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老舊小區換新顏,居民開心齊點贊

薛城:老舊小區換新顏,居民開心齊點贊

10月9日出版的大眾日報《棗莊新聞》,在倒頭條位置刊發稿件,介紹了棗莊市薛城區老舊小區改造的經驗做法。全文如下:

9月26日,記者從棗莊市薛城區住建局瞭解到,今年5月份以來,全區開工改造20個片區418棟單體11645戶、建築面積138萬平方米的老舊小區,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居民齊聲叫好。

做實

碧藍的天空下,福泉小區內,一排排薑黃色的樓體外牆格外顯眼。

“頂層鋪了防水層,再也不用擔心漏雨了;外牆以前是粉灰,現在全部是油漆;就連落水管都換成新的啦!”

一場大雨過後,嘩啦啦的積水順著落水管流下,恰似唱起的讚歌,唱到了居民的心坎裡。

“以前,落水管壞了,雨水和太陽能熱水器溢水,常年順著牆體往下淌,用手摸摸,有的地方已經粉化了。”居民王先生回憶起改造前的情景。

“以前咱們可不敢往下水道旁邊靠,臭氣熏天不說,光這些蚊子也受不了。”說起改造前的下水道管網,居民張大媽感嘆,“政府這次可是幹了件大好事,先疏通,後鋪管,然後上井蓋,最後鋪上水泥路。咱怎麼誇都不過啊!”

不遠處,張大媽的兩個小孫子正歡快地跑過來。“再也不用擔心孩子們跌倒了。換成以前,坑坑窪窪的,就是大人在上面走,都可能跌倒。”張大媽說。

如今的福泉小區,經過改造,已是舊貌換新顏,居民開心點贊。

做細

三伏天,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廣電小區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如火如荼地推進。

“這麼熱的天,我給你們燒了幾壺水放涼了,快來喝吧!”居民種先生一邊提著水,一邊招呼著施工人員。

“他們是在用心做工作,把我們的小區當作了自己的家來施工,我們也像對待家人一樣對待他們。”

原來,施工人員在實施樓頂防水層作業的時候,需要挪動樓頂的太陽能。在挪動過程中,碰壞了種先生家太陽能的回水管。施工人員主動上門告知,並承擔了回水管的修復費用。這讓種先生很感動:“什麼是民心工程?就在這一點一滴中體現!”

種先生說,這麼巨大的工程,細節之處考慮得周到、做得精巧,最讓他佩服。

“你看看這樓梯間,不光把窗戶拆舊換新,就連內牆、樓體扶手都重新進行了粉刷。”種先生說,“因為房子老舊,儲藏室沒有電,為了照明,我們這裡的居民都是從家裡扯根線到儲藏室,太危險了,改造以後安全多了。”

做好

老舊小區如何改?居民最有發言權。

隨著改造大幕的拉開,涉及改造的小區居委會成員紛紛走到居民家中,傾聽居民心聲。他們採取“面對面”的方式吸納各方意見,以互動形成互信、達成共識。怎麼改、怎麼管,居民說了算。

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該區出臺《薛城區老舊小區整治改造實施方案》,成立了由住建、財政、城管、各鎮(街)為成員的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密切協作調度監管機制,在摸底調查、意見徵求、初步設計、立項申請、規劃評審、掛網招標、開工建設等各工作環節形成合力,統籌交叉推進,提高各部門、單位的工作效率。

負責施工的晟鴻集團薛城城建安公司副經理孫忠厚說:“在施工的過程中,建安公司最大限度地減少給小區居民正常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從施工設計入手,不斷優化工作流程,疏通工作堵點、細化工作任務、明確完成時限,壓茬推進,交叉施工,千方百計趕進度,一絲不苟抓質量,做到速度與質量並舉。”

“改造後的小區按照區委組織部建立紅色物業管理模式的要求,由屬地鎮(街)社區居委會牽頭,依託社區黨組織及物業服務行業委員會建立物業管理長效機制,推行‘黨支部+物業’的管理模式,力爭做到專業化、規範化,為人民群眾創造一個溫馨、和諧、便利、宜居的生活環境。”區物業服務中心主任孫玉泉面對新改造小區的物業管理,信心滿滿。(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環澤 通訊員 丁 梅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