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療到底有沒有用?舉個“栗子”大家就明白了

最近發佈的視頻裡經常提到利用常見食材調理疾病的方法,底下有人留言說你這也不是正經的藥材,能管事麼?其實中醫

食療的方法在我國已經傳承了上千年,是一套成熟理論和大量經驗作為基礎建立的體系。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其著作《千金食治》中就有“夫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的記載,可見食療方法對中醫學的重要性。

食療到底有沒有用?舉個“栗子”大家就明白了

中醫食物療法的目的在於通過飲食來治病防病。與藥物治療相比,食療的副作用非常小,而長期服用的效果明顯。更重要的是,食療可以在治療同時供給人體所需的各類營養物質和熱量,從而提高人體抗病能力,這是單純藥物治療所難以實現的。

中醫食物療法的功能大致有三種:是運用合理、簡便易行的飲食習慣來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二是運用合適的食物組合來調理疾病和控制疾病的發展,進一步促進患者康復;三是對於大病初癒或體質虛弱的患者,可以應用合理的食療方法來補養機體缺失,以防止疾病復發

食療到底有沒有用?舉個“栗子”大家就明白了

下面我們就舉一個例子來說說食療的價值,說來也巧,這個例子是個真正的“栗子”。

栗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乾果,但很多人不知道,其在中醫食療理論中也佔有一席之地。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有“五果為助”的說法,這五果指的是李、杏、棗、桃、慄。五果分入五臟,各有其對應關係,其中慄屬水,與腎同類相屬,有補腎氣、強筋骨的作用,所以也被稱之為“腎之果”。栗子對因腎虛所致的尿頻、腰腿痠軟等病症有很好的的輔助調理效果,特別是因腎虛而出現腸胃或腰腿症狀的老年患者,利用栗子來調理身體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食療到底有沒有用?舉個“栗子”大家就明白了

也有人說,食療調理疾病這都是傳統醫學的觀點,現代醫學不講這些。其實不然,比如之前有個患者留言詢問,說自己口腔潰瘍相當嚴重,難受的時候吃不好也睡不著,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告訴他調理方法非常簡單,那就是一天吃八個生板栗,上午四個,下午四個,堅持吃兩週,那原則上口腔潰瘍的症狀應有所緩解。這可不只是中醫的理論,更是現代營養學的觀點,栗子中含有核黃素,也就是維生素B2,這種物質可以幫助消除口腔內、唇、舌的炎症,對於日久難愈的成人口腔潰瘍和小兒口舌生瘡都有很好的效果。

食療到底有沒有用?舉個“栗子”大家就明白了

由此可見,利用食物來調理疾病,這是古今中外的醫生都認可的事實。當然,萬事有利也有弊,食療雖好,但運用不當也可傷身,就比如栗子生吃不易消化,所以一次不能吃的太多,需要把握好用量。建議大家應用食療方法調理疾病之前儘量諮詢一下專業醫師的意見,記住無論飲食還是用藥,達到效果即可,過猶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