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二十天被棄的女孩,33歲千萬身價歸來,向養母懺悔哭求原諒

文/未央之墨

出生二十天被棄的女孩,33歲千萬身價歸來,向養母懺悔哭求原諒

勵志的王嘉

導語

生而未養,斷指可還。生而養之,斷頭可還。未生而養,百世難還!

對於只生不養的父母恩,只需要消掉手指就可以報答了;既把你生下來,還把你養大,要報答這種父母恩,只有斷頭,才可以償還,來形容恩情厚重;養父母把孩子養大,大恩此世已經無法報答,只有用永生永世。

生而不養,父母之罪。

但願每個孩子,都有天使般的父母,生而不養,是惡,每個人都有做父母的權利,但這世界上,真的不是所有人都配做父母。

01 野百合也有春天

33歲的王嘉出生於四川樂山,做煤礦生意的父母在她出生僅20天,就把她拋棄在孤兒院,原因只是因為重男輕女,想要個兒子。

在她40天的時候,被孤兒院後廚的炊事員收養。因為收養了她,養父母不能再要自己的血脈了,那樣養父就會失去養家餬口的工作。但是,他們還是把這個嗷嗷待哺的小可憐心疼的抱在了懷裡。

人性的極惡在於,即使你身上流著親生父母的血,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也會毫不遲疑的拋棄你;人性的極善在於,為了給你一個溫暖的家,養父母即使被剝奪生兒育女的權利,他們也不忍心看著懷裡的生命顛沛流離。

養母王永芳是小學老師,在被檢查出輕微的白血病後,不能工作,家裡的經濟全部由養父微薄的工資支撐,捉襟見肘。

但是養父母依然竭盡所能給王嘉最好的生活,下班後養父就去蹬三輪車賺錢,貼補家用。

王嘉愛吃魚,養母拖著病體翻越一座山給她買魚。沒錢買魚的時候,養父就去河裡釣魚,這成了養父一生唯一的愛好,而這愛好不是為了消遣,源於愛女情深。

養母燒好飯菜,為了長身體的王嘉有足夠的營養,先讓她吃,吃完了養父吃,養父吃飽了才有力氣蹬車賺錢,等他們父女吃完了,養母才吃一些殘羹剩飯。

被小夥伴嘲笑野孩子的王嘉,從小叛逆又倔強,也不懂事,她12歲,就開始利用放學,週末,寒暑假撿瓶子賺零用錢,但並不是為了幫父母分擔壓力,而是看到別的小孩吃零食,嘴巴饞,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

養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滿足不了一個叛逆少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渴望,在她失望之餘,口無遮攔,對辛苦又清貧的養父母出言不遜:“你們這麼窮,為什麼要收養我?”

她的這句話像把利刃紮在父母的心上,讓養父母傷心欲絕,但是,有幾個父母會和自己的孩子過意不去呢,在心裡,他們還是選擇了包容和原諒。

在王嘉13歲那年,也不知道是良心發現還是心生悔意,她的親生父母出現了,小王嘉知道父母的經濟優越,會給她提供很好的未來,很快忘記了父母拋棄自己的傷痛,和養父母連個招呼都沒打,決絕的和他們斷絕了關係,迫不及待的跟著父母走了。

可憐的養父母夫妻,找不到女兒,養母身體患病再加上著急上火,幾乎暈倒,他們四處尋找,哭幹了眼淚。當得知她放棄了他們,回到了親生父母身邊的時候,老倆口難過的同時,也為他們一家團聚而舒了一口氣。

然而,來到親生父母家裡,她並沒有過上她期待的生活,從小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的王嘉被父母當保姆一樣使喚做事,洗衣做飯,不做就要挨打受罵,三個月後,無法忍受的王嘉又逃回養父母家裡。

為了榮華富貴,小小年紀的王嘉失去了骨氣,對當年的拋棄不計前嫌,追隨而去,沒想到,命運只不過是撕裂了她的傷口重新撒一把鹽。

出生二十天被棄的女孩,33歲千萬身價歸來,向養母懺悔哭求原諒

為了王嘉放棄生自己孩子的偉大母親王永芳

02 大山擋不住理想的腳步

經此一劫,歷盡坎坷的王嘉一下子成熟了,可以依靠的人,或無情,或無力,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改變生存環境和命運。

她利用業餘時間去樂山大佛做導遊,大學期間在成都火鍋店打工,這讓她有了可以支配的收入的同時,也豐富了她的閱歷,鍛鍊了她的經商頭腦,為她以後的膽識和魄力打下了基礎。

養母王永芳告訴女兒,想要出人頭地,改變命運,考取公務員是一條出路。

王嘉19歲那年,參加了全國公務員考試,聰明的她考取樂山市第五名,進了民政系統,第二年,又考取了副處長的名額。

爭強好勝的王嘉不負眾望,一帆風順,美好的人生即將拉開序幕,可是她卻做了一個讓眾人目瞪口呆的決定,放棄眼前的苟且,去尋找詩和遠方。

她覺得老家不是她的天地,她想走出大山,以她自己的能力和本事去北京大展拳腳。

她的想法受到了養父母的反對,做父母的都希望兒女有個穩定的工作,結婚生子,過幸福安穩的生活,雖然波瀾不驚,但也不會大起大落。

放棄鐵飯碗,去圓北漂夢,這個有想法又固執的女孩怕養父母阻攔,又故技重施,像當年追隨親生父母不辭而別一樣,又悄然離去。

徒留養母在出租車後面,淚流滿面追了幾百米,車子絕塵而去,帶走了母親一顆牽掛的心。而王嘉決絕的手都沒和母親揮一下。

其實,哪有父母不希望兒女路越走越寬的,只不過這一去,她牽掛心心念唸的女兒在外面吃苦受罪,再也不回來了,從她走後,老倆口的心一直是懸著的。逢年過節大眼瞪小眼,淚眼朦朧。

03 養育恩百世難還

2007年,她帶著樂山做導遊積攢的三萬元錢,開始了人在他鄉的起起落落。

來到北京創業之初並不順利,她住300元一個月的潮溼晦暗的地下室,上個廁所都要排隊半小時,在四季新橋的一個檔口和一個朋友開火鍋店,由於缺少經驗,以失敗告終。

出師不利,積蓄都打了水漂,讓王嘉灰頭土臉,一蹶不振,本打算打道回府的,巧的是王嘉遇到了在北京動物園擺地攤的大學同學,為她指了條明路,她用身上僅有的三百元路費做了本錢,在過道擺地攤賣了一年的圍巾。

有了點積累後,她就去進了五元一塊的長城紀念品去八達嶺兜售,輕車熟路詬,又和旅行公司合作,成立了導遊公司,年銷售額達到了五千萬。

在地下室住了兩年後,王嘉在三環邊花了二百多萬,買了一套180平的大房子,又買了一輛跑車,她的付出終於有了回報,時來運轉,苦盡甘來。

這個時候王嘉回到家鄉給父母買了一套房一輛車,沒住幾天又不見蹤影了,對於父母來說,她就像一陣風一樣,來無影去無蹤,沒有戀戀不捨,只有樂不思蜀。

而對於父母來說他們需要的不是這些身外之物,而是一份純粹的親情。房子他們一天都沒住,空在那裡,他們繼續在破敗的老屋守望。

而慾望是無止境的,功成名就同時,也會讓人變得心浮氣躁,不可一世,年少輕狂的王嘉開始了好高騖遠,不再腳踏實地,她轉行做起了自己並不熟悉的珠寶行業,也就是在轉行之初,購買玉石原材料被騙,讓她一下子損失三千萬,走到了破產的邊緣。

這個時候,距她離開養父母銷聲匿跡已經三年之久,而這期間,她一個電話沒給養父母打,一分錢沒給他們寄,就連養父母打給她的電話也被她拒接。

而在她事業挫敗,人生失意,一無所有的時候,才想起給父母打電話尋求安慰。

她並沒有向父母求援,她知道養父母一生清貧,無能為力,她只是像個受傷的孩子找一個可以哭訴的懷抱。

可是,養父母卻為了幫她度過難關,把她買給他們的房子,車子賣了,然後又把一輩子沒有買房攢下的公積金,再加上畢生的積蓄傾囊而出,湊了四十萬幫王嘉還銀行貸款。

為了省錢,養母的藥都停了,導致病情加重,每月四千多的退休金,老倆口就留五百元生活費,每天不捨得買菜,去菜市場撿菜葉吃。

父母給王嘉打電話鼓勵她。“孩子,你要扛住,企業不重要,無論什麼時候,你還有家,還有我們。”

命運有時候就像一記耳光,抽在自己臉上。

在她人生的窮途末路,偏偏是自己一次又一次傷害和忽略,甚至看不起的養父母,傾盡所有,成為自己最堅強的後盾,最有力的支撐,陪著她走過生命至暗時刻,迎來了光明。

現在的王嘉,是一個在全國擁有300家珠寶店的女老闆,飛黃騰達,功成名遂。

歷經磨難,功成名就後,她明白了養父母的恩情如山,愧疚自己曾經對他們的傷害。

她要把養父母接到北京一起照顧,牽著他們的手,陪他們一起變老,就像小時候他們牽著她一樣。

出生二十天被棄的女孩,33歲千萬身價歸來,向養母懺悔哭求原諒

王嘉幡然醒悟

結語

父母養育兒女不圖回報,他們不需要豪宅名車,只希望兒女平安順遂,打個電話,讓他們知道子女一切都好,多些陪伴,別讓他們在牽掛中守望。

養父母對主人公的一生,有兩次救贖:一次是在她出生四十天見棄於人,他們用悲天憫人的愛拯救了她,一次是她千金散去,日暮途窮,向隅而泣的時候,養父母用一輩子的積蓄去幫助她。

狄更斯說:沒有無私的、自我犧牲的母愛的幫助,孩子的心靈將是一片荒漠。

而這個少年時代,嫌棄養父母貧窮,義無反顧追隨富貴的親生父母而去,成年後,置養父母牽掛於一旁,說走就走,音信全無,在經歷大風大浪後,才知父母是她永遠的港灣,幡然醒悟,深深懺悔。

狄更斯還說:天下最苦惱的事莫過於看不起自己的家。

有多少人瞧不起自己的父母,看不起自己的家,而他們心裡最不屑的卻是他們這輩子最值得珍惜的財富。

——本文完——

關注@未央之墨 閱世間百態,品五味人生。

出生二十天被棄的女孩,33歲千萬身價歸來,向養母懺悔哭求原諒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一場陰謀,一生盡毀,45歲女人15年的婚姻真相

女子被罵掃把星,7年撿破爛成千萬富翁房子4套,孝父母聚財旺家

53歲大姐照顧49歲癱瘓男人十年,非母非姐沒工資,這是善的輪迴

非洲女孩為父圓夢嫁到中國,女兒膚白如雪,直呼買一送一賺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