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深陷冬眠模式,老總賣鹹鴨蛋自救

“這麼晚打攪您不好意思,最近幾個月公司都沒什麼生意,家裡還要還房貸,能不能幫忙看看有什麼合適的工作?”4月18日,深圳市旅遊發展促進會秘書長王智接到一個“求救”電話。

來人託王智幫忙找份工作:文員、行政、房產銷售、證券公司業務崗——“都可以啊!”

王智告訴時代週報記者,打來電話的是某小型旅行社的副總裁,已經在旅行社這行奮鬥了16年。“今年之前,她的年收入至少在50萬。景氣的時候,100萬也正常。現在幾千塊月薪的工作,到處找。”

天眼查專業版提供數據顯示,截止4月19日,今年已有總計2557家登記名稱中帶有“旅行社”的企業註銷。1個月前,這一數字為1692家——僅僅一個月時間裡,註銷企業足足增加了51.1%。按註冊資本降序排列,其中超過1000萬元的企業只有5家,其餘絕大多數為小微旅行社。

“不註銷的小微社也基本沒什麼進項,全靠硬撐。本來規模就不大,有的公司縮減成只有幾個人,還有的就剩老闆一人。這種情況比沒註銷的多很多。”深圳友佳國旅總經理胡鵬程向時代週報記者介紹他所知道的同行狀況。

旅行社業“最慘”

“這三個多月,旅行社業在整個旅遊行業的產業鏈中,最慘。”王智說。

艾瑞諮詢此前發佈《疫情觀察:2020年中國酒店及旅遊行業復甦展望報告》指出,消費者日常可選消費的11個行業中,與2019年消費者行為對比,出境旅遊、國內旅遊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兩大行業。

“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的利潤已經退出去了,但是開支已經開了,又接連2個月沒有收入,房租各項成本繼續‘失血’,”4月19日,深圳飛宇天下國際旅行社總經理高宏宇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疫情導致遊客退單,旅行社在遭遇收入“回吐”的同時,交通、住宿、餐飲、參觀遊覽、娛樂、保險、異地接待等服務的採購成本已經提前付出。

王智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以機票代理業務為例,每年年末民航局排出航班時刻之後,航空公司就將時刻表發給旅行社。旅行社根據自身情況測算每天的艙位,交納平均每張機票300元左右的定金,“既然是定金,如果旅行社沒招到足夠的乘客,這筆錢是不退的”。

“現在能撐下來的旅行社,都是前兩年有實力的,”高宏宇說,“但過了這兩個月就不好判斷了。”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向時代週報記者指出:“疫情的發生阻斷了旅遊業運轉所依託的人群聚集,旅行社業開啟了‘冬眠模式’,而這考驗的又是企業以往對資金、客戶、人才、品牌價值的儲備。”

影響時間長、波及範圍廣、經濟損失大,成為旅遊行業面臨的普遍現象。何時才能回暖、復甦、反彈,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對比景區酒店業、旅遊交通業及旅行社業,截止4月中旬,前二者尚有客流回升跡象,而旅行社業的主營業務“國內中長途遊”卻依舊門可羅雀。至於境外遊,數位旅行社老闆均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訂單下滑接近100%。

某不願具名的專家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在旅遊行業中,旅行社業的恢復將是最晚的。

據王智透露,國內旅行社行業的平均毛利率只在5%到10%左右,行業集中度CR8遠小於40,競爭異常激烈。這其中,中小微旅行社無論從數量還是就業人數來說,都佔具較大比例。“廣東旅行社數量佔全國的20%左右,深圳又佔了廣東省的1/5,全國500強旅行社中有30多家在深圳。這次疫情下深圳旅行社呈現出的狀態,可以看做是全國旅行社業的縮影。”

同行直播賣大棗

“同行直播賣的大棗收到了!”

在一個400多人的旅行社業“老總群”裡,4月16日,深圳鵬運國旅總經理董軍群發了一張大棗“買家秀”,說自己收到了同行直播賣的大棗。時代週報記者隨手翻開數位旅行社老總的朋友圈,賣土特產的、賣服裝的、賣化妝品的、賣酒類的乃至賣衛生用品的,應有盡有。

“同業都在自救,什麼直播啊都有在做的,連賣鹹鴨蛋的都有!”深圳市眾輝國旅總經理馮旭傑從業20年,面對這次疫情,他對時代週報記者感慨:“旅遊業太脆弱,不轉變、不多元化,會餓死人的!我建議夫妻不能一起從事這一行,一旦有個風吹草動,生活直接就沒尊嚴了!”

“3月份的利潤只有幾百塊,就賣了點電話卡。”對胡鵬程而言,3月份的利潤等同於一季度的利潤。每月要給員工發放近10萬元工資,他直言:“這樣硬撐非常累,保員工已經保到快同歸於盡了。”

“2月3月的房租加其他成本,公司開支24萬。我們關停了兩個城市的辦公室。”恆眾國旅副總經理鄭環環向時代週報記者坦言,酒店預售是目前公司旅遊正業的唯一收入,雖然返點在7%—10%,高於行業平均毛利率不少,但體量不到往年淡季的5%。她所在的公司鼓勵員工自售,而公司不留利潤,盡力“讓員工和公司都活下去”。

公司現金流吃緊,員工待遇難免受影響。有業內人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以深圳最低工資標準的80%給放假員工發放基本生活費,在旅行社業內是普遍現象,“不過也有隻幫員工繳納社保的”。

被動“放假”的旅行社員工,只有努力自救。

高宏宇說,自己公司的大學生都去餐館打工了。深圳悠遊國旅總經理張國傑說,他有兩個員工兼職去做外賣送餐了。

深圳市卓匯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春芳向時代週報記者介紹,有些員工直接離職去了工廠流水線上班。這樣的變動往往令人很難適應,部分人的撕裂感強烈。有員工發微信給他:“老闆,旅遊(市場)恢復後,一定記得叫上我。”

自2月起,全國各地有關部門紛紛暫退旅行社的質保金,舒緩企業現金流壓力,並陸續出臺旅遊振興政策。

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2月12日發佈《關於暫退部分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申請辦理的通知》,已有旅行社成功辦理。但在採訪中,某旅行社老總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由於收入斷崖式下降,退回的部分質保金對現金流承壓的旅行社而言,“杯水車薪”。

“五一”在即,旅行社放假

“五一”長假在即,旅行社業能否迎來轉機?

今年“五一”連休5天,為大小長假政策實施多年來的首次。近日,文旅部聯合衛健委發佈通知,要求景區建立完善預約制度,推行分時段遊覽預約——國內首個“預約旅遊”黃金週即將來臨。

中國旅遊研究院披露,今年清明假期,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將達4325.4萬人次。此前choice金融顯示,3月,民航日均保障航班6533班,環比升20.5%;去哪兒網數據顯示,近日“五一”假期搜索量相比之前一週增長76%;據同程藝龍(截至發稿日已更名“同程旅行”)搜索量數據顯示,4月30日出發的航班搜索量是4月29日的近3倍。

但旅行社的態度異常冷靜。

“五一旅遊多屬市內休閒、周邊踏青、省內自駕遊什麼的,與我們旅行社的業務沒多大關係。”馮旭傑直言不諱地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為迎接五一,擅長廣東省內遊的深圳遠方國旅,早在三月底就通知員工做好復工準備,然而4月15日,總經理王桂華讓全體員工放了假。“組團遊佔旅行社的營收比重非常大,但因為疫情原因,到現在還沒有放開,對我們影響很大。”

深圳全品國旅董事長譚昊向時代週報記者道出此中原委:“旅行社是中介端,連接景區、酒店、交通、購物等產品端,分為批發和零售兩個環節,直接為產品端做代理的多數為批發端,負責旅遊產品線路的管理和製作;直接面對客人的旅行社多數為零售端,面向客人直接提供諮詢和組織等服務。現在中長途、出境遊需求低迷,團隊遊又沒有完全解封,旅行社的核心價值可以說尚缺用武之地,只能放假了。”

中國旅遊研究院預測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國內旅遊人次將分別負增長56%和15.5%,全年同比減少9.32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將分別負增長69%和20.6%,全年減收1.18萬億元。

談及未來,胡鵬程希望疫情能消退得更快,“這樣人們的旅遊慾望才能抬頭,政府對旅行社業務的開放範圍也才能更大”。王智也認為,只有疫情結束了,各行各業穩定下來,人們的心理、經濟狀態恢復後,旅遊社才會迎來行業復甦的拐點。

中國旅遊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魏小安樂觀地對時代週報記者預計,疫情結束後,旅行社業此前流出的人才大多還會重返,“甚至會有人自主創業做起旅行社老闆”。

至於疫情結束後,會不會迎來“報復性消費”,旅行社老總們多持保留意見。“好好活著。活著留在這個城市,才有未來。”胡鵬程說。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