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環境下企業經營的財務管理隱患

民營企業中,老闆是真正的財務總監,但是老闆不懂財務,財務人員自己也講不清楚財務,老闆對財務是既迷茫又恐懼,在逃避中顧此失彼!財務管理缺失,企業必定失控!成長型企業普遍面臨著尖銳的財務問題:新政策出臺後對企業的影響是什麼;財務與業務脫節;財務管控抓不住重點;業績增長,利潤卻減少等,企業的生命週期是有限的,老總的風險卻是無限的,當下財務人員的風險與老總的風險不相上下,財務安全隱患處處皆是。

財務風險的成因

產生財務風險有很多原因,有企業的外部原因,也在企業的內部原因,不同的財務風險形成,其成因也不同,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企業的財務管理系統不能適應外部的宏觀環境。企業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主要有:市場環境、文化環境、經濟環境、法律環境等等,這些宏觀環境的改變對於企業來說是難以預料的,其變化必然會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帶來風險

二、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對財務風險的認識不足。只要企業在進行財務管理活動,財務管理的風險就必然存在。當前,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對財務風險的認識還不夠,缺乏風險意識,覺得只要管好賬,就會避免財務風險,這種想法顯然是片面的,風險意識淡薄是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企業內部控制薄弱,財務監控機制不健全。從目前來看,很多企業的財務監督機制不健全、執行不嚴格,內部控制薄弱,缺乏投資決策失誤的責任追究制度,有些部門對財務管理制度置若罔聞,缺乏有效的約束,使財務風險很容易發生。

企業在財務風險管理過程中,首先,要確定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目標,建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機制;其次,正確識別、評估財務風險;再次,提出財務風險應對措施,及時控制風險; 最後,評估、反饋和改進財務風險管理機制(也可穿插於財務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控制環節中)。為降低管理成本,實現協同效應,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可以融入企業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體系之中。

長期以來,我國企業的領導層大多不重視財務風險,甚至根本就沒有財務風險意識; 企業的財會人員也缺乏對財務風險的應有認識和重視,甚至可能認為企業財務風險管控“與己無關”。 因此,要進行財務風險管理,首先應提高企業所有者、管理者乃至全體員工對財務風險管理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