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國經濟會實現“V型”翻轉嗎?GDP2020年1%,2021年9.2%?

一年一度的GDP增速,是中國最為關心的經濟指標。

不過,2020年之後,這個指標可能就要發生深刻的變化了。

中國GDP增速不再像從前那麼靚麗,已經慢慢進入平淡期,甚至可能很慘淡。

關於這一點,很多人還是要有心理準備,不過很多人可能並沒有打算接受這個趨勢,而是不斷在修正或美化這個數據,希望永遠長青,可是世界不是直線運動,經濟規律更不是直線加速的。

2020年算是給我國經濟發展好好上了一堂危機課,沒有什麼是確定無疑的,是永遠向好的,是完全正確的。至少疫情,從來不會給任何人面子,況且世界這麼複雜,一切都按照人們的想象去發展,世界也就太簡單了吧。

4月17日我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第一季度GDP增速,出現斷崖式下跌,直接下跌6.8%。除了GDP下滑,各行各業的各項數據都出現下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580億元,同比名義下降19.0%;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84145億元,同比下降16.1%,降幅比1-2月收窄8.4個百分點;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8.4%。

2021年中國經濟會實現“V型”翻轉嗎?GDP2020年1%,2021年9.2%?


中國GDP增速往往與一些數據緊密關聯,而且這個數據是經濟真實的寫照,有的時候GDP數據往往會被修飾,但是有一個指標是很難的就是發電量。

4月17日,國家能源局發佈數據顯示,一季度全社會用電量累計1.57萬億千瓦時,同比下降6.5%,增速同比回落12個百分點,創2018年以來一季度用電量最低值。其中,第二產業用電量降幅最大,同比下降8.8%,第三產業同比下降8.3%;第一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分別同比增長4%和3.5%。

這次GDP大跌正好與發電量指標吻合,這一次大家很坦然接受GDP大幅下滑狀態,也沒有人指責,是疫情讓人們認識到經濟不是隻漲不跌的,要是換做其它時候,估計輿論壓力立即就上來了,經濟搞得這麼差。

不過,隨後國家統計局表示,二季度經濟表現會更好,預計下半年經濟也會明顯比上半年更好。按照慣例,中國每年主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都在兩會期間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向社會公佈。為有效防控疫情,今年兩會推遲,所以目前還不知道具體情況。IMF預測中國經濟2020年增長1.2%(1.2%是全球主要經濟體裡少數預計為正增長的國家之一),預測2021年增長9.2%。今年和明年如果平均起來,應該在5%以上。

2021年中國經濟會實現“V型”翻轉嗎?GDP2020年1%,2021年9.2%?


換句話說,我們能夠接受因疫情導致中國GDP增速斷崖式下跌,但是不能接受正常狀況下或長期趨勢帶來的下跌,從潛意識裡牴觸經濟下行,甚至對疫情過後給予經濟報復性反彈很高的預期。

我們簡單的分析下,未來中國經濟會不會出現報復性反彈可能,尤其是2021年經濟增速高達9.2%的水平。

首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個突發性的危機,讓我國經濟規劃和策略出現巨大的調整,然而有個一個事實,就是中國經濟其實在疫情爆發之前就已經處於下行趨勢,無論是經濟數據,還是經濟現實,各行各業都已經進入瓶頸期。中國GDP增速已經連續5年呈現下跌,2019年6.1%更是刷新了正常年份的低速增長。

其次,在沒有疫情的情況下,2020年GDP增速也不會有太大的表現,去年年底,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有過討論今年GDP增速是否保六的話題,制定的國家經濟增速也是區間,而不是某一個具體的數字,也就是允許經濟在正常的波動範圍。這次疫情,讓2020年GDP增速保六徹底化為泡影,我們不得不重啟過去的老三樣,推出大量財政政策刺激,放鬆貨幣政策,重啟房地產和大基建。

最後,2021年GDP增速達到9.2%是需要前提的,也就是說中國經濟還是保持在過去的狀態,是一個完全封閉的國家,而不是全球化貿易大國。如今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中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不是靠內需能解決經濟增速這個問題,畢竟內需潛力在過去幾年已經嚴重透支,大多數人都已經高槓杆生活,身上有大量的房貸、車貸,消費在收入萎縮的情況下,短期是無法重啟內需。而國外疫情,也不可能短期就會徹底被消滅,新冠病毒疫情已經擴散到全世界,只要有一個國家疫情沒有結束,世界就不可能輕易擺脫疫情,貿易受阻,中國遭殃是常態。

2021年中國經濟會實現“V型”翻轉嗎?GDP2020年1%,2021年9.2%?


2021年中國GDP增速真的能跑到9.2%,是否有點太理想化,又或者我國準備大規模刺激信貸,大規模放鬆地產調控政策。

總之,對中國GDP不要有過高的預期,也不要抱著過去陳舊的正向模式,也要適當地接受低速增長的中國。畢竟經濟規律是迂迴的,一根筋的經濟思維只能讓經濟走向扭曲的狀態。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敢於慘淡的增速,才是真正的勇士,才會有更美好的未來,也希望我們不要對經濟增速迷戀太久。儘管,我們都不喜歡低速增長,可是趨勢的力量面前,我們還是低下頭,慢慢讓經濟規律從我們的肩膀爬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