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仇之火•希望之光——細品《火光之色》

復仇之火•希望之光——細品《火光之色》

如果把《火光之色》比作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時期的女版《基督山伯爵》,我相信大多數看過的人都不會有意見。

優秀的故事,致敬經典

正如大仲馬傳奇小說中很傻很天真的好人愛德蒙,火光之色的女主角瑪德萊德在故事的前半部分同樣是個不折不扣的傻白甜。

在蒙冤入獄之前,深受老闆器重的愛德蒙身為大副,距離船長也就一步之遙;而同樣的,瑪德萊德雖然在小說的開頭就失去了父親,唯一的愛子保爾又在葬禮中遭遇了跌墜事故,但作為佩裡頓銀行繼承者的她既不缺財富,也不缺感情。

她不擅長的銀行打理業務,有父親生前的得力助手茹貝爾負責;生活中的大小瑣事,家裡有的是僕人料理;她的女伴蕾昂絲不僅年輕漂亮,與她之間的感情也很好。

即使是已經喪夫多年,可她的身邊也不缺男人:保爾的家庭教師安德烈可是一個能給大報供稿,才華橫溢的年輕人。

當時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正沉浸於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擊敗宿敵德國狂喜中。

光榮而驕傲的法蘭西支配著歐洲,羅馬尼亞油田的產出不斷節節高升,一切都似乎鮮花著錦烈火烹油般的繁華。

可大多數人不知道,此刻已是世界經濟大蕭條;他們更不知道,這一次大蕭條會直接送一個滅世魔王登上隔壁宿敵家中的王座,隨即將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光榮化為飛灰。

不過這一切又與瑪德萊德有什麼關係呢?在小說前半部裡,瑪德萊德的生活中,似乎除了讓愛子保爾健康成長之外,這位堪稱億萬女富豪的主角似乎沒有其他的煩惱,就連她那個不成器的叔叔夏爾,也沒得到多少父親的遺產,根本無法對她構成什麼威脅。

在保爾接受波蘭女僕弗拉迪之後,似乎僅有的煩惱也開始離她而去了。

可瑪德萊德不知道,在她身邊的那些人,女伴蕾昂絲、助手茹貝爾、叔叔夏爾,都覬覦著她那與能力不符的財產,聯手給她做了個局挖了個坑,最終誘騙她跳了進去,將她龐大的資產吃幹抹淨

,趕出了老宅。

甚至,就連她的情人安德烈,也與保爾在葬禮上的跌墜有著直接的關係。可以說,她身邊的幾乎每一個人,都是魔鬼。

除了沒有鋃鐺入獄之外,除了愛子保爾還在身邊之外,瑪德萊德幾乎失去了一切,相比愛德蒙的遭遇也就一步之遙而已。

復仇之火•希望之光——細品《火光之色》

緊張的節奏,強烈的畫面感,大膽的想象力

從這裡開始,故事的節奏驟然加快,看透一切的瑪德萊德驟然變身,走上了女版基督山伯爵的復仇道路。

然而勒邁特終究不是大仲馬,相比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愛德蒙,瑪德萊德的復仇故事實在是進行得過於順利了。

她的那些復仇對象們彷彿已經將一生的智慧都用在了騙她的過程中,在此後的表現實在是有些慘不忍睹。

嫁給了茹貝爾的蕾昂絲又找了個情夫,甚至還因為和這位情夫結婚導致的重婚罪而被瑪德萊德一路要挾,簡直堪稱法國版豬隊友。

更慘的是這位情夫羅貝爾先生秉性惡劣,除了搞女人之外最大的愛好就是搞破壞。

最神奇的是儘管瑪德萊德沒給他什麼好處,這麼一個除了好事什麼都乾的人渣,做的每一件事卻幾乎都是在幫助瑪德萊德對付仇人,最後還把茹貝爾苦心籌劃多年的發動機研製幾乎破壞得徹徹底底。

哦茹貝爾,可憐的茹貝爾,胸懷大志的茹貝爾,他好不容易從大蕭條時期的銀行業抽身出來從事軍工事業,憑他的才能本應有一番作為,可是卻娶妻不賢,半生事業被羅貝爾毀得一乾二淨。

難以想象,在噴氣發動機研製這種國防軍事絕密事情上,羅貝爾一個公司打雜的員工竟能一次次偷偷摸摸地搞破壞,這到底是茹貝爾的管理太混亂,還是瑪德萊德太能幹?

最後我們的主角甚至還拿著通過脅迫蕾昂絲得到的發動機研製材料,前往希特勒掌權的柏林,從納粹頭子戈林手上騙到了一筆鉅款,這恐怕是多少英美蘇特工竭盡全力也無法成就的偉業。

最後,仇人們在瑪德萊德的栽贓嫁禍甚至是暴力破壞下,一個個不是家破就是人亡,我們的主角也終於是如願以償了。

復仇之火•希望之光——細品《火光之色》

摔碎命運,涅槃重生,兩種人生的思考

她的復仇無疑是正義的,但夾雜著各種坑蒙拐騙的復仇手段卻並不那麼正當。

我們對被親人、朋友、員工背叛的抱有同情,因而並不會對瑪德萊德的復仇懷有反感。然而刻骨銘心的仇恨卻完全改變了她,使她的復仇方式並不符合大多數人的價值觀。

如果說僱傭私家偵探打探仇人機密的方式還算可以接受的話,那麼她讓羅貝爾這個不折不扣的人渣一次次用暴力手段來解決問題。

其實就已經偏離正義的軌道很遠了,更不用說她把發動機的資料(即使是有問題的資料)出售給納粹,其實已經有了很重的賣國味道。

在這一點上,不管是拿瑪德萊德和基督山相比,還是拿勒邁特和大仲馬相比,我們書中的主角和作者都要遜了一籌。

與在復仇之路上越走越遠的瑪德萊德相比,相信更多的人會欣賞和喜愛書中的女歌唱家索朗日。那個敢於在柏林大劇院,在希特勒面前歌頌自由的索朗日,顯然更加震撼人們的靈魂。

從前半部到後半部,從巴黎到羅馬再到柏林,勒邁特一直在為索朗日做鋪墊,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天。

即便是在那一天,她的歌聲依然像一道雪亮的閃電,照亮了沉浸在黑暗中的第三帝國的夜幕。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從大蕭條前夜的1929年來到納粹上臺的1933年,又一步一步挪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

整個歐洲從繁華走向蕭條,從復甦走向戰爭,從毀滅走向新生。勒邁特在小說的最後給每一個人都安排了一個結局,看上去似乎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可我們禁不住沉思:以自己的肉體和金錢為資本,以欺詐和暴力為手段,瑪德萊德這位復仇天使,真的能算是善的代表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