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不幸、長子自絕、次子紈絝、女兒殘疾,晚年金庸悲苦幾人知?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武俠巨匠金庸先生給人間留下了瑰麗的文學寶藏,構建出一個龐大的“金氏江湖”,他本人也和倪匡、黃沾和蔡瀾一起,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

但和其他三位不同的是,金庸先生在晚年遭遇了重大的不幸,長子自盡離世,女兒因病失聰,次子紈絝叛逆,人生悲苦無人可知。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婚姻不幸、長子自絕、次子紈絝、女兒殘疾,晚年金庸悲苦幾人知?

家族淵源

金庸,本名查良鏞,生於浙江省海寧市,家世系浙江海寧查氏,其家為書香門第,人們所熟知的徐志摩和穆旦等人也都出自海寧查氏。

查良鏞的祖父名叫查文清,是光緒丙戌年進士,曾在江蘇丹陽任知縣。後來為了對抗跋扈的外國傳教士,保護無辜受到牽連的當地村民,而被憤怒的上司撤職,史稱“丹陽教案“。

祖父高尚的人格給金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也從祖國的經歷中學到了兩個重要的內容:一是在中國,外國人可以欺負中國人;二就是要多讀書。 這也就是為什麼金庸會優先選擇做外交官的原因。 雖然最終選擇了在文學的道路上深耕細作,但金庸依然把心中的理想刻畫在了他的武俠世界裡。

婚姻不幸、長子自絕、次子紈絝、女兒殘疾,晚年金庸悲苦幾人知?

另一個對他影響很大的人是他的父親查樞卿。 在金庸年少時,父親就離開他出外經商,後來他自己也離家求學,因此兩人相處的時間並不多。 待到他事業有成,祖國也和平解放之時,父親卻因為一起冤假錯案而被判了死刑,這也成為了他終身的遺憾。

後來,他把對父親的思念和一種複雜的感情都融入了他的作品之中。 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楊過在找爹,喬峰在找爹,段譽也在找爹,那些重要的男主們或多或少都有一段找爹的歷史,這也和金庸自己的經歷不無關係。

從上可以看出,雖然金庸出生在書香門第,但是動盪的社會環境和複雜的個人經歷造就了金庸性格中獨特的一面,他對於缺失的父愛異常渴望,也非常想要用另一種方式將這種情感表達出來。 但是放眼整個人生,這也許是造成其人生悲劇的原因之一。

三段婚姻的波折

婚姻不幸、長子自絕、次子紈絝、女兒殘疾,晚年金庸悲苦幾人知?

金庸一生結過三次婚。他的第一任妻子叫杜治芬,江湖人稱“杜四娘“。1947年,他們兩人在杭州相識,後墜入愛河。1948年,金庸因工作調動需南下前往香港,在臨行之前匆忙趕到了杭州求婚。 後來,杜治芬追隨金庸的腳步,也前往香港定居。

但是隨著金庸的工作越來越忙碌,他能夠陪伴杜治芬的時間越來越少,而杜在香港又沒有什麼家人朋友,對於粵語又不精通,愈發感到生活的孤獨,最後她回到了內地,兩人辦理了離婚手續。

和其第一任妻子不同,金庸的第二任妻子朱玫是和他一起並肩創業的戰士。 她是一位新聞記者,同時也是當時金庸創辦《明報》時的唯一一位女記者,在創業遇到危急之時,朱玫甚至變賣了自己的首飾,和金庸一起共度難關。

婚姻不幸、長子自絕、次子紈絝、女兒殘疾,晚年金庸悲苦幾人知?

但是他們兩人可以共患難,卻無法共富貴。在《明報》大獲成功之後,他們兩人的婚姻出現了裂縫,雖然有自己的子女從中調停,但是終究無法彌補隔閡,兩人在結婚20年後協議離婚。 值得一提的是,金庸的兩子兩女均由朱玫所生。

在第二次離婚的同年,金庸就和比自己小29歲的林樂怡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兩人相識於扎角麗池的一間酒店裡,彼時,金庸正因為長子的離世而借酒澆愁,而作為侍應生的林樂怡則用自己的理解和溫情感化了他。後來,隨著交往的漸漸深入,兩人順理成章步入了婚姻殿堂,相伴終老。

金庸先生在他的書中描繪了各種蕩氣迴腸的愛情故事,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自己的愛情故事卻是一波三折。 也許是性格使然,或者是由於生活中的各種重擔向他席捲而來。 總之,他的婚姻生活總體來說都是非常不如意的。 但是這些失意的事情,比起後面他所遭受的打擊,就實屬小巫見大巫了。

婚姻不幸、長子自絕、次子紈絝、女兒殘疾,晚年金庸悲苦幾人知?

兒女的各種悲劇

在金庸的四個子女中,旁人都說二兒子和他長得最像。但在他的心目中,最為看好的還是大兒子查傳俠。 查傳俠聰敏早慧,11歲時就已經開始公開發表文章。 他曾經寫過一篇作文《我的人生是為了什麼》,從中可以對於他性格中憂鬱的部分。

後來他被哥倫比亞大學錄取,赴美深造。 據傳在美期間,他和女朋友多次因為各種瑣事而發生爭吵,最後,年僅19歲的他縱身一躍,離開了這個大千世界。 關於他自盡的原因,坊間有多種猜測,有說是因為父母婚姻的破裂導致了他的悲劇,也有傳是因為其自身和母親關係不睦,長期在高壓的環境下,再加上其性格較為內向憂鬱,最後才會有了他的英年早逝。

婚姻不幸、長子自絕、次子紈絝、女兒殘疾,晚年金庸悲苦幾人知?

最像他的次子也沒能討得金庸的歡心,因為其不學無術,為人紈絝,在文學方面毫無精進,因此金庸對其有點失望。 而長女查傳詩小時候因為看病打針導致雙耳失聰,成為了一個殘疾人,後來雖然婚姻幸福,但是總會有些許遺憾。

而小女兒查傳訥則最得他的偏愛,都說世人偏愛幼子幼女,這點在金庸先生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查傳訥也在繪畫上頗有造詣,還積極為慈善事業籌款。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在香港逝世,享94歲。 人的一生,註定是一場漫長的離別。 但是在終極告別來臨之前,金庸也經歷了無數次人生別離。 三段婚姻,那些駐足在他生命中的人物,來了又走,走了又來。長子的自絕於世,長女的年少失聰,次子的頑劣不堪,都是一些不堪回首的記憶。

婚姻不幸、長子自絕、次子紈絝、女兒殘疾,晚年金庸悲苦幾人知?

也許在金庸先生的書中、夢中、武俠中,始終有一個自己不曾觸及的世界,那裡萬事清平,那裡父慈子孝,那裡婚姻美滿,那裡有著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那裡有著他永遠到不了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