衝擊的條件下,堅持底線思維和底線管理。

  劉元春指出,根據測算,中國GDP每增長一個點,帶動就業不到200萬,但是在下行時,每少增一個百分點,所帶來的失業可能是接近400萬人。因此,必須要充分認識到完成穩就業的任務,實際上是要求有一個超級宏觀政策對沖。在保民生方面,如果考慮到不同階層的分佈,農民工、小業主、非規範性就業的人群和特殊區域、特殊行業的人群的收入問題,財政支付力度和時間可能也會比我們想象得要大。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席主席、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表示,從原來的“六穩”走向“六保”,顯現了當前的一種底線思維。“六保”比“六穩”更精準,特別是關於保就業是要害之要害。

  “過去我們提的比較多的兩個詞,一是穩增長,二是底線思維。‘六保’的核心就是底線思維。”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對北京商報記者分析稱,保就業是保障民生最基礎的一環。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在4月17日的發佈會上坦言:“下階段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特別是企業的訂單有所減少,需求還不是太強勁,在這種情況下,就業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29萬人。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比2月份下降0.3個百分點。

  為此,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切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加大脫貧攻堅力度,復工復產中優先使用貧困地區勞動力,確保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要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人群就業工作,把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要完善社會保障,做好低保工作,及時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確保群眾基本生活。

  時隔數月再提“房住不炒”

  繼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房住不炒”定位後,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重申“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而最近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提“房住不炒”還是在2019年7月30日。

  就在前一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3月份70城房價數據,房價上漲的城市比2月份明顯增多;深圳二手房價格環比上漲1.6%,漲幅重新回到全國第一。

  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房地產仍然是穩定經濟基本盤少不了的一環。不少聲音認為,今年房地產仍然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今年實現比2010年經濟總量翻一番離不開房地產。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撰文稱,房地產政策既要堅持“房住不炒”的指導方針,著力構建房地產業發展長效機制,又要考慮房地產業對國民經濟的巨大關聯影響和疫情對房地產市場的衝擊,增強政策彈性,採取有針對性措施,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避免房地產企業出現大量債務違約,拖累銀行和金融系統。

  3月初,中國人民銀行會同財政部、銀保監會召開的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強調,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和“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

  “一到經濟困難的時候就會有很多聲音出來希望能夠放鬆市場調控,通過激活房地產市場來穩定經濟。這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們也經歷過此前幾輪這種放鬆帶來的負面效應。尤其是在疫情之下,如果再疊加資產價格、特別是房價的再度上漲,很可能會給老百姓的生活,包括對整個實體經濟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最近我們也看到了個別地區的房價和政策出現異動,這個時候中央提這麼一句,應該說是有非常強的針對性的。”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分析稱。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李奇霖表示,這可能與寬貨幣寬信用環境下,房地產市場容易出現房價暴漲有關,比如最近深圳等地就出現了失業和房價暴漲的尷尬局面。

  3月份以來,上海和深圳相繼被曝出“戴口罩搶豪宅”、買房要繳納百萬“喝茶費”等個別現象。3月份深圳二手房價格指數環比漲幅重回全國第一,以1.6%漲幅領跑70城二手房價,進一步引發輿論關注。

  “經歷多年的房地產和土地驅動經濟的發展模式,高房價已經從前期的財富效應促進消費的正面作用,逐漸變成了債務效應擠壓消費的負面影響。”李奇霖分析認為,如果在寬鬆政策環境下,貨幣再次流入房地產市場,造成房價暴漲,那麼不僅貨幣寬鬆“誤入歧途”,造成資產價格泡沫,消費與居民的生活質量也會進一步下降,使提振消費穩經濟的政策大打折扣。因此,這一次即使面對著穩經濟保就業的重大挑戰,刺激房地產這一政策選項大概率也不會再全面鋪開使用。因城施策、實行結構化的調控政策可能會是房地產市場調控下一步的選擇。

  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

  另一方面,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表述有了一些新的變化。

  會議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真正發揮穩定經濟的關鍵作用。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運用降準、降息、再貸款等手段,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把資金用到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上。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相較於上一次政治局會議,此次在提高赤字率方面刪掉了“適當”兩字,意味著赤字率有可能達到甚至超過3.5%。

  王軍也特別強調,對沖政策要堅決,比如在穩定金融市場、房地產市場,避免這些領域大起大落,給市場清晰的信號已穩定預期,穩定人心。

  來源:新華社、中房報、北京商報、證券時報,中房網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