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三蘇祠,蘇東坡一家的川居歲月,詩酒趁年華

三蘇祠位於四川眉山市中心紗縠行南街,相傳是北宋文豪三蘇父子的故居。蘇氏一族祖上是唐代詩人蘇味道。蘇味道在武則天時曾兩度拜相,在文學上他與李嶠、崔融、杜審言(杜甫的祖父)合稱初唐“文章四友”,在政治上他主張“處事不宜明白,但模稜兩端可矣”,當場為後人創造了一個成語——模稜兩可。武則天下臺後,蘇味道被貶至四川,最後卒於眉州刺史任上,他兒子蘇份留在眉州娶妻生子。家族繁衍到第九代,蘇洵誕生了,後來蘇軾、蘇轍也在眉山出生。不過和祖上蘇味道不同的是,三蘇父子一生都與祖上“模稜兩可”的作風反著來,性格天然。

眉山三蘇祠,蘇東坡一家的川居歲月,詩酒趁年華

河蚌繪·眉山三蘇祠。

蘇氏祖孫三代的家傳性格,詩酒趁年華

蘇洵的父親名叫蘇序,為人慷慨率性、樂善好施、不拘小節,看來蘇家的性格來自家傳,後人說他們“無一事不快樂”。蘇序雖沒什麼學問,但好作打油詩,據說一生寫了上千首,無論朝政時事還是鄉人雜耍,雞鳴狗吠都能成詩,是個民間文學愛好者。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兒子蘇洵出生了,由於家道小康,父親處事又大大咧咧,蘇洵青少年時期主要是四處漫遊,想當個大俠。其間他也嘗試讀書,學作詩文,但沒學會,於是就放棄了。史書記載其父的態度是“縱而不問”,趁年輕,玩兒唄。

眉山三蘇祠,蘇東坡一家的川居歲月,詩酒趁年華

三蘇祠正門。

天聖五年(1027年),蘇洵與大理寺丞程文應的女兒程氏結婚,程氏時年18歲,蘇洵十九歲。媳婦是名門之後,頗有文化,蘇洵到了此時玩兒心才開始收斂。又過了幾年,蘇洵母親史氏病故,這時蘇洵深感人生短暫、光陰易逝,開始發奮學習。他取出《論語》、《孟子》、韓愈的文章從頭再讀,這一年蘇洵已二十七歲,這就是《三字經》裡說的“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眉山三蘇祠,蘇東坡一家的川居歲月,詩酒趁年華

三蘇祠的著名對聯,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景祐三年底(1037年),蘇軾出生了。蘇洵夫婦共育有六個子女,不過長到成年的只有蘇軾、蘇轍兄弟和姐姐蘇八娘,這位就是民間傳說中蘇小妹的原型。蘇軾與蘇轍小時候,正逢蘇洵浪子回頭,居家發奮讀書時期。蘇軾從三歲開始由父母教導幼學啟蒙,到了五歲又被送到眉山天慶觀北極院小學讀書,老師是道士張易簡,這使他一生都崇尚道教。其間蘇洵考過一次秀才、一次進士,都沒有考上,之後他開始出外遊學尋找機會,他自眉山到嘉州、夔州、荊州、成都等地,結交了張方平等地方官員,這些好友多次向朝廷舉薦蘇洵,不過大都無果而終。

眉山三蘇祠,蘇東坡一家的川居歲月,詩酒趁年華

蘇洵在成都拜訪張方平。

眉山記憶·夜夢嬉遊童子如

蘇洵外出期間,教育重任就落在母親身上。《宋史·蘇軾列傳》說“生十年,父洵遊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一天程氏讀《後漢書·範滂傳》,看到範滂不畏奸佞、慷慨赴死,很有感觸。蘇軾在一旁冷不丁問道:“我要是像範滂那樣,您答應嗎?”這孩子就有點抬槓了,不過程氏馬上反問:“你能做範滂,我難道不能做範滂的母親嗎?”看來老蘇一家都很機智。

眉山三蘇祠,蘇東坡一家的川居歲月,詩酒趁年華

程氏教育三個孩子讀書習字。

蘇洵在外經歷了一系列碰壁後,於慶曆七年(1047年)回到眉山,開始專心教導蘇軾、蘇轍兄弟。在眉山這十年,蘇洵對《六經》等各個學派都開始了深度研究,文章著述頗豐、這是他一生中的創作巔峰期,蘇洵大部分傳世文章都是在此寫成的。《名二子說》作於蘇洵回鄉第二年,那時蘇軾十一歲,蘇轍八歲。文中說:“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轍乎,吾知免矣。”這篇短文中,蘇洵擔心蘇軾將來會出風頭捅婁子,對於蘇轍他倒是很放心的,後來果然應驗了。

眉山三蘇祠,蘇東坡一家的川居歲月,詩酒趁年華

蘇東坡回憶兒時的鄉居生活。

關於父親如何教導自己讀書,蘇軾在晚年寫過一首《夜夢》詩:“夜夢嬉遊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計功當坒春秋餘,今乃初及桓莊初。怛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掛釣魚。”詩中說他晚上夢見自己小時候讀書,父親讓他當天讀完《春秋》晚上回來檢查,然而此時才看了三分之一,於是提心吊膽,像嘴裡掛了個魚鉤的魚。由此可見,蘇洵對於蘇軾兄弟要求十分嚴格,完全不像爺爺那樣縱而不問。

眉山三蘇祠,蘇東坡一家的川居歲月,詩酒趁年華

三蘇祠正殿

在眉山蘇家附近有一座小廟,裡面住著一位眉山老尼,年逾九十,每到夏夜蘇軾經常跑去和她一起乘涼。眉山老尼說自己年輕時,曾跟隨師父進宮拜見後蜀國王孟昶,親眼目睹了孟昶帶著花蕊夫人在夏夜的池塘邊納涼。能詩善文的孟昶當場做了一首納涼詞,只記得開頭兩句是:“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蘇東坡後來以這前兩句作為開篇,寫出了千古傳誦的《洞仙歌並序》,以兒時的視角和想象,復原了花蕊夫人消夏的場景,寄託了對於眉山幼年時光的追憶。

眉山三蘇祠,蘇東坡一家的川居歲月,詩酒趁年華

三蘇祠,木假山堂。

離開眉山,一蓑煙雨任平生

嘉佑元二年(1057年),蘇洵和兩個兒子到京城,這一年蘇軾21歲,蘇轍19歲,都是首次出川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當時的策論的題目是《刑賞忠厚之至論》,主考官是文壇領袖歐陽修,小試官是著名詩人梅堯臣。二人正銳意於詩文革新,蘇軾清新灑脫的文風,一下子把他們震動了。歐陽修認為此文脫盡五代宋初以來的浮靡艱澀之風,但又怕文章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寫,為了避嫌給蘇軾得了個第二名,蘇轍得了第五名。

眉山三蘇祠,蘇東坡一家的川居歲月,詩酒趁年華

三蘇祠,披風榭。

蘇軾在文中寫道:“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待蘇軾前來謁謝時歐陽修詢問用典出處,蘇軾答道:“想當然耳!”原來是自己編的,實際上這個典故出於《禮記·文王世子》,是周公的故事,蘇軾臨考時緊張記錯了。歐陽修聽後一笑,並不介意。

眉山三蘇祠,蘇東坡一家的川居歲月,詩酒趁年華

河蚌繪·全國蘇東坡紀念地。

此次進京,蘇洵並沒有參加考試,一來此前他已經數次落榜,自認臨場發揮不是強項,再者此時他已經著作等身,又有兩個爭氣的兒子,頗能自得一下了。歐陽修很讚賞他的《衡論》、《權書》、《幾策》等文章,於是向朝廷推薦蘇洵,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蘇洵文名因而大盛。正當父子準備大展身手時,突然傳來眉山老家母親病故的噩耗,於是父子急忙回鄉奔喪。

眉山三蘇祠,蘇東坡一家的川居歲月,詩酒趁年華

蘇墳山上,蘇洵與程氏合葬墓。

程夫人對於三蘇父子的成才功不可沒,在年輕時,她勉夫苦讀,中年後又教子成人,在老蘇一家子大大咧咧的性格中,程夫人是真正的主心骨,她不光教育蘇氏兄弟讀書習字,還以仁愛之心影響了他們一生。蘇軾在《記先夫人不殘鳥雀》一文中記敘到:小時候自家的書房、院落中,經常有美麗的桐花鳳鳥三三兩兩飛聚於樹上。有一天,家中的花貓捕了一隻桐花鳳,小鳥在蘇軾兄弟的救護下未能倖免。小夥伴中有的吵著要烤來吃。這時程夫人來了,當問明情況,便教育他們說,做人要有仁愛寬厚之心。程氏搬進紗縠行新居不久,女僕發現前人窯藏的一罈金銀,可程夫人卻叫人重新埋好。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凡非分之財,一分一文也不能妄取。

眉山三蘇祠,蘇東坡一家的川居歲月,詩酒趁年華

蘇轍奉命出使契丹。

程氏去世後,葬於眉山蘇家祖墳,司馬光為她撰寫了《墓誌銘》,銘文中說:“貧不以汙其夫之名,富不以為其子之累;知力學,可以顯其門,而直道,可以榮於世,勉夫教子,不愧為古代一賢母。”這個評價是很中肯的。嘉祐四年(1059年)十月,三蘇父子守喪期滿回京,兩年後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籤書鳳翔府判官。蘇轍位列四等,被任命為秘書省校書郎、商州軍事推官。當時蘇洵奉命修《禮書》,蘇轍要求在京城侍養父親,獲朝廷准許。從此他們離開了寧靜的眉山,開始了宦海生涯。

——2020 04 12

眉山三蘇祠,蘇東坡一家的川居歲月,詩酒趁年華

蘇東坡一生的宦遊軌跡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