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致富引路人——非遺彝繡傳承人丁蘭英

丁蘭英這個名字可能省外的人不是很瞭解,但是她在本地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她年少時便開始從事刺繡,如今的她是雲南省政府欽定的刺繡非遺傳承人,更是當地帶著大家脫貧致富的引路人,她為家鄉做出的貢獻無法估量。

丁蘭英幼時因父親離世家中貧苦,為生計所迫只好輟學回家,和妹妹們一起學習母親的彝繡技藝,擔起生活的重責。偶然一次,丁蘭英的刺繡小包被人看中,以15元賣出,這便是她自主創業萌芽的開端。長大後的丁蘭英跟隨打工潮,去到外地發展,卻四處碰壁,難以維持生計,這時她想起了彝繡,想起了年少時的創業夢,於是毅然選擇回鄉,開起了只有12個繡孃的彝繡作坊。低文化沒能阻礙丁蘭英創業的道路,為了提高刺繡技藝,她去外地請教刺繡大師,參加大量的培訓,在反覆的打磨中練就了高超的繡藝,給企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脫貧致富引路人——非遺彝繡傳承人丁蘭英

萬事開頭難,企業創建之初,資金緊缺無法繼續下去。後來走投無路的丁蘭英找到了當地的政府得到了貸款資助,丁蘭英憑著政府的支持,才讓企業運營步入正軌。在政府多年的大力扶持下,當初的小小作坊已經成彝繡龍頭企業,更是獲得了外界的肯定,同時,她還成立了"媽媽製造"合作社。據悉,"媽媽製造"已經突破了600萬。現在合作社826名繡娘中有224個貧困戶、36個殘疾人,這也成為了當地的產業扶貧典型。

脫貧致富引路人——非遺彝繡傳承人丁蘭英

扶貧之初,丁蘭英免費給當地低文化水平的婦女進行彝繡培訓,為了鼓勵她們參加培訓,凡是有刺繡基礎的婦女,丁蘭英都當場支付酬勞與其建立合作,無論繡品好壞,作坊照收不誤,這激發了農村婦女走出家庭加入作坊的原動力。"當地的農村婦女大多和我一樣,文化水平低,出去打工也只能做些苦力活兒,我自己也是苦過的,就想帶著大家一起把生活過好點。"面對大家的誇讚,丁蘭英這樣說道。

脫貧致富引路人——非遺彝繡傳承人丁蘭英

說起助殘的初衷,"他們就躺在床上,不咋講話也吃不下多少飯,精神特別萎靡,我就想啊,我能不能為他們做點什麼。"丁蘭英回憶道。於是,丁蘭英就聯繫當地殘聯,挨家挨戶上門走訪,讓熟悉的親人幫忙溝通翻譯,免費給殘疾人進行一對一的彝繡培訓,給予她們生命的新天地。"因為身體原因,殘疾人的繡品品相都不怎麼好,但我都收,通過再次加工賣出去;若賣不出去的,哪怕堆在倉庫,也不會讓她們利益受損。有些人實在學不會刺繡,我就讓他們學剪紙或者編織,反正因材施教吧,所以只要是貧困戶想在我們作坊靠雙手掙錢餬口,我都一定讓他們有事可做。很多殘疾人一開始不願意接觸這個,現在都主動找我接活兒,變得樂觀自信了。"丁蘭英邊微笑著說邊給我們展示了殘疾人的繡品。雖然給予了許多人幫助,但丁蘭英並不因此有所驕矜,她覺得:"我幫助了她們,她們感恩思進,努力工作,從而成就了我的業績,我與她們之間的扶持是互相的。就是這麼一個出生貧寒的女人,卻在自己的堅持與努力下在刺繡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更是幫助身邊的殘障人士,讓他們有收入來源,融入社會,這無私貢獻值得我們歌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