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朝陽:攜手前行 共繪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新篇章

向朝陽:攜手前行 共繪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新篇章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常務副校長 向朝陽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同志們:

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論壇主辦方,向各位領導、嘉賓和同行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長期以來對我們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幫助表示由衷的感謝!我們都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親歷者、實踐者、推動者,今天聚集一堂,共議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大計,必將為農民教育培訓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相信有部裡的正確領導,有大家貢獻經驗、學識和智慧,論壇一定會取得豐碩成果,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必將邁上新臺階。根據論壇安排,我簡要報告近年來的實踐探索,並就未來發展與大家進行交流探討。

 一、全力以赴,紮實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

自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以來,按照中央和農業農村部部署要求,農廣校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和體系辦學優勢,在強化支撐保障、拓寬辦學渠道、創新培育模式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一)發揮專門機構作用,提供基礎服務

當好助手,發揮決策參謀作用。配合行政主管部門,承擔新型職業農民頂層設計基礎工作。開展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培育途徑、扶持政策等重大課題研究,參與制定相關政策文件、編制培育工程實施方案和“十三五”發展規劃等,為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工作遵循;研究發佈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報告和發展指數,及時反映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動態和水平,為政府決策提供現實參照;總結推廣各地培育典型模式,開展國際交流合作與研究,為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提供道路借鑑。

做好服務,發揮基礎支撐作用。組織開展摸底調查,掌握培育對象及需求,建設培育對象庫,入庫171萬人,推進精準培育;吸引優秀教師、專家和鄉土人才參與培育,建設培育師資庫,近8萬師資入庫,實現全國共享共用;強化實踐育人,依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農民田間學校、實訓基地、創業孵化基地等1.3萬個培育基地庫,實現學用合一。

抓好落實,發揮組織執行作用。積極承接相關組織協調職能,認真組織開展培育工程具體實施、監督管理、績效考核,以及認定管理事務和跟蹤指導服務,推動培育工作有序開展。

(二)履行主體職責,提升辦學水平

積極完善辦學體系。始終堅持把加強體系建設,保持體系辦學特色和優勢作為頭等大事,形成了從中央到省、地、縣四級建制農廣校和鄉村教學點五級辦學體系。中央農廣校作為龍頭,全國共有省級校36所,地(市)級校299所,縣級校2126所,鄉村教學點1.2萬個。不斷拓寬辦學渠道。多年來,堅持開展科技普及、職業培訓、中等職業教育、合作高等教育,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的農民教育格局。培養了一大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和致富帶富能力強的農村實用人才。構建完整的教學標準體系。針對職業農民培訓,建立“綜合課程+專題課程+專修課程”的課程體系;針對農民中等職業教育,建立“公共基礎課+專業核心課+能力拓展課”的課程體系。並建立了相應的培訓規範和教育培養標準。

(三)創新條件手段,豐富資源載體

中央農廣校擁有廣播、電視、網絡和新媒體等全媒體教學手段,報紙、雜誌、教材、音視頻等教學資源十分豐富。廣播教育,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開設《致富快車》《三農早報》《鄉村講堂》《小康農家》四檔欄目,年播出時間700多小時,並帶動各省級電臺設立農民教育培訓欄目。電視教育,在中央電視臺開設《農廣天地》欄目,在中組部全國黨員遠程教育衛星專用頻道和共產黨員網開設《農業生產經營》欄目,年播出時間近千小時。網絡和新媒體教育,擁有衛星主站和1000多個遠端小站的衛星直播系統,開設“農科講堂”專欄,培訓人次超過百萬。承擔開發建設全國農業科教雲平臺,為農民提供在線教育、移動互聯、跟蹤指導和互動交流服務,用戶數達到200萬。

主辦有《農業廣播電視教育報》和《農民科技培訓》雜誌,累計製作音視頻資源近15000個品種,約7500多個小時,且每年新增新品種500多個。先後出版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4000多個品種,文字教材800多種。建立網絡教學資源庫,在線學習課程模塊達955個,總點擊量超過170萬次。

 二、不負使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取得巨大成效

在各級政府和農業農村部門的統籌領導下,在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下,全國農廣校體系同心協力、開拓創新,攜手各方力量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經過6年持續努力,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逐步完善,多元化參與運作機制日趨成熟,人才培養質量效果不斷提升。

(一)努力創建務實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面向職業培訓,創建了“一點兩線、四大課堂、全程跟蹤服務”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面向農民中等職業教育,創建了“送教下鄉、農學交替、彈性學制”的農民職業教育辦學模式;針對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養,建立了“村莊是教室、村官是教師、現場是教材”的人才培養模式。同時,針對農民學習特點,建立了“田間課堂+實訓基地”的實踐教學模式及“現場教學+線上學習”的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混合學習模式,為全國農民教育培訓起到引領作用。

(二)努力創建多元化共同參與的運行機制。中央農廣校是農業農村部直屬一類公益型事業單位,組織體系一直延伸到村,既是農民教育培訓決策的參與者、執行者,又擁有了解農民、熟悉農村的特點,具有組織協調、提供基礎服務的職能和優勢。多年來,農廣校堅持開放合作的大體系觀,上接政府、橫聯各類機構、下聯產業和農民,初步形成了“專門機構+多方資源+市場主體”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大體系、大格局。對接農業大學、農職院校,建立教學基地,聯合培養高層次新型職業農民;對接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農業園區等市場主體,建設實訓基地和農民田間學校,服務新型職業農民實習實踐;對接農技推廣機構,開展現場諮詢、技術服務和全程跟蹤。

(三)努力承擔新型職業農民培養任務。截至2017年底,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30萬,佔培育工程總任務量的60%以上,其中30多萬農民通過職業教育與職業培訓銜接一體化培養,達到中等職業教育水平。一大批農民學習後轉變觀念、提升技能、創新創業,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和骨幹力量。據統計,有15名農廣校學員評為全國十佳農民,佔總數的37.5%;有48名學員當選全國農業勞模,佔12.66%。還有一些學員獲得各級各類榮譽。有5人當選全國人大代表、27人當選省人大代表,7人被評為全國勞模、40人被評為省級勞模,4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5人獲省五一勞動獎章,3人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10人被評為省三八紅旗手。

回顧過去的6年,在探索前行中取得的成績值得肯定,有許多經驗也值得總結。一是必須堅持政府主導,突出公益性定位。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而農民素質問題是農業農村發展的短腿短板,這決定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基礎性、公共性、社會性和戰略性,必須以政府為主導,以堅定的決心、明確的目標、有力的舉措,常抓不懈,久久為功。二是必須遵循教育培訓規律,突出職業農民成長特點。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與普通教育培訓相比,其對象、需求和目標都更為複雜,實踐證明,培養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必須遵循職業農民學習規律、農業產業發展規律和職業教育規律,轉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供給方式、內容和途徑,將傳統教育培訓有形課堂和實踐育人無形課堂相結合,才能確保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三是必須豐富手段,突出信息化優勢。網絡信息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向農民提供方便、靈活、伴隨式學習,滿足多元化、個性化、實用化需求,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必須跟上信息化時代的步伐,讓農民教育培訓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四是必須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突出融合開放。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面廣量大、內涵豐富,需要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共同參與投入,只有堅持開放融合,才能更好更多地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三、開拓創新,共繪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新畫卷

“潮起宜踏浪,風正可揚帆”。鄉村振興已揚帆起航,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如何更好地推動新型職業農民創新發展,是我們共同的歷史使命和時代責任。

(一)各盡所長共同推進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和職業農民隊伍建設是一項公益性事業,各級政府和農業農村部門責無旁貸,要深入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逐步建立職業農民制度,鼓勵、支持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農業大學、農業職業院校、農業科研機構、農技推广部門承擔著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重大使命,要在教育培養、成果轉化、實踐示範、推廣應用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為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提供技術支撐與知識供給;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大有可為,要在生產經營、專業技能、組織合作等方面發揮更加積極作用,實現自身成長與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共生共贏。

(二)搭建支持新型職業農民成長的多元平臺。

新型職業農民全面發展任重道遠,要堅持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凝聚各方力量,彙集多方智慧,共同推進。搭建培養平臺,統籌利用好農廣校和涉農院校、農業科研單位、農技推廣機構、市場主體等資源,開展各層次教育培訓,提升學歷水平和職業技能。搭建服務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手機移動服務等現代化信息手段,滿足農民在線學習、在線答疑、跟蹤服務需求。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充分利用新型職業農民協會、聯盟等,促進互動交流、對話合作和聯合聯動,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能力。搭建新型職業農民發展的多維平臺,繼續辦好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論壇,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新型職業農民發展的強大合力。

(三)共同建好用好農廣校。農廣校是唯一一個具有從上到下覆蓋全國的辦學體系,專門針對農民開展教育培訓,也是與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一套人馬、兩塊牌子”的教育培訓機構。農廣校體系是最具中國特色的農民教育辦學形式,在提高我國農民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希望在座各位都來關心支持、建好用好農廣校。根據中央要求和農業農村部安排部署,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進一步健全農廣校體系,明確農廣校(中心)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統籌協調、組織指導等職能,支持農廣校保持體系完整,強化農廣校機構職能建設;要加大資金投入,充實教學設施設備,改善辦學條件,更好地發揮農廣校作用。同時,歡迎大專院校、科研院所、龍頭企業進一步加強合作,充分利用農廣校的基礎服務、辦學渠道、教學資源、田間學校等,為推進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全國農廣校體系作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專門機構和農民教育培訓主陣地,必須找準發展定位,勇立潮頭,敢為人先,奮楫揚帆再謀新篇。各級農廣校要以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為目標,以提升教育培訓質量為關鍵,以加強條件能力建設為支撐,努力開創農民教育培訓工作新局面。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同志們!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這是我們美好願景,也是我們職責使命。我們衷心希望同各方朋友攜手同行,紮實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一步一個腳印朝著目標前行,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崇高使命和鄉村振興的美好未來而不懈奮鬥!

謝謝大家!

來源: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