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了嗎?安源交警這個中秋節不查酒駕!

聽說了嗎?安源交警這個中秋節不查酒駕!

今天蜀黍要說的是

無論古代還是今朝

只有拒絕酒駕

才能遠離傷害

聽說了嗎?安源交警這個中秋節不查酒駕!

我們白天查!

聽說了嗎?安源交警這個中秋節不查酒駕!聽說了嗎?安源交警這個中秋節不查酒駕!
聽說了嗎?安源交警這個中秋節不查酒駕!聽說了嗎?安源交警這個中秋節不查酒駕!
聽說了嗎?安源交警這個中秋節不查酒駕!

晚上查!

聽說了嗎?安源交警這個中秋節不查酒駕!
聽說了嗎?安源交警這個中秋節不查酒駕!聽說了嗎?安源交警這個中秋節不查酒駕!
聽說了嗎?安源交警這個中秋節不查酒駕!聽說了嗎?安源交警這個中秋節不查酒駕!

現在每逢中秋節,大多數人都是小長假、短途遊、聚會、吃月餅……在現代社會,人們有各種各樣的娛樂方式來度過假期。那麼,在沒手機、沒wifi的古代,古人們又是怎麼過中秋節的呢?

你肯定沒想到

古人過中秋的方式

那真是花樣百出

比現代人會玩多了

賞月·拜月

聽說了嗎?安源交警這個中秋節不查酒駕!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之後每逢中秋,便擺出果品,賞月暢談,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此外,我國很多地方還有祭月、拜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嚮明月寄託對未來的希冀。

吃月餅

聽說了嗎?安源交警這個中秋節不查酒駕!

月餅原本是祭月時供品的一種,以後成了民間互相饋贈的禮品。如今,中秋吃月餅更是成了很多人必選的項目,取團圓之意。

觀潮

聽說了嗎?安源交警這個中秋節不查酒駕!

除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大賦名篇《七發》中就有了相當詳細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中提到:“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

燃燈

聽說了嗎?安源交警這個中秋節不查酒駕!

古人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在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為興盛,特別是廣東地區,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出果品、鳥獸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燒塔

聽說了嗎?安源交警這個中秋節不查酒駕!

南方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遊戲。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

玩兔兒爺

聽說了嗎?安源交警這個中秋節不查酒駕!

清代宮廷把月中的玉兔稱做“太陰君”,民間則不同,百姓們稱它為“玉兔兒爺”。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反映了民間敬神心理的異化,中秋自從由祭月的禮俗轉化成民間節日後就淡化了禮俗色彩,而遊賞性越來越突出,玩兔兒爺的風俗可以說是這一現象的有力佐證。

等等等等

什麼?古人不喝酒嗎?

賞月飲酒

那是“基本款”

中秋節,習俗豐富多彩,飲酒也是必不可少的。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掛,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中美的享受。

聽說了嗎?安源交警這個中秋節不查酒駕!

那古人會不會“酒駕”?

史料記載,南涼開國之君禿髮烏孤就是酒後騎馬墜地喪命,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死於“酒駕”的帝王。同樣“酒駕”遇難的還有漢代梁懷王。梁懷王是漢文帝的小兒子,深受文帝寵愛。梁懷王酷愛讀書,因此漢文帝才讓賈誼當他老師。幾年之後,梁懷王因酒後騎馬不慎,掉下馬背,當即摔死。梁懷王的死本來和賈誼沒有什麼關係,賈誼卻自己鑽進了牛角尖,堅持認為是自己沒有盡到太傅責任才導致了梁懷王的死亡。他走進了自己編織的羅網。於是,賈誼堅持哭泣,這一哭就是一年多,直到最後死去,那年他才33歲。

晉朝的大名士劉伶也是有名的酒鬼,據說劉伶整天喝酒,然後光著屁股亂跑。劉伶還有一個趣聞,他邊喝酒邊騎馬,還叫一個人揹著鋤頭跟著他。他的說法是:“死便埋我,寧要醉著死,不要醒著活。”

比劉伶還瀟灑的是李清照,她的經典之作《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其實,李清照的這首小令可以看做是一首古代的“酒駕歌”。甚至有人據此改寫打油詩一首:燈紅酒綠日暮,沉醉不知歸處。興盡晚回車,誤入逆行公路。加速,加速,撞倒一路無辜。

相信和李清照一樣愛喝酒的酒仙李白和酒聖杜甫等人酒駕的趣聞也不少。

中秋節,交警查不查酒駕?

請大家放心

中秋節蜀黍不放假

各位駕駛員最好別抱有僥倖心理

蜀黍可不想在路口遇見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