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的碧桂園想象力有多大?

“跨界”的碧桂園想象力有多大?

公司從小發展壯大,基本上都是先集中優勢資源,重點搞單一業務,然後到一定規模了,開始多元化經營,這是企業發展的常規模式。

因此,公司多元化經營,是一家公司最終都要面對的課題。從單個公司來看,多元化經營也分幾種。

一種是被動多元化,公司主營業務沒有核心競爭力,幹不下去了,就想“跨界”搞搞其他業務。

另一種是,公司搞多元化經營,主要是為了配合資本市場運作,至於新業務能否長遠發展不是重點,只要這個領域符合資本市場炒作邏輯就行。

最後一種就是主動多元化,公司提前系統謀劃,長遠佈局,多位一體,強強聯合,憑藉實力一步“跨界”。

所以,多元化業務發展最完美的途徑就是最後一種類型:公司主營業務發展為龍頭老大,擁有龐大的資源,各種財務指標都很強勁,同時新進入領域尚未出現具有統治力的競爭對手。

一、碧桂園有何底氣?

凡是有公司經營經驗,以及瞭解公司戰略的人,都有一個模糊的直覺: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搞多元化經營的,搞多元化經營首先得有底氣。

這個底氣來自公司主營業務的良好狀況。

上市公司有眾多的併購、“跨界”操作,如何判斷他們的多元化戰略是否靠譜呢?看看碧桂園的例子。

據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碧桂園實現歸屬本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2669.5億,繼續位居行業前列。在第三方機構(克而瑞)統計的1-6月全口徑銷售額排行榜中,碧桂園以3723.1億元的銷售金額穩居行業第一。

前6個月實現總收入1849.6億元;毛利約為448.9億元,淨利潤約為219.3億元,股東應占核心淨利潤約146.1億元,多項指標繼續保持行業前列。

大家最看重房企的另外兩項財務指標,槓桿率和銷售回款率,碧桂園也擁有絕對優勢。

截至2020年6月30日,碧桂園有息負債總額下降至3420.4億元,相較2019年末又下降了7.5%;淨借貸比率僅為58%,遠低於行業90%的均值,已連續多年保持了淨借貸比率低於70%。

這在國內地產企業中確實並不多見,因為高負債槓桿可以讓房企更容易實現高收益、高回報。但極度依賴貸款維持資金鍊,只要融資規模出了問題,沒有實現借債規模不斷增加,整個資金鍊就有直接斷裂的可能性。泰禾集團就是百強房企中因此倒下的一個巨無霸。

這就解釋了作為房企巨頭,碧桂園為何多年將淨借貸比率控制在70%以下。同時,這也說明碧桂園有非常強的財務風險管控能力。

再看碧桂園的銷售回款率。銷售回款率越高,代表資金週轉速度越快,反映企業財務資金管控能力越強,而快速銷售回款才能保障充足的現金流,進而大大提高公司抵禦風險的能力。

截至2020年6月30日,共實現權益合同銷售回款額約人民幣2509.3億元,權益回款率高達94%,連續五年高於90%。這個數據,也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槓桿率低、銷售回款率高,一收一放的結果就是,碧桂園賬上趴著大量的現金儲備。截至2020年6月30日,碧桂園可動用現金餘額高達2055.2億元,佔總資產比例為10.5%。

在衡量房企資金狀況的時候,一定要把融資渠道和融資能力考慮進去。

8月20日,住建部和央行召開了房企座談會,確定“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甚至有媒體曝出房企融資的“三道紅線”。

這也意味著,房企自身的財務狀況,將直接影響其融資能力,進而影響房企的主業和新業務。

很明顯,對於碧桂園這種各種財務指標都非常強的龍頭企業來說,這個新制度是個利好。

從財務指標看,無論是當下的財務健康程度,還是未來的融資能力,碧桂園都非常優秀,這就是它持續發展多元化業務的底氣。

二、擁抱新行業 獲得超額收益 實現跨越發展

一個人要想獲得比同齡人更高的薪資,需要進入發展勢頭好的新興行業。一個公司要想獲得超額收益,實現跨越式發展,要麼提前佈局新興產業,要麼對傳統行業全面升級。

從總體來看,中國公司多元化經營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工業化剛開始,眾多企業大規模引入外國技術,原先低垂的果實被摘的差不多了,這些企業就另闢蹊徑,拓展到其他的新領域,去搶摘那個領域低垂的果實。

第二個階段就是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工廠,幾乎領域的低垂果實都被摘完了,很多行業甚至已經非常成熟,甚至離天花板不遠了,因此企業不得不拓展新的邊界,跨界搞多元化。

在過去,房地產確實屬於新興產業,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傳統行業。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房地產行業很難再獲得超額收益。

因此碧桂園的多元化發展其實是未雨綢繆,圍繞地產主業進行全產業鏈的佈局。

接下來一個關鍵問題是,多元化戰略如何實施,成功的概率才能更大一點兒呢?

先看碧桂園的“跨界”方向,包括機器人、農業等。為什麼選這些方向呢?

首先,機器人等高端製造、智能製造,是未來中國的新興產業之一,而且這個領域尚未出現具有統治力的公司,因此碧桂園新業務未來有可能發展為一家超級巨無霸。

碧桂園搞現代農業,不僅僅是情懷,還是一種戰略思維。農業是最原始的行業,也意味著升級的空間巨大。

乍一看,碧桂園的“跨界”跟房地產行業離的太遠,主營業務和新業務似乎也沒啥關係。

但是,如果再深入瞭解一下就會發現,碧桂園的新業務,都是以地產行業為核心,打通地產全產業鏈,並向“外圍”一步步拓展。

這些新業務看似主業無關,其實全部都是圍繞地產這個主業在展開,背後都有深層次的商業邏輯。

比如,碧桂園已經覆蓋了地產全產業鏈,包括規劃設計、材料供應、房屋建造等等,這些都很好理解。在這個基礎上,碧桂園又往下做了延伸,涉及到園林、裝修、物業,以及學校等等各個環節,這些也都沒能脫離地產這個大主業。

另外,碧桂園還做了機器人業務,包括建築機器人和餐飲機器人,以及新零售等業務。碧桂園這個跨界怎麼理解呢?

建築機器人比較容易理解,跟地產業務關係很密切,這個新業務發展也相對較快。截至今年8月14日,碧桂園旗下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已累計遞交專利申請2314項,獲授權567項,在關鍵領域擁有一批自主核心技術。現有在研建築機器人50款,其中35款已投放工地測試,填補行業空白,其安全性和工作效率相比人工操作大大提升。

今年以來,地面整平、樓層清潔、通用物流、室內噴塗、鋼筋自動加工機器人已分別在順德和陽江等地的項目上使用,參與建設。

比較難理解的是,餐飲機器人,以及新零售業務,這跟地產有什麼關係呢?

以前碧桂園確實可以嚴格定義為開發商,但是現在它已經在搞物業、學校、園林等等業務,而且搞的很大了。

如果用互聯網的思維來看,它這些新業務就是成千上萬個社區,都是龐大的用戶沉澱。擁有這些龐大的用戶群體,搞餐飲機器人,搞新零售等等業務,邏輯就非常清晰了。

最後一個問題是,這些新業務能給碧桂園帶來什麼呢?

一方面,碧桂園打通各個價值鏈條,省去不必要的中間環節成本,從而為客戶提供性價比更高的產品。豐富的產業資源、全產業鏈的優勢,意味著碧桂園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調配、執行、整合資源,服務業主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種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無論是在應對疫情危機的特殊時刻,還是在人們生活的日常,都大大提升了社區價值。

另一方面,多元化業務讓碧桂園的未來不侷限於房地產開發,打開了未來發展空間以及想象力。在覆蓋房地產開發所有環節的基礎上,持續圍繞地產主業挖掘新市場新動能,形成房地產產業鏈、生態產業鏈、社區產業鏈的全覆蓋,內循環經濟的格局初顯,成為持續長遠發展的新動力。

事實上,勇於“跨界”並踏踏實實地做下去,對於傳統行業本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在互聯網這種更新速度以月計的世界裡,不敢“跨界”就會失去競爭力。

例如金融業被支付寶正面挑戰,卻不能做出當下的“跨界”,用了近十年的時間才漸漸追上來,就是因為包袱太重,輕易不敢動。

碧桂園作為房地產行業的巨頭,提前佈局全產業鏈內循環,進入萬億級市場,且並不是一種沒有規劃的盲目行動,可以清晰的看出有完整的邏輯和路徑。地產業務勢頭強勁,新業務協同發展,這或許才是最完美的配合。

財報排雷,價值挖掘,深度、硬核、專業,讓資本市場沒有時差。歡迎關注資本時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