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軸心時代》

縱觀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我們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公元前6世紀到3世紀,在世界的中西方同時並突然出現了一批人,他們是東方的老子,孔子,莊子,印度的釋迦摩尼,古希臘雅典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他們的思想為整個人類的文明奠定了基礎,搭下了一個框架,幾千年來後世的人們都在這個框架中,解讀,領會他們的思想,但無人超越。因此繼馬克思之後的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把人類的這段時期稱為“軸心時期”,“軸心時代”。

美國作家凱拉.阿姆斯特朗根據這一時期特點,寫下了這本《軸心時代》,記述各個思想家的思想體系。

在進一步瞭解這些智者的思想時,我們還會發現,雖然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度,有著不同的背景,講述的是不同的語言,但他們所講的卻都是一回事,表達的意思異曲同工,不約而同地都選擇了用理智和道德的方式來面對世界。

比如蘇格拉底認為一切知識都已根植於每個人的靈魂之中,作為教師需要做的不是灌輸而是引導,每個人身上都有太陽,主要是如何讓它發光。

印度的釋迦摩尼在菩提樹下悟道:人人皆具佛性,他所說的佛性就是智慧,佛就是有智慧開悟的人,只是凡人被習氣掩蓋了,如果不斷學習修行,終有一日,智慧開啟便會大放光明,也會成為佛。

再聽老子說:人的心靈本是虛明,寧靜的,但往往為私慾所矇蔽,因而看不到事物發展的正確規律,做事不得其法,當使心恢復至虛明寧靜狀態時,就能夠看清萬物蓬勃生長,往復循環的道理。

而孟子也提出:仁義禮智信,我固有之。仁義禮智信是人本來就擁有的,只是人們沒用心思考領悟罷了。之後王陽明在龍場悟道:此心具足,不假外求,人人本是聖賢。他所創立的心學淵源正是來自於佛家和儒家。

為什麼他們悟到的都是一樣呢?為什麼我們說世界上的頂級智慧都是相通的?

接著再看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發現了什麼呢?他是西方理性主義哲學的奠基人,他無比熱愛數學,甚至在家門前立牌:不懂幾何者不得入內。他認為:數學是一種客觀存在,不是人創造了數學理論,而是人類通過潛心鑽研“發現”了它們。

佛陀也說到:萬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而老子更是表明“道”無色,無聲,無形,不可見,不可聞,不可博,但確實是超越時空而存在,雖是無形無相,但卻是萬物的主宰。隨著科學的發展,

人類對世界宇宙認知能力也在不斷擴大,人類發現了萬有引力,發現了電......但同時也更證明幾千年前這些思想家對世界的認識是對的,那就是,世間萬物的規律,方法準則都已存在這宇宙自然之中,雖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們都實實在在地存在。

當沃卓斯基兄弟通過《駭客帝國》來表達他們對自身,對世界的疑惑,在追究這個世界是真實的還是虛擬的,我們到底是誰時,莊子在兩千年前就已說道:是莊周夢蝴蝶,還是蝴蝶夢莊周?

語言無法表達一切道理,瞭解道的人也無法將道很明瞭地向不瞭解的人說明白,所以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才會有佛祖拈花,迦葉微笑。

我們也只能通過多讀書,多學習,不斷體悟,提升認知,但讀書知識本身不是目的,它們只是幫助我們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工具,也許我們窮盡一生都難以明白世間萬物的本質規律,但如胡適所言: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與雅思貝爾斯的“軸心時代”觀點相對應的是法國當代最偉大的歷史學家布羅代爾提出的 “世界時間”的概念。他認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並不是均衡地出現在地球的每一個地方,相反,它只出現在兩到三個地方,這些地方所呈現的景象代表了那個時期人類文明的最高水平。

兩漢時期,世界時間是在西方的羅馬城和東方的長安,公元6世紀後,中國獨享“世界時間”長達一千年之久。

13世紀開始,西方開始進步興起,到18世紀,“世界時間”徹底離開了中國,直到21世紀“世界時間”的鐘擺又再次擺向東方,對於東方文明的代表中國來說,是我們民族偉大復興的又一次機會,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經濟學家羅納德.科斯說:“當代中國的崛起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人類行為的意外成果,我很看好中國”,對於我們來說應當樹立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我們非常幸運能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也應該為社會的進步,人類的文明和文化的傳承盡一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