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鶴唳華亭》的3大理由:細節美學、緊湊劇情、催淚又幽默

歲末古裝劇層出不窮,無論是有真實歷史背景還是架空,大多以兒女情長為主題,反響平平。不過最近熱播的《鶴唳華亭》口碑一直不錯,豆瓣評分也不低。觀劇過後發現,該劇不管劇情還是服化道,各個方面都有很大亮點,這些亮點,足以讓人追劇停不下來。

追《鶴唳華亭》的3大理由:細節美學、緊湊劇情、催淚又幽默



1、 細節美學真心贊

《鶴唳華亭》雖然是架空的故事,不過電視劇的拍攝是以宋朝為背景。而宋朝不同於漢唐,它的美更側重於細膩靈動,在文人政治的社會氛圍下,烹茶、調香、博弈等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講究百轉千回的婉約美。

在《鶴唳華亭》中,服飾、點茶、賞畫、女性發型等都可以看到宋朝的生活風貌,最難能可貴的是,電視劇中對各種細節的把控非常到位,堪稱精緻完美。


比如在揭發安平伯以劣質茶交易戰馬的案件中,齊王為皇帝點茶,整個過程非常專業,而且在細節方面,比如煎水、研茶、用沸水把茶末調出濃稠的膏狀,接著點水,都極為用心地還原了宋朝的點茶流程,讓觀眾忍不住如品茶的皇帝一般,閉著眼彷彿可以聞到清新的茶香。

追《鶴唳華亭》的3大理由:細節美學、緊湊劇情、催淚又幽默

另外,劇中的場景以及色調都彰顯出古樸雋永之美。還記得女主陸文昔在盧尚書家曬書的場景,頗有文人歲月靜好的溫馨之感。而後其與男主隔著屏風對話的場景,那婉約又百轉千回的心意,撩撥得觀眾心旌搖曳。

追《鶴唳華亭》的3大理由:細節美學、緊湊劇情、催淚又幽默

現在的影視劇特效奢華多樣,在熒幕上的呈現雖然花樣百出,觀眾卻審美疲勞。所以大部分影視劇中的奢華場景並不一定能夠引起人們的關注。而《鶴唳華亭》的厲害之處就在於更為注重意境以及氛圍的營造。

整個劇中的道具無論大小,都非常精細,和場景以及故事情節融合得渾然天成。比如吳內人特寫的耳環、太子被張尚服摔斷的玉簪、陸文昔曬的書籍裝訂樣式、春闈會試的考場等,這些細節以及場景雖然精緻卻不華麗,極為追求寫實,盡善盡美地讓觀眾不由感嘆劇組真的很用心。

據瞭解,《鶴唳華亭》的拍攝地包括敦煌、浙江象山、哈密等多地,無不契合古裝劇所需的背景,而且人文物狀都和劇情相融,亭臺樓閣、宮殿以及裝飾擺設,都在劇組用心的攝影、燈光、美術、道具下,驚豔了觀眾。

追《鶴唳華亭》的3大理由:細節美學、緊湊劇情、催淚又幽默


2、 毫無贅述的緊湊劇情,直抓人心。

和《鶴唳華亭》有關的標籤,最多的就是“反轉”、“懸疑”,而這兩個標籤都要求劇情緊湊,狀態緊繃,這一點,《鶴唳華亭》拿捏到位,能夠牢牢抓住觀眾。

電視劇伊始,就交代了皇帝對齊王的偏寵、盧尚書對太子亦父亦師的關愛、太子陷在父親冷漠、大哥刁難的處境,觀眾對整個故事的人物設定一目瞭然。

追《鶴唳華亭》的3大理由:細節美學、緊湊劇情、催淚又幽默

在太子和齊王以及中書令多番勝負難料的較量中,讓每集劇情都有起伏的高潮。較量的雙方宛如博大精深的博弈者,料敵在先,竭力進守得當,帶來出乎意料而又合乎常理的接連反轉。

更難得的是,每場風波中的線索並非獨立的,上一場風波看似過去,但是其中的某個元素會在下一場風波中起到關鍵作用,進而讓故事情節更為連貫,追起劇來欲罷不能。

比如在太子冠禮風波之後,進入春闈會試風波。原本太子冠禮風波最終以太子險勝,皇帝答應齊王出京回封地結束。然而在春闈會試中,太子面對中書令的陰謀,將計就計地先下手準備,將栽贓的證據轉嫁齊王,卻被老謀深算的中書令反將一軍。

追《鶴唳華亭》的3大理由:細節美學、緊湊劇情、催淚又幽默

為了保護自己的恩師和顧逢恩,太子不得不將上一場風波爭取到的“齊王回封地”這一勝果推翻,答應齊王繼續留在宮中。而實際上,中書令和齊王之所以發動春闈會試陰謀,一大原因也是因為上一場風波敗了後被要求離宮回封地,增大了奪權的難度。

而後續的廷試風波中,太子恩師盧世瑜為了保太子不被遣去看守皇陵,自戕離去,傷心欲絕的太子用第一場冠禮風波中倖存翻盤的吳內人發動了反擊,將齊王趕出宮,並讓齊王出面救走了女主弟弟陸文晉。

每場風波的發展總是出人意料,每個看似不經意的結局,都會給以後的劇情做鋪墊,讓人不禁感慨劇作者邏輯的縝密,你來我往的明爭暗鬥有別於普通的權謀宮鬥,顯得高級而又真實。而且環環相扣讓觀眾不捨得放過任何一個小細節,燒腦刺激的觀感,讓觀眾大呼過癮。

追《鶴唳華亭》的3大理由:細節美學、緊湊劇情、催淚又幽默

3、 紮實劇情+精湛演技,傳達出直抵人心的催淚情感。

《鶴唳華亭》的故事情節圍繞著男女主娓娓道來,但是他們卻毫無主角光環,所以他們在和反面人物爭鬥中,贏得艱難,而輸,卻並非是情緒誇張地表現出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慘,而是在劇情的推進中,將輸所失去的悲傷,剋制地在人物性格變化中一點點地呈現。

這是《鶴唳華亭》的高明之處,讓虐心彷彿鈍刀割肉,觀眾可以切實感受到人物壓抑的悲傷,並跟隨著劇情,無法將哀痛的情緒痛快釋放,唯有似主人公一般,眼淚無聲奪眶而出。

比如盧世瑜在春闈會試案中,因為太子在和中書令爭鬥中不惜偽造證據而教育太子,戒尺一下下打在太子手心,他滿眼心疼卻又必須讓太子明白:“一切文藝,不可為陰謀所用,一旦沾染,精神全無,骨氣全無,人亦如此”;

追《鶴唳華亭》的3大理由:細節美學、緊湊劇情、催淚又幽默

後來在廷試風波中,他立於城門下康概陳詞,以己之死保全太子,在彌留之際依然不忘將太子自創的書道命名,並藉此開導太子:“殿下,金生麗水,玉出昆岡,錯鑄麗水,玉碎昆岡,物不摧折,怎辨美媸,人不摧折,何言善惡,殿下自創的書道,好美,之後就叫,金錯刀。”

追《鶴唳華亭》的3大理由:細節美學、緊湊劇情、催淚又幽默

太子傷心欲絕,上城樓整理衣冠後,對著中書令以及齊王發出剋制怒意的警告後,蒼涼一笑著說起老師生前曾說過的“·有所為,真的,容易多了”時,真的讓人下意識流淚。


這種催淚要比強行煽情高明太多,它離不開演員的精湛演技,也離不開紮實的劇情,二者相互成就,讓觀眾被演員強大的共情力代入到故事中,對角色充滿信服,和人物情緒產生強烈的共鳴。

追《鶴唳華亭》的3大理由:細節美學、緊湊劇情、催淚又幽默


當然,如果一個劇總是讓人淚流滿面,過於沉重,再直抵人心也很容易讓觀眾疲倦。所以《鶴唳華亭》的另一出彩之處,就是在步步算計的劇情中,插播點陽光和笑料。

比如太子的表哥顧逢恩,容易衝動,會撒嬌,懂得太子的小心思,和太子的相處簡單而又純淨。他調笑太子看上了陸文昔,太子扭捏著不承認,他依然耐心教太子為心上人調香……這種哥們義氣的相處,讓腹背受敵的太子角色不至於太過苦情。

追《鶴唳華亭》的3大理由:細節美學、緊湊劇情、催淚又幽默

再有就是視財如命而又智商堪憂的安平伯,每次看著中書令恨鐵不成鋼氣急敗壞地說:“天地造物不測,怎生出你如此蠢貨”時,真的忍不住笑出“鵝鵝鵝……”;

追《鶴唳華亭》的3大理由:細節美學、緊湊劇情、催淚又幽默

還有張陸正的“傻兒子”張韶筠,不知道天高地厚,鬧出一出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中書令的女兒,齊王妃囂張跋扈卻又頭腦簡單,為了不讓齊王納側妃,一哭二鬧三上吊,生生攪黃了別人的如意算盤。


追《鶴唳華亭》的3大理由:細節美學、緊湊劇情、催淚又幽默

這些笑點穿插在主劇情中並不顯眼,不過沉重的故事氛圍卻因為有它們,讓觀眾的情緒張弛有度。

所以,如此有誠意而且高水準的古裝作品,口碑爆棚實屬意料之內啊!


作者簡介:紫塵靜雪,90後已婚大齡少女,研究兩性關係、婚姻關係,堅信家長裡短也是一門學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