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瞬間13:第一個用支付寶的人到底買了啥

這是支付寶的第一張交易清單,成交時間是2003年10月15日。交易中的賣家名叫崔衛平。當年,他還在日本留學。2003年10月,他將一臺九成新、國內售價在2000元左右的數碼相機以750元的價格放到網上,很快就有了意向買家。

40年·瞬間13:第一個用支付寶的人到底買了啥
40年·瞬間13:第一個用支付寶的人到底買了啥

當時,網購在國內剛剛起步,主要的支付方式有貨到付款、銀行轉賬和網銀支付。由於崔衛平是個人賣家,買賣雙方難以達成信任,付款的方式一直沒有談攏。

最終,在多方努力下,雙方決定採用網站剛推出的擔保交易方式,於是便產生了這張單據,也就是日後我們常用的支付寶的第一單,而且還是一筆跨境支付。

這種支付方式通過資金第三方託管,解決了網購的信任問題。因此,支付寶很快便成為了互聯網上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服務,並從淘寶中脫離,成為獨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如今,它的用戶數已經超過8億,跟隨著它的腳步,其他互聯網機構也紛紛推出了自己的支付服務。

智能手機的普及進一步帶動了支付方式的變遷,也帶來了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商業模式。老百姓出門可以不帶錢包,一部手機就能應付絕大多數日常情景,就連來到我國工作或生活的老外都覺得非常方便。

40年·瞬間13:第一個用支付寶的人到底買了啥

這個澳大利亞小夥叫蒂姆,來杭州六年了。他和美國朋友傑弗瑞體驗了只帶一部手機出門,就完成了看病、出行、買菜、吃飯等行程,完全沒用到錢包,這讓他感嘆到,生活質量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改變,更添加了幾分精彩。

40年·瞬間13:第一個用支付寶的人到底買了啥

如今,移動支付已經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越來越多的停車場可以實現無感支付,司機再也不用擔心夠不著取卡機;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和零售巨頭正在紛紛試水無人店,顧客刷臉進店,挑選商品後無需排隊付款,系統會自動識別商品,並在手機中扣款;個人所得稅申報可以通過手機完成;就連出境購物,只要填寫相關信息,到櫃檯掃下二維碼,退稅金就能即時到賬;過去,家裡採購大件要等到逢年過節或是商店打折,如今,更多人選擇在電商平臺推出的購物狂歡節集中囤貨。

40年·瞬間13:第一個用支付寶的人到底買了啥40年·瞬間13:第一個用支付寶的人到底買了啥

來自央行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移動支付業務超過375億筆,同比增長近50%,移動支付交易額超過200萬億元,同比增長近30%,今年上半年,我國移動支付業務就達到258億筆,金額達到133萬億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目前,我國的電子支付普及率已經超過70%。從2003年算起,我們只用了15年時間,便發展到了這個水平。而在海外,這個過程通常要用30到50年。

40年·瞬間13:第一個用支付寶的人到底買了啥

搭上人民幣國際化的快車,中國的支付機構也在加速"走出去"。

支付寶和微信早就開始了海外佈局推廣,業務範圍涵蓋線下門店、外幣結算等。

此前,中國銀聯芯片卡標準已經成為泰國、緬甸銀行業的推薦標準,也是亞洲支付聯盟的統一跨境芯片卡標準。截至目前,銀聯在海外累計髮卡超過3500萬張,覆蓋超過570萬家商戶和68萬臺ATM。

40年·瞬間13:第一個用支付寶的人到底買了啥

而由央行開發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實際業務範圍延伸到了148個國家和地區。截至去年底,通過自由貿易賬戶累計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發生跨境收支2886億元。

可以說,中國金融技術標準和支付創新正不斷惠及更多國家和地區。"中國式支付"引領全球消費者的支付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