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憶東:二季度A股、港股有望迎補漲高潮 海外或進入熊市下半場

日前,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接受了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在專訪中,張憶東對中國資產表現出了高度的樂觀。他認為,二季度A股和港股有望迎來補漲的高潮。從中長期來看,中國A股和港股的核心資產越跌越有價值,“長錢”應該越來越樂觀。

張憶東是“大滿貫”策略分析師,三次獲“新財富”策略第一,此外,其履歷中還包含了水晶球、金牛獎、第一財經、IAMAC等多項分析師評選的第一。目前,張憶東任職興業證券研究所擔任副所長,也是興業證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

二季度A股和港股有望迎來補漲高潮

“中短期維度看,全球此輪反彈進入落後補漲階段,二季度A股和港股有望迎來補漲的高潮”,張憶東在採訪中表示。

具體原因:第一,美股是此輪全球反彈的領頭羊,但已經貴了,後續數月大概率是區間震盪、個股行情分化。截至4月17日,標普500預測市盈率為21.3倍,高於1990年以來的3/4分位數。

第二,全球反彈的時間窗口仍未結束,性價比高的新興市場將受追捧,A股和港股將獲得內外資金共振的補漲機會:當前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估值,或是疫情控制及復工復產的情況,A股和港股在全球都更具性價比。

第三,中國資產補漲高潮的催化劑,是中國經濟刺激政策加碼、政策蜜月期。

第四,二季度行情可以參考2014年3月到5月行情——經濟下行、金融數據低位改善、政策組合拳加碼,則股市有望出現一段月度級別反彈,然後,重新延續底部區域的俯臥撐、磨底。

另一方面,立足2-3個季度乃至1年以上的中長期維度,中國A股和港股的核心資產越跌越有價值,“長錢”應該越來越樂觀。

首先,中國經濟更有韌性和成長性,立足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不斷加碼的經濟刺激政策、潛在的改革開放動能,中國優質權益資產的盈利穩定性和成長性比海外更有優勢。

其次,A股和港股處於歷史底部區域,比歐美股市提前數年調整、估值處於低位、性價比更高。比如,截至4月17日,上證綜指PE-TTM倒數為8.3%、全部A股PE-TTM倒數6.0%,都超過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2倍。

首推優質成長龍頭股

對於具體板塊,張憶東認為,3月底到4月中旬,低位佈局二季度反彈的最佳階段可能已經過去,目前風險偏好已經有所抬升,市場一致看好的資產已經不便宜。醫藥、消費等優質公司重新回到了相當高位,建材等受益於政策刺激的個股也反彈明顯。

二季度首推優質成長龍頭股,邏輯在於美股映射、風險偏好提升+精選具備盈利彈性的阿爾法。其中,A股優選中長期產業空間巨大的 TMT、新能源車產業鏈。

港股側重中短期業績高增長確定的互聯網、物業、教育、消費等。

此外,受益於流動性、風險偏好改善的高貝塔行業,比如黃金股、券商股、地產、保險股也可以立足長期價值而參與反彈。前期已經有所表現的大基建、消費服務等,這些受益於政策刺激的領域,依然可以精選業績彈性高的個股。

海外市場或將迎來熊市下半場

張憶東認為海外市場並不樂觀。

隨著3月下旬美國、歐洲等發達經濟體進行“直升機撒錢式”大救助,特別是美聯儲實施無限量QE並有針對性地干預金融市場和紓困經濟,海外流動性危機基本解除,美股如期出現“V型反轉式”的反彈——從3月23日至4月17日,美股三大指數的最大漲幅都遠超“技術性牛市——20%”的標準,標普500指數即便按照收盤價算也已經反彈了28.5%。

張憶東認為,沒有基本面支撐的技術性牛市,依然只是反彈,而不是可持續的反轉或新一輪牛市。

海外市場的回升和美聯儲無限量QE等政策時間上顯現出一定的相關性,實際上張憶東在此前的報告中也精準預測了“QE+”政策組合拳將帶來反彈曙光,但是對於“QE+”帶來的效果持續性存疑。

“‘QE+’的確只是歐美市場的‘短效藥’,”張憶東認為,歐美市場乃至全球股市要徹底走出這次危機的影響,至少需要中、美等主要經濟體實現相對持續、健康的經濟復甦,而持續的經濟復甦至少需要人類可能控制住疫情的傳播。

“估計二季度‘藥效’還在,所以,短期全球反彈行情從時間上看還有望延續。”張憶東說,因為,“不要與美聯儲為敵”的信仰在海外重新確立,海外流動性充裕,全球風險偏好顯著改善,市場對於主要經濟體政策刺激利多的反應,暫時壓過對疫情和基本面利空的反應。

但是,“QE+”政策組合拳並不能幫助歐美市場開始新一輪的長牛,因為,這些政策並不能解決“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的風險”, 中期全球股市仍要警惕“灰犀牛”——疫情導致的新興市場債務危機、歐洲債務風險。

張憶東表示,展望未來半年到一年,新興市場衰退風險和違約風險將加劇,從而引發歐美債務風險,進而導致金融市場進一步動盪的風險。

一方面,疫情導致全球經濟階段性停擺,新興市場經濟作為全球化最脆弱的一環而難逃衰退。另一方面,相比2008年,當前新興市場應對危機的能力更脆弱。

張憶東認為,如果疫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美聯儲能搞定一起”的信仰將會破滅,“QE+”最終會導致全球經濟在衰退和滯脹之間徘徊,而過去10多年積累的全球債務風險就像一群飢餓的熊那樣不斷地撲過來。迴光返照的V型反彈之後,歐美股市仍將可能進入熊市下半場。

黃金是最好“避風港”

張憶東特別指出了黃金的避險價值。

“基於對中短期疫情以及中長期全球信用貨幣體系的避險,黃金當前依然是最佳的‘避風港’資產。”張憶東表示,展望未來1年,全球貨幣寬鬆來應對經濟衰退將是大概率,面對“流動性改善而經濟下行”的前景,黃金相比其他資產的性價比更好。

長期來看,金價有希望挑戰歷史新高並達到難以預測的高度。展望未來2-3年,此次美聯儲救助美國危機透支了信用、增加了美元的不確定性、提升了通脹風險,超主權貨幣的黃金有望進一步發揮其貨幣屬性和避險功能。短期不排除因為黃金交易擁擠而導致震盪調整,正是中長期逢低買入的良機。

要提醒的是,黃金股的表現可能和黃金的表現並不一致,二者資產屬性不同。黃金是避險資產,而黃金股是風險資產,當避險情緒主導時,黃金上漲而黃金股可能跟隨股市下跌。而當“資金充裕+風險偏好平穩+基本面避險”的階段,黃金股往往大幅領先黃金。

短期是勇敢者的遊戲

張憶東表示,對於具體操作而言,短期行情不穩定,博反彈是勇敢者的遊戲;長期價值凸顯,是大智若愚者的機遇。因為短期的反彈,往往是基於風險偏好和流動性的改善,而中長期可持續的行情往往取決於基本面。

他認為,未來半年,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依然是大概率,所以還不能把行情界定為新一輪牛市。在基本面趨勢不明朗的時候博反彈,往往需要逆向思維、反人性、財富險中求,所以,這只是適合勇敢者的遊戲。

所以,如果沒有風險承受能力,沒有足夠長的資金考核期限,盲目抄底博反彈往往會導致投資節奏錯誤、更低位止損、財富受損。即使有風險承受能力的勇敢者,也分為有沒有擇時能力、擇股能力,總之,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

展望更長期,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新一輪的經濟刺激政策,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對疫情防控的升級,特別是疫苗的進展,全球有望避免類似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優質資產的長期價值將開始凸顯,所以,全球的主權基金、養老金、社保、Family office等機構“長錢”應該慢慢地樂觀起來,根據歷史規律:危中有機,危機是長期逢低買入優質資產的好時機。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