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可的幾支高估值股票,碰到低點後買入可以持有3到5年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提到了A股裡面我認可的高估值公司可能不超過15家,有人問到具體是哪些公司,這次就來說說我認為可以在PEG大於1的時候買入的公司,並給出其理由,下面提到的估值都是指TTM PE。

1、恆瑞醫藥

從世界範圍來看,創新藥是醫藥行業的未來,世界醫藥行業市值前10大公司基本都是創新藥企業,而恆瑞是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創新藥研發企業,而且已經能穩定盈利,能產生源源不斷的現金流,研發效率高。

過去5年最高估值97倍,最低估值40倍,歷史估值50%百分位為62倍,當前估值85倍,未來三年業績增速在15~25%,我可以接受的買入估值是55~65倍,在這個估值區域買入預計年化收益在20%左右。

2、邁瑞醫療

不管是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醫療器械市場的增長速度都要高於醫藥,而邁瑞是中國醫療器械的龍頭,已經成功地實現了國際化,多個產品在歐美髮達國家市場份額靠前,可以說是國產醫療器械唯一一家能和歐美日企業全面競爭的公司。在國際市場,近幾年成功地開拓了拉美、亞洲等新興市場,發展更加均衡,抗風險能力更強;同時,國內業務由於國產替代進口的紅利,加上中國的醫療水平越來越高,對醫療器械的需求仍然在上升趨勢。

醫藥行業有一個特點就是客戶群體都是重疊的,不管你是哪個細分領域,最終的客戶基本都是醫院,所以很有利於拓展其產品線,天花板問題在醫藥行業並不明顯。

上市以來最高估值84倍,最低估值34倍,歷史估值50%百分位為50倍,當前估值73倍,未來三年業績增速在20~25%,我可以接受的買入估值是50~60倍,在這個估值區域買入預計年化收益在25%左右。

3、CRO行業

CRO行業的龍頭公司有好幾家,公眾號也寫過好多關於CRO的文章,關於其成長邏輯我就不再重複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我以前的文章,我重點關注的是康龍化成和昭衍新藥,這次只說說它們的估值情況。

由於這兩家公司上市的時間並不長,所以歷史估值可能稍微有點不太全面。

康龍化成上市以來開板後的最高估值為150倍,最低估值為60倍,歷史估值50%百分位為84倍,當前估值95倍,未來三年業績增速在30%,我可以接受的買入估值是80倍左右,在這個估值區域買入預計年化收益在30%左右。

昭衍新藥上市以來開板後的最高估值為123倍,最低估值為52倍,歷史估值50%百分位為73倍,當前估值98倍,未來三年業績增速在25~30%,我可以接受的買入估值是80倍左右,在這個估值區域買入預計年化收益在25%左右。

4、歐普康視和愛爾眼科

歐普康視的成長邏輯去年寫過文章,這次只說估值,上市以來開板後最高估值為134倍,最低估值為40倍,歷史估值50%百分位為58倍,當前估值118倍,未來三年業績增速在30~40%,我可以接受的買入估值是60~70倍左右,在這個估值區域買入預計年化收益在30%左右。

愛爾眼科近5年最高估值為160倍,最低估值為54倍,近5年曆史估值50%百分位為53倍,當前估值155倍,未來三年業績增速在30~40%,我可以接受的買入估值是70~80倍左右,在這個估值區域買入預計年化收益在30%左右。

5、健帆生物

同時具備稀缺性和高成長,公司也正在拓展產品線,進一步打開未來成長空間,前面也有文章。

上市以來開板後估值偏高,所以最高估值為138倍,這個最高估值沒有太大意義,應該看上市一年之後到現在這段時間的最高估值為95倍,最低估值為41倍,歷史估值50%百分位為59倍,當前估值80倍,未來三年業績增速在30~40%,我可以接受的買入估值是60~70倍左右,在這個估值區域買入預計年化收益在30%左右。

6、天味食品和千禾味業

天味食品主營複合調料,我認為未來隨著經濟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們的餐飲習慣會在美味可口的前提下更加趨向快捷方便,而複合調味料正好可以滿足這一需求,目前公司的產品主要以火鍋底料和川菜調料為主,經銷渠道貢獻了絕大部分營收,未來不管是銷售渠道還是產品品類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公司的產能擴張計劃也非常進取,未來三年業績應該能保持年化30%左右的增長。

千禾味業和天味食品雖然都是調味品行業,但產品還是有些差異的,千禾主營通用的調味品,而且走高端路線,目前在醬油、醋、料酒、耗油全部都有佈局,同天味一樣,產能擴張也非常快,我認為未來很有可能成為調味品行業的老二,如果說海天是茅臺的話,那麼千禾未來很有可能就是調味品行業的五糧液。

天味食品上市以來開板後的最高估值為123倍,最低估值為48倍,歷史估值50%百分位為64.8倍,當前估值100倍,未來三年業績增速在30%,我可以接受的買入估值是60~70倍左右,在這個估值區域買入預計年化收益在30%左右。

千禾味業上市以來開板後的最高估值為110倍,最低估值為24倍,歷史估值50%百分位為52倍,當前估值93倍,未來三年業績增速在25%,我可以接受的買入估值是50~65倍左右,在這個估值區域買入預計年化收益在25%左右。

目前我想到的公司就是這些吧,也許還有其它公司,但我還沒有研究過,就不說了。以上公司的預期收益都是賺業績增長的錢,也就是說,預期年化收益和其業績增長速度是相同的,如果你想賺取估值提升的錢,就可以把買入的估值壓的更低一點,當然,這要取決於市場先生給不給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