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幾乎全球的雲服務都半死不活?

2020年也許是公有云的戰鬥的尾聲,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關注到,蘇寧雲將停止運營,美團雲也宣佈停止運營。中國戰場上的其他雲,如中國電信翼雲、百度雲、京東雲、金山雲等,經過一番打拼,現在能夠生存下來,很有戰鬥力。如剛上市的UCloud,深植於特定市場;阿里雲騰訊雲,大而有足夠的現金流支持,還有略顯疲態的百度雲。

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市場,這次洗牌來得更早。各種電信運營商的雲業務都無法生存。甚至甲骨文的雲仍然屬於那種只能輸血的狀態。美國三大雲計算公司中,除了微軟和亞馬遜,谷歌這在美國市場的表現,也非常難過。


為何幾乎全球的雲服務都半死不活?


為何國內外各雲廠商做雲業務都如此艱難?原因有幾個:


首先,雲是一個重資產行業。這與傳統的軟件產業或硬件產業有很大不同。

像微軟的軟件銷售是一個輕資產行業,不需要機房和數據中心的鉅額投資,只需賣出就可以盈利。相對亞馬遜的電子商務業務是一個重資產行業,需要自己的機房和數據中心,同時還涉及倉儲物流等方面。如果一個企業本身已經是重資產行業,那麼做雲變革相對容易。像亞馬遜,在雲計算誕生之初,亞馬遜只是希望出售其額外的計算能力。所以亞馬遜雲和阿里巴巴的雲在早期更容易獲得認可。

其次,隨著雲計算的發展,雲業務已經不僅僅是銷售額外的計算能力。

到包括全球500強企業在內的許多傳統企業已經進入雲蛋糕,今天的雲廠商能夠成功,這並不是一個計算能力過剩就可以銷售的簡單階段,通俗的說法就是“要比客戶更瞭解客戶的業務”。

最後是客戶的接受程度並未形成足夠的市場規模。

互聯網企業大部分喜歡雲,因為可以確保自身的輕資產,但傳統企業接受程度要慢得多。既擔心信息安全,又擔心費用。

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認為目前雲業務廠商的成功主要取決於兩個維度:一是產品使用方便;二是顧客信賴。如果這其中一方面做得好,就有成功的可能。

其中亞馬遜和微軟是相對成功的,亞馬遜和微軟分別通過電商和必應搜索,瞭解到在線服務需要的基礎設施架構,掌握瞭如何提供大規模在線服務的能力。同時,兩者都有非常強打造雲計算的決心。相比谷歌則更傾向於人工智能的業務,所以可以看到海外雲市場格局有很大差別。

國內的雲廠商中,阿里雲與亞馬遜雲相似,加上管理層的態度一直很明確,不斷讓阿里集團各個部門上阿里雲;而騰訊雲還處於發展初期,但在架構調整後,產業互聯對雲的需求明顯增多;而華為雲發展的比較早,主要集中在私有云領域。公有云的投資較為謹慎,同時也想避免和運營商過度競爭。

總而言之,美國的雲業務一哥應該是微軟和亞馬遜之間的戰鬥,國內則是阿里巴巴獨大,而騰訊是其最大的競爭對手。關於關注本號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