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 | 10位名家眼裡的中秋,團圓是共同主題!

每逢佳節倍思親

Mid-Autumn Festival

又是一年中秋近。中秋節不僅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還寄託著人們無限的遐思,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名家筆下的中秋節,更令人神往。

曹雪芹在《紅樓夢》裡,多次描繪了大觀園熱鬧的中秋夜。晚宴落幕,月上柳梢,賈母領著眾人前去賞月作樂。書中寫道:“當下園子正門俱已打開,吊著羊角燈。嘉蔭堂月臺上焚著斗香,秉著風燭,陳獻著瓜餅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裡面久候。真是月明燈綵,人氣香菸,晶豔氤氳,不可形狀。地下鋪著拜毯錦褥。賈母盥手上香拜畢,於是大家皆拜過”。

老舍在《四世同堂》裡說:“中秋前後是北平最美麗的時候。天氣正好不冷不熱,晝夜的長短也劃分得平勻。沒有冬季從蒙古吹來的黃風,也沒有伏天裡挾著冰雹的暴雨。天是那麼高,那麼藍,那麼亮,好像是含著笑告訴北平的人們:在這些天裡,大自然是不會給你們什麼威脅與損害的。西山北山的藍色都加深了一些,每天傍晚還披上各色的霞帔。……同時,那文化過熟的北平人,從一入八月就準備給親友們送節禮了。街上的鋪店用各式的酒瓶,各種餡子的月餅,把自己打扮得像鮮豔的新娘子;就是那不賣禮品的鋪戶也要湊個熱鬧,掛起秋節大減價的綢條,迎接北平之秋。北平之秋就是人間的天堂,也許比天堂更繁榮一點呢!”

周作人《中秋的月亮》寫道:“本來舉杯邀月這只是文人的雅興,秋高氣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覺得有意思,特別定這日為佳節,若在民間不見得有多大興味,大抵就是算帳要緊,月餅尚在其次。我回想鄉間一般對於月亮的意見,覺得這與文人學者的頗不相同。普通稱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餅水果及老南瓜,又涼水一碗,婦孺拜畢,以指蘸水塗目,祝曰眼目清涼。相信月中有裟婆樹,中秋夜有一枝落下人間,此亦似即所謂月華,但不幸如落在人身上,必成奇疾,或頭大如鬥,必須斷開,乃能取出寶物也……中秋的意義,在我個人看來,吃月餅之重要殆過於看月亮,而還帳又過於吃月餅,然則我誠猶未免為鄉人也。”

賈平凹在《月跡》中描寫:“月亮裡,地該是銀鋪的,牆該是玉砌的,那麼好個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說得千真萬確,月亮裡就配住嫦娥這樣的美貌天仙。

季羨林《月是故鄉明》:我只在故鄉呆了六年,以後就離鄉背井漂泊天涯。在濟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過四年,又回到濟南呆了一年,然後在歐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在這期間,我曾到過世界上將進三十個國家,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月亮。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芒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異常喜歡。但是,看到他們,我立刻就想到我故鄉中那個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無論如何我也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萬萬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多少萬里,我的心立刻就飛來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

冰心的《中秋前三日》裡說:“我的朋友,正是‘花好,月圓,人壽,’何來惆悵?便是將來離別,今夕何夕,也須暫忘!”是啊,花好月圓,自古就是一朝分別的親朋最懷念的良辰美景,難怪中秋沒到,冰心就思念起友人來。

余光中的《中秋》中說:“一刀向人間,剖開了月餅。一刀向時間,等分了晝夜。為什麼圓晶晶的中秋月,要一刀揮成了殘缺?”誰不希望月亮沒有陰晴圓缺,人間沒有悲歡離合呢?那就夜夜月光明亮,天天人情溫暖。

臧克家在《人好月嬋娟》裡說:“八月節,天上滿月,人間團圓,拜月”,供出好一個“人好月嬋娟”的中秋夜。

何立偉的《月餅》中寫道:“家境差點的,拿刀將月餅切成幾塊,遞到每個人手中,這月餅吃起來,就不只是月餅的味,還有一家人和睦喜氣的味。滿嘴是香氣,滿臉是笑意。”的確,吃月餅,吃的就是團團圓圓。

于丹《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文章寫道:一年中秋,一位叔叔從合肥坐火車來北京,抱著好多東西來我們家,說都是爸爸送給我們過節的。叔叔一走,孃兒倆就開始一樣一樣地拆包裹:燒雞,點心,還有不同口味的月餅……最後,拿出一個高高的,裝洋酒的那種紙盒子。打開吧。一看,哇,滿滿的是一枝桂花!原來爸爸爬到省委大院的桂樹上,給媽媽砍了一枝桂花。在那個花枝中間,放著一張小卡片,上面是我熟悉的蠅頭小楷: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正是杜甫的《月夜》。那天,媽媽捧著卡片,什麼話都沒有說,閉上眼睛,長長的睫毛梢有一顆淚珠,忽閃忽閃,很久,“吧嗒”一下掉在卡片上。那個場景,那些細節,任時光過去多久,依然留在我的心裡。而父母那日的花與詩,讓我從小信任了人性與愛情。於是你驚覺,古人的每一字每一句,說出的都是千年之後你的此時此刻。“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總會有代代相傳的明月,總會有生生不息的有情人,以相同的心境在重複著這些詩情。

節慶的美好就是人心中有牽掛,於此時此刻,名正言順地放下所有的忙碌,理直氣壯地送出你的問候與牽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