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航天日!帶你一起去追哈工大“星”

立足航天,服務國防

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

這是哈工大的定位
也是哈工大人的使命和擔當

截至目前

哈工大已成功發射二十顆衛星

今天是第五個中國航天日

小編帶你一起盤點

那些“哈工大製造”的衛星

試驗一號衛星

4·24航天日!帶你一起去追哈工大“星”

2004年4月18日23時59分,“試驗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飛天。這是我國第一顆由高校牽頭自主研製的具有明確應用目標的微小衛星,也是我國第一顆傳輸型立體測繪小衛星和第一顆新技術演示驗證小衛星,主要用於國土資源攝影測量、地理環境監測和測圖科學試驗。

試驗三號衛星

4·24航天日!帶你一起去追哈工大“星”

2008年11月5日8時15分,“試驗三號”衛星由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進入太空。這是我國第三顆技術試驗衛星,主要用於空間大氣環境探測新技術試驗。“試驗三號”衛星基於“試驗一號”衛星平臺進行了系統優化,與同類衛星相比,其在功能和性能指標方面都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快舟一號


4·24航天日!帶你一起去追哈工大“星”

2013年9月25日12時37分,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快舟”小型運載火箭成功將“快舟一號”衛星發射升空。這顆衛星主要用於各類災害應急監測和搶險救災信息支持。

快舟二號


4·24航天日!帶你一起去追哈工大“星”

2014年11月21日14時37分,也是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同樣是由“快舟”小型運載火箭成功將其發射升空,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顆衛星用途與“快舟一號”大致相同。

紫丁香二號


4·24航天日!帶你一起去追哈工大“星”

2015年9月20日7時01分,由我校學生團隊自主研發的“紫丁香二號”納衛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紫丁香二號”重12公斤,對探索納衛星在未來航天裝備和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具有積極意義。衛星旨在構建飛行軟件在軌試驗平臺,在空間環境中,對FPGA軟件的可靠性等進行驗證;同時,基於星上電子設備,可以進行全球航班、船舶等狀態信息的收集和大型野生動物蹤跡跟蹤等任務;衛星還攜帶了一個工業紅外相機,可實現對森林火災、極端天氣等造成的地溫變化進行成像與監測。

吉林一號光學A星


4·24航天日!帶你一起去追哈工大“星”

2015年10月7日12時13分,在酒泉成功發射的“吉林一號光學A星”由中科院長春光機所、哈工大、長光衛星公司共同研製完成。我校曹喜濱教授任該衛星系統總師。“吉林一號光學A星”是我國首顆自主研發的商業高分辨率對地觀測光學成像小衛星,可以為國土資源監測、土地測繪、礦產資源開發、智慧城市建設、交通設施監測、農業估產、林業資源普查、生態環境監測、防災減災、公共應急衛生等領域提供遙感數據支持。該星的成功發射和在軌運營將邁出我國航天遙感商業化、產業化發展的重要一步,對於促進我國航天領域創新改革具有重大意義。

紫丁香一號


4·24航天日!帶你一起去追哈工大“星”

2017年4月18日23時11分,由我校學生微納衛星團隊自主研發的第二顆衛星“紫丁香一號”裝載在“天鵝座”貨運飛船“約翰·格倫”號中,發射進入太空。“紫丁香一號”納衛星僅重2公斤,是標準的2U結構。軌道高度約350千米,在軌壽命約3個月,肩負著探索人類尚未涉足的90到300公里低層空間的重任。衛星搭載了離子與中性粒子質譜儀、業餘無線電轉發器、低分辨率CMOS相機3個有效載荷,用於開展大氣低熱層組成研究、業餘無線電轉發通信與空間攝影任務。

“珠海一號”02組


4·24航天日!帶你一起去追哈工大“星”

2018年4月26日12時42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哈工大負責設計研製的歐比特公司“珠海一號”02組5顆衛星,由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發射。該組5顆衛星分別為4顆成像150千米幅寬的高光譜衛星和1顆光學分辨率0.9米、幅寬22.5千米的視頻星,將為全球農林牧漁、水土資源、環境保護、交通運輸、智慧城市、現代金融等行業提供衛星大數據服務。

“龍江一號”“龍江二號”


4·24航天日!帶你一起去追哈工大“星”

2018年5月21日5時28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哈工大研製的“龍江一號”“龍江二號”兩顆微衛星,同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鵲橋”號中繼星一起,由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其中,“龍江二號”成功進入環月軌道,成為全球首個獨立完成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的微衛星,

獲得了低頻射電探測數據,以及多幅月球表面圖像和地月合影照片,圓滿完成了中沙兩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國際合作任務,哈工大也成為了世界首個將微小型探測器發往月球軌道的高校。

“珠海一號”03組


4·24航天日!帶你一起去追哈工大“星”

2019年9月19日14點42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校師生聯合設計研製的歐比特公司“珠海一號”03組5顆衛星,由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以“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發射升空。同02組一樣,本次發射的5顆衛星包括4顆高光譜衛星和1顆0.9m分辨率視頻衛星。多顆高光譜衛星多軌組網運行,將大幅度提高我國高光譜衛星數據採集獲取能力,從而更好地為全球農林牧漁、水土資源、環境保護、交通運輸、智慧城市、現代金融等行業提供衛星大數據服務。

新技術試驗衛星E星


4·24航天日!帶你一起去追哈工大“星”

2020年2月20日05時07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採取一箭四星方式,成功將新技術試驗衛星C星、D星、E星、F星發射升空。新技術試驗衛星C星、D星、E星、F星,主要用於在軌開展新型對地觀測技術試驗。新技術試驗衛星E星由我校負責研製,運行狀態良好,正在按計劃開展各項任務。

這是我校在航天領域的又一重大標誌性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