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井陘窯是歷經隋、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的一處大型瓷窯址集群,遺址位於河北省井陘縣中北部和井陘礦區,是一處分佈面廣、燒造時間長、文化內涵豐富的古窯址群。 井陘窯瓷器以白瓷為主,產生大量的彩瓷,即顏色釉瓷,擁有獨特的裝飾手法和圖案——青剔花。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有著輝煌歷史的安靜古窯址,正在從沉默中醒來。

情定井陘窯:遺址發現

一個傳奇窯址的發現和堅守

2000年在河東小學北發掘的金代苗姓窯場,組合科學緊湊,在作坊的東西兩側,是對稱對置的窯爐,其窯門均開向作坊,窯前工作坑有坡道通向作坊,作坊的窯具存放、釉料堆存、釉漿配置、拉坯成型等工房,以及烘坯房等皆建在場地中心。組合對稱向心規整,連接順序合理便捷。有“中國古陶瓷鑑定第一人”之稱的耿寶昌老先生親臨井陘窯址,看後當場建議,“要蓋展示棚,一定要永久保存下去!”同時,在考察後提出:井陘窯完全可以與邢窯、定窯、磁州窯並列為“河北四大古窯”。

徐光冀、劉蘭華、秦大樹:震撼!要建博物館保護、展示。

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2007年至2008年,原縣二運公司廠院,在560平方米的矩形範圍內清理出西向、南北縱式連續排列的6座大型窯爐,並且被包含在一座更大房子內,根據遺蹟遺物特徵和地層關係判定,它是金代的一處非比尋常的大型窯場。這種古代作坊與窯爐連續直接對應組合在一起的生產情況,在全國瓷窯考古中也很罕見,在河北更是前所未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徐光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古陶瓷考古研究員劉蘭華,北京大學教授、古陶瓷考古學家秦大樹等來到井陘窯發掘現場,面對這一場景不由脫口而出:“震撼!要建博物館保護、展示。”

揭秘井陘窯重大事件

印花模子震驚考古界

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井陘窯河東坡窯址12件精美、完整的印花模子的出土,生動地展現出金代井陘窯的刻模工藝曾經達到的高超境界,不僅為井陘窯金代印花瓷器的斷代提供了確鑿依據,也有力地反映出當年它所擁有的制瓷生產水平, 特別是這一窯址還是一個未做正式公佈的新發現的窯口,此前並不為陶瓷史界和考古學界所瞭解。井陘窯金代印花工藝高超、題材豐富, 絲毫不讓於定窯, 完全可以看出金代的井陘窯同定窯一起共同發展了宋代的印花藝術。同時也提醒人們金代井陘窯重要的歷史地位。

強遭破壞遺址不可追

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2005年井陘窯河東坡遺址遭野蠻破壞,然而對井陘窯的大肆破壞並沒有因為媒體的關注和有關部門的制止而停步,千年古窯在2007年、2008年、2009年又接連遭遇剷車毀滅性的挖掘,現如今遺址的地形地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大部分遺蹟、遺物已不復存在。這三年,也是井陘古窯歷史上最慘痛的三年。經專家鑑定鑑定,鑫源公司場院內地形地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古瓷窯址被破壞程度是十分嚴重的,北區所有遺址遺物皆被施工破除,南區二三級階地的遺蹟遺物也已然不復存在。

金代苗姓窯場戳印點彩戳模

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2000年,一處金代窯場遺址保存下來晾坯架欄、烘坯炭溝遺蹟,這為金元制瓷史增添了重要資料。井陘窯出土的戳印點彩戳模更是在考古界引起轟動。著名陶瓷鑑定專家耿寶昌和陳華莎在看到戳印點彩戳模之後評價說:“以前有些白釉點黑彩器,點的比例和位置都很準確,我們卻不清楚是何種工藝製作的,戳印點彩戳模的出土讓今天的人們對古陶瓷的製作工藝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同時,大量印花模具和戳印工具的出土,證明了井陘窯是最早使用印花技術的窯口之一。

尋蹤井陘窯:歷史演變

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隋代的井陘窯出產白瓷及青、黑、褐釉瓷。碗、杯、盤、豆、缽、罐殘片。窯具有三叉支釘、蘑菇狀盤柱、泥條墊圈。白瓷胎色有黃白、青灰兩種。其器形周正,釉胎結合緊密,呈現色穩定,燒製工藝成熟。

唐代,窯址大增,後達到峰值。種類多,質量高。釉色增加雙色釉、綠釉、醬釉等。除碗、盤外,還見盞、瓶、爐、燈、硯、玩具、擺件等,及葬器等,有佛教色彩。井陘窯精細白瓷此時堪比邢瓷,其“官”字款白瓷,顯示出不凡的身份。

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宋代,所獲遺物較少。僅見盤、花口缽、罐、執壺、枕等。細白瓷續燒。突出的收穫是獨家制品“天威軍官瓶”、單“官”款粗瓷大酒瓶,更重要的發現是中粗瓷中可以確認的是澀圈的出現。這為我們探索井陘窯是“澀圈疊燒法”的創始者提供了依據。

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金代,井陘窯大盛。釉色進一步增加達十數種之多。顏色釉瓷產量大增。有日用品、藝術品瓷。這一階段代表窯口的最突出的主打產品是各種釉色、造型、圖案的瓷枕,以戳印填彩、鑲嵌等紋枕最為獨特。

元明清

元代,井陘窯同邢窯、定窯一起衰落,但仍頑強地保持著窯口的特點,成品變得粗笨,窯址數量縮減,已成為一般民窯。明代雖仍燒貢品,但多為缸、壇之類。清、民國雖未熄火,但與隋、唐、宋、金時的井陘窯已不可同日而語了。

改革開放後

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河北原火陶瓷廠,位於秀林鎮唐代井陘窯最輝煌時代的遺址上,是井陘窯薪火相傳傳統技藝傳承的一座瓷窯。他們在保證生產的同時,積極汲取技術和經驗,致力於恢復井陘古窯經典瓷器的燒製,並準備創建井陘窯博特館,再現井陘窯的歷史輝煌。

鑑賞井陘窯:瓷器特徵

以白瓷為主

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井陘窯主要以盛產白瓷為主,白瓷種類包括了精細白瓷,細白瓷、中檔的白瓷和粗白瓷,品種齊全。唐代,專門的窯場燒細白瓷。到了金代,除主體兩窯場燒精細、細白瓷外,多數是中檔和粗白瓷。主要器型有碗、盤、供器、建築構件、玩具。

大量的彩釉

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如黑釉、醬釉、綠釉,黃釉,還有孔雀藍釉等等,幾乎包攬當時能用到所有顏料。這是定窯都無法超越的。除各種顏色的瓷器外,此外還使用了大量的兩色釉或者雙色釉,黑白釉色、黑青色釉。雙色釉使用靈活,追求顏色變化。唐代產品具有佛教色彩。

獨特的裝飾

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填彩、瀝粉、塗金,或者叫描金,這個在金代的時候其他窯口未必有描金的瓷器。定窯的瓷器有金扣,包金邊這是定窯的特點。而井陘窯是直接把金粉塗繪在碗、盤成高檔裝飾,還有碗盤口部直接塗金,做出了金代的描金器。此外還有,填嵌等手法。

獨特的圖案

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磁州窯、定窯的剔花,有白剔花,黑剔花。而井陘窯的青剔花區別於其他窯口而存在,並且是獨成特色的,這種青剔花主要應用於瓷枕上,所以把井陘窯劃到定窯系裡,或者將其歸為跟定窯一個窯,成為土定窯的說法,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特色井陘窯:裝飾獨特

點彩

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點彩。在井窯唐代的白瓷中就已出現了點彩裝飾,其中五代點彩塔式罐腹周飾以團花、束穗為主圖,上下七層點彩,為此項裝飾的代表作。這一裝飾技法一直延續到元、明,成其傳統。

戳印

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戳印。在金代大盛,製作了人物、動物、花卉等形形色色的大小不等的戳模,多配套組合使用。發掘中見到枕面排滿戳印立鹿、波濤海獸的方塊圖案,足證戳模的存在。

戳印點彩、填彩

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戳印點彩。所見以旋子朵花壓印碗心,再以毛筆蘸濃褐釉汁點於花印內。此法凸現了旋子花的立體效果。 戳印填彩。此法是借鑑了珍珠地填彩的技法發展而成,以上述戳模在飾面上戳印之後,印紋內填塗棕褐或黑色釉粉,以彰顯畫面的紋飾,器表再施以透明釉。戳印劃花填彩。這是以劃花和戳印兩種技法結合使用的作品,以戳印為主紋。

瀝粉

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瀝粉。見於晚唐、五代以迄宋、金,成為井窯裝飾的傳統技法。初始以瀝粉裝飾碗、杯內壁的凸筋,發展到宋、金除傳承原作法外,還將瀝粉凸線裝飾到鼓腹小罐、瓶的外壁,所見有雙線、三線一組,或周身滿飾等瀝粉填嵌。此法見於枕飾,經瀝、翻、填、燒扥工藝,較欲單獨的鑲嵌,紋飾更具立體效果。

描金

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描金。1998年在搶救發掘窯址中於窯址區的一金墓中清理出金花白瓷盤及金口盞,其特徵皆為井瓷。金花者與金花定器並無差別。在定窯所見的金扣、銀扣、銅釦,井陘不見。描金口是以金汁塗於芒口的杯盞口部,此種做法顯然較定器的金扣操作更為便捷,出土時盞口熠然生輝,較金扣者也更為俊巧。此開後世描金的先河。也屬於高檔裝飾。

滴點花斑滴潑交匯

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滴點花斑。見於井陘窯五代三彩,在綠釉釉面上以濃褐釉汁,滴點器表,出現三彩中的獨特花斑裝飾,是井陘瓷的傳統裝飾技法,金代井陘瓷中有黑釉褐斑花瓷。滴潑交匯。這是獨具特點的井陘三彩中的主要施釉方法,以淺綠、翠綠為底色,晾乾後,再用點潑的手法,形成重點輕潑的效果,造成與蘸點、潑灑不同的藝術著色。

追憶井陘窯:瓷器觀賞

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千年不熄的窯火:井陘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