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伯樂成連的音樂“移情”,看俞伯牙在東海蓬萊古琴琴藝的飛躍

俞伯牙,春秋時期晉國上大夫,著名的琴師、音樂家,善彈古琴,琴藝高超,被後人稱為“琴仙”。

一.伯牙從師成連,潛心習琴。

從伯樂成連的音樂“移情”,看俞伯牙在東海蓬萊古琴琴藝的飛躍

伯牙古琴技藝從師成連,成連是春秋時期有名的琴師。

伯牙很小就喜歡彈琴,後來上了古琴興趣班,那時候興趣班沒那麼多人,往往是幾個孩子從師一個彈琴老師。

伯牙學的很勤奮,古琴興趣班每天練一個時辰的琴,古代的一個時辰是現在的兩個小時,一天是12個時辰。

伯牙每天從興趣班回家後,晚上摸黑還要苦練一到兩個時辰,經常練完琴後手指都磨出血來,不得不用麻把手指一根根纏上,第二天練琴的時候再把麻取下接著練,很快還沒有完全癒合的傷口又被磨破,伯牙忍痛繼續練琴,母親心疼的偷偷抹淚。

從伯樂成連的音樂“移情”,看俞伯牙在東海蓬萊古琴琴藝的飛躍

古琴興趣班結束,伯牙對所學琴藝很不滿足,四處打聽,得知當時最有名的琴師是成連琴師,於是,歷經千辛萬苦前去拜了成連為師。

成連是楚國當時著名的琴師,對古琴有很高的造詣,成連看出伯牙天賦很高,心中暗喜,對伯牙傾囊相授,伯牙很是珍惜這次學琴的機會,比在古琴興趣班更為刻苦,更是專注。

因為伯牙極其刻苦,加上他對學琴有濃厚的興趣,彈琴的技藝突飛猛進,伯牙很爭氣,一把古琴被他玩得爐火純青。

這一學就是三年。

二.伯牙學藝“三年不成”?莊子說:道隱於小成 言隱於榮華。

從伯樂成連的音樂“移情”,看俞伯牙在東海蓬萊古琴琴藝的飛躍

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水仙操》:“伯牙學鼓琴於成連先生,三年不成;至於精神寂寞,情志專一,尚未能也。

典籍說伯牙跟隨成連先生學琴三年,“三年不成”,這裡的“不成”其實是一種隱喻。

據《荀子•勸學》記載:“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說伯牙彈琴的時候,美妙的音樂在空中激盪,繞樑三日,連馬都仰頭傾聽,停止了吃草。

可見伯牙琴藝之高超,伯牙彈奏這麼美妙的音樂,不能說是不成。

《莊子·齊物論》莊子說:道隱於小成 言隱於榮華。

“道隱於小成”是說,大道被世間小的成就和喧譁所淹沒。

“言隱於榮華”是講,包含大道的話語被華美的言辭所掩蓋。

自古曲高才會和寡,只有不懂高雅的時候,才會欣賞那些靡靡之音,所以,不能理解成伯牙的琴藝三年沒有學成,只是伯牙琴藝的高雅被頹廢的靡靡之音所淹沒,只會被少數懂得伯牙的人所欣賞,伯牙相遇知音鍾子期,一段“高山流水”的典故傳為佳話,就是最好的例證。

三.伯牙“移情”,在東海蓬萊山琴藝的飛躍。

1. 琴藝瓶頸

成連雲:“吾師子春,今在東海中,能移人情。”乃與伯牙俱往,至蓬萊山,留宿伯牙曰:“子居習之,吾將迎吾師。”刺船而去,旬時不返。

習琴之餘,伯牙隱隱感到有一股情愫、志向在心中縈繞,不能力透指尖,反覆彈習,總不能突破,整日鬱鬱寡歡,此時,這種心情已經隱隱散於琴間。

從伯樂成連的音樂“移情”,看俞伯牙在東海蓬萊古琴琴藝的飛躍

成連看在眼裡,心中暗喜,對伯牙說,我的技藝已經完全傳授與你,至於以琴詠志,我也沒有達到,這樣吧,我推薦你去見我的老師,我的老師叫方子春,讓他來傳授你,伯牙聽完大喜。

師徒兩人備齊糧草,行船一天後到了東海的蓬萊山,並沒有見到方子春,成連說,尊師一定是出門雲遊去了,你留在這裡好好待著,我去接老師回來。

誰知成連出海後,一連幾天沒有回來,無奈,伯牙徜徉於蓬萊山上,回首幾年的學琴歷程,思緒萬千。

2. 伯牙“移情”。

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水仙操》:伯牙近望無人,但聞海水汩汲漰澌之聲,山林窅冥,群鳥悲號。愴然嘆曰:“先生將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曲終,成連刺船而還。伯牙遂為天下妙手。

環顧蓬萊,只見鮮有人跡的蓬萊山上,古樹鬱鬱蔥蔥,遮天蔽日,滿地野花爭奇鬥豔,林間鳥兒啼叫聲抑揚頓挫、餘音百轉千回,一股縹緲的空靈之氣在空中浮現,欲出還隱,伯牙心中一動。

站在一塊巨石上,伯牙望東海波浪滔天,驚濤裂岸,渾身被浪濤拍擊,衣襟溼透,彷彿置身處駭浪之中,幾乎飛之慾出,一股源自於內心的志向在心中翻滾,從內心、雙臂慢慢湧向指尖。

從伯樂成連的音樂“移情”,看俞伯牙在東海蓬萊古琴琴藝的飛躍

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將古琴置於一塊青石之上,撥動琴絃,將指尖的這股湧動和思緒力透琴絃,琴聲起處,于濤聲呼嘯間,縱覽東海的波瀾壯闊,盡情揮灑心緒與志向,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我即東海,驚濤即我,古樹、鳥獸、啼鳴、蓬萊、東海、驚濤與伯牙渾然一體,無我無他。

良久,一曲終了,濤聲依舊,伯牙慢慢收回心緒,豁然,伯牙猛地醒悟,此刻不正是“移情”之景嗎?

這是恩師成連刻意帶自己到蓬萊,拜天地為師,承接天地靈氣、恩澤,領略天地之智慧,在蓬萊之上,將心之志向揮灑琴間,傾吐於東海、天地之中。

琴音剛落,成連駕船趕回。

至此,伯牙的琴藝突破飛躍。

後人據這一典故,作詩一首:池館幽奇窗對海,最宜風雨看驚濤。移情別有成連曲,不借詩人一世豪。

3.曲徑通幽,功夫在琴外。

從伯樂成連的音樂“移情”,看俞伯牙在東海蓬萊古琴琴藝的飛躍

自古學琴的琴師都要修身養性,“籍琴求道”,以求天人合一。

成連不愧是古琴大師,他看出了伯牙的琴藝已經走到一個瓶頸,靠手法和技藝無法再突破,古琴的精髓在於古琴是一門藝術,而不是技術,伯牙此刻正處於技術向藝術的飛躍之時。

於是,授伯牙“移情”之法,讓伯牙用神、意去領略天地之靈氣,將所學之古琴、身心、情志與天地融合,用天地之靈氣助伯牙突破琴藝最後的瓶頸,一片苦心於無言中。

結束語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由伯牙的學琴經歷,可以看出古人對古琴藝術的“移情”之術,運用的多麼玄妙,通天徹地,用天地之力,將自己置身於天地之中,與天地合一,使伯牙最終成天下妙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