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研究

內容來源:中國工商銀行票據營業部課題組

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處理。

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票據業務恢復發展以來,票據利率定價先後經歷了再貼現利率加點生成和市場化定價機制改革發展等不同階段。當前,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深入發展,我國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亟待變革。

票交所建設成立以後,首條票據收益率曲線的發佈為新時期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進行了有益探索並提供了發展思路。現階段,票據價格形成機制的主要特徵如下:Shibor發揮著票據利率定價的基準性作用、商業銀行引入和發展基於 FTP的票據利率定價機制、票據收益率曲線成為市場交易的重要參照利率。現階段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存在的問題主要如下:一是以Shibor為基準的票據價格形成機制存在不足;二是商業銀行票據利率FTP定價機制有待完善。在上述背景下,完善發展票據收益率曲線對新時期建設發展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尤為重要。課題組實證檢驗了票交所首條國股轉貼現收益率曲線在票據利率定價方面的有效性,並指出當前票據收益率曲線類型尚需多元化、關鍵期限點選取仍需優化設置、票據主體交易行為的影響較為複雜,以及服務票據創新業務規模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等。對於新時期完善票據價格形成機制,課題組提出如下幾方面建議:一是持續提升票交所功能建設推動市場深化發展;二是加快推進與風險匹配相適應的銀行承兌匯票費率;三是引導商業銀行完善發展票據業務FTP定價機制;四是加快構建多樣化票據收益率曲線;五是促進票據收益率曲線在票據業務經營管理中的應用和提升票據收益率曲線在貨幣政策傳導方面的作用。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恢復了商業匯票承兌和貼現業務,我國票據市場重新起步發展。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經濟高速增長和金融市場深化改革的深入發展,我國票據市場快速發展,票據融資已發展成為中小企業重要融資渠道,票據市場已發展成為金融機構短期資金融通和央行貨幣政策傳導的重要場所。2018年,商業匯票累計簽發量18.27萬億元,比2001年增長13.4倍,累計貼現量44.57萬億元,比2001年增長24.3倍;截至2018年末,商業匯票未到期承兌餘額9.4萬億元,比2001年末的5111億元增長17.4倍,金融機構票據融資規模5.78萬億元,比2001年末的2795億元增長19.7倍。

新形勢下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研究

在我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中,伴隨著票據市場的規模化發展,票據貼現和轉貼現利率較早實現利率市場化定價,對票據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髮揮著重要作用,對銀行業務經營和貨幣政策傳導的作用顯著增強。同時,由於多種複雜因素的疊加影響,我國票據利率運行中還存在著貨幣信貸調節週期下貼現利率波動幅度過大、商業匯票承兌費率尚未充分覆蓋信用風險、票據交易利率定價的錨利率尚不完善等諸多問題。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上述缺陷,制約了新時期票據市場規模化發展和票據業務的創新發展。2016年末上海票據交易所(以下簡稱票交所)正式建成開業,為新時期全國統一票據市場利率的形成提供了基礎條件, 2017年末票交所推出首條票據轉貼現收益率曲線,邁上新時期建設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新徵程。本課題旨在在我國票據利率形成機制歷史發展的基礎上,對新時期票交所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進行研究探索,並提出對策建議。

一、我國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歷史回顧與新時期變革

(一)我國票據價格形成機制市場化改革的回顧

我國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發展始終與金融改革緊密聯繫。從利率管制時期向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升。

1994年,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票據貼現利率按同期同檔次信用貸款利率下浮3%執行,再貼現利率按同期同檔次信用貸款利率下浮5%執行。

1997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頒佈實施《支付結算辦法》規定,“銀行承兌匯票的承兌銀行,應按票面金額向出票人收取萬分之五的手續費”。

1998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改進和完善票據再貼現利率和貼現利率形成機制,將再貼現利率單列為央行的一項法定基準利率,與再貸款利率脫鉤,由央行根據市場資金的供求狀況進行調整;貼現利率由再貼現利率加點生成,與同期貸款利率脫鉤,貼現利率的浮動幅度得以擴大。

2007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著力培育的、作為貨幣市場基準利率的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機制正式運行。2007年7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外匯交易中心發佈了《關於開展以Shibor為基準的票據業務、利率互換報價的通知》,受權在“貨幣市場基準利率網”上開發了以Shibor為基準的票據轉貼現、票據回購和利率互換報價信息發佈界面,並於2007年7月4日正式運行。

2007年4月,中國工商銀行率先在票據業務中採取了以Shibor加點差生成票據轉貼現、回購利率的定價方式,11月又實現了貼現利率與Shibor掛鉤。此後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開始推廣以Shibor為基準加點生成票據利率的定價模式,票據業務定價方式開始由固定利率向浮動利率轉變。在此期間,隨著票據業務的快速發展和央行取消了對再貼現利率加點上浮的限制,票據利率定價更加市場化。

2013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取消貼現利率在再貼現利率基礎上加點確定的方式,正式確立金融機構自主決定貼現利率的市場化定價機制。至此,票據利率完成了定價機制的最終變革,票據利率定價實現完全市場化後,能更真實、全面地反映各市場因素對票據利率的影響。

2014年2月,原中國銀監會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將“銀行承兌匯票的承兌銀行,應按票面金額向出票人收取萬分之五的手續費”改為“市場調節價”,銀行承兌費率開始與企業信用等級、承兌保證金比例等因素掛鉤,票據價格體系市場化更進一步,對國內票據業務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

(二)新時期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面臨革新發展

1. 利率市場化條件下票據利率形成機制亟待變革。2015年10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全面放開存款利率管制,我國存貸款利率市場化在形式上基本完成。儘管存貸款利率上下限已放開,但仍保留存貸款基準利率,存在貸款利率和市場利率並存的利率“雙軌”問題。2019年8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發佈公告,決定改革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要求銀行新發放貸款應參照LPR定價。

下一階段,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中國人民銀行將加大力度培育包括Shibor、LPR在內的基準利率體系。《“十三五”現代金融體系規劃》明確提出,培育市場基準利率和收益率曲線,健全市場化的利率形成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化競爭性利率體系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由此,在新時期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中,票據市場如何培育和完善適合自身市場發展的票據收益率曲線,將成為創新以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票據交易利率的價格形成機制的關鍵。

2. 票交所建設推出首條票據收益率曲線。長期以來,我國票據市場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缺乏類似銀行間債券的統一的交易平臺,紙質票據交易造成市場割裂和交易信息透明度不高,制約了市場統一價格形成機制的革新發展。

2016年12月,由中國人民銀行組織建設的票交所正式建成運行,票據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我國票據市場由此邁入了電子票據交易新時代。票交所成立後,依託統一票據交易平臺數據集中的優勢,推進市場運行機制建設,組織力量自主研發票據收益率曲線。2018年12月6日,票交所正式發佈票據市場首條收益率曲線。此次發佈的曲線是信用主體為國有和股份制銀行的電子銀行承兌匯票轉貼現收益率曲線(BAEX-1)。首條票據收益率曲線的編制發佈,填補了票據市場缺乏定價估值參考的空白,為市場主體參與票據交易定價提供了基準利率參照。

3. 票據收益率曲線有助於完善發展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從利率市場化國家金融資產交易價格形成機制的發展看,編制和打造市場收益率曲線成為固定收益債券市場化價格形成機制的主流。收益率曲線顯示的是由一組風險水平相同,但期限不同的債券或其他金融工具的收益率連接形成的曲線,縱軸代表收益率,橫軸代表剩餘到期時間,它反映的是某個時點該類型債券不同剩餘到期期限對應的收益率水平,一般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傾斜,可以表明剩餘期限相對較長的風險溢價。

我國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也借鑑金融市場成熟國家發佈市場收益率曲線的經驗,1999年,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央結算公司)在我國率先推出了第一條國債收益率曲線。

票據作為一種類似於債券的短期債務工具,已發展成為中小企業重要的短期融資工具。在票交所時代,隨著證券、基金等投資機構成為票據市場參與主體,票據將逐步發展成為重要的投融資工具和貨幣政策工具。同時,隨著我國《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金融工具》(IFRS9)的修訂和實施,票據投資者需要能夠以公允價值計量和核算收益。由此,在電子票據規模化發展的票交所時代,借鑑債券收益率曲線等的編制實踐,編制發佈票據收益率曲線,創新發展了票據價格形成機制。

(三)我國票據市場價格體系運行的主要特徵

1. 銀行實際收取承兌費率尚未充分覆蓋票據信用風險。現行的銀行承兌收費標準始於1984年計劃金融體制下,當時尚不存在出票人的違約風險,僅體現為銀行的結算成本費用。銀行承兌作為一項信用產品,雖無須佔用資金,但承擔了票據業務鏈中的所有信用風險,故其風險收益應通過提供信用的價格——承兌費率來體現。統計顯示,商業銀行銀票承兌業務不良率保持在 0.15%~0.42%,而0.05%的銀行承兌手續費收益無法覆蓋0.42%正常風險損失,因此,商業銀行只能加收承兌保證金。但是,此種方法無法體現是根據出票人的個體違約率進行的風險定價,鉅額的存款保證金也在貨幣供應量統計中構成虛假因素,形成“貨幣空轉”。

2. 票據貼現利率與融資規模存在量價反向變動關係。從21世紀以來各個階段票據市場運行整體情況看,與信貸規模具有緊密聯繫的貼現和轉貼現業務的交易價格和票據融資規模存在著反向運行關係,即貼現利率、買斷式轉貼現利率基本隨著票據融資規模的增加而降低,隨著票據融資規模的下降而上升,尤其是在貨幣政策大幅變動的2009年和2011年,這一特點表現得尤為明顯。

3. 銀行貼現利率波動幅度明顯大於貸款基準利率調整幅度。在貨幣政策調整期間相對較大的2003—2011年,我國6個月期和1年期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最高分別為2007年底的6.57%和7.47%,最低分別為2008年底的4.86%和5.4%,利率調整幅度分別僅為171個基點和207個基點;同時期,我國票據市場利率波動的最大振幅超過900個基點,遠高於同期貸款基準利率調整水平。

新形勢下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研究


新形勢下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研究

4. 票據轉貼現利率與貨幣市場利率關聯性日益增強。自2008年以來,在中國人民銀行著力培育Shibor作為貨幣市場基準利率後,各貨幣子市場利率走勢的同步性明顯增強。此階段,我國票據市場與相關貨幣市場利率的變動趨勢基本保持一致,票據市場與貨幣市場利率變動的離散程度雖仍較為明顯,但票據市場利率與銀行間同業拆借、債券回購利率之間的利差與上年同期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顯示出三類主要貨幣市場交易利率的同步性在上升。

二、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現狀與新時期發展

在利率市場化深入發展階段,完善發展票據價格形成機制應有的思路應該是,從我國現階段票據利率形成機制的現狀出發,剖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借鑑國內外相關金融市場價格的實踐經驗,探尋完善發展我國票據利率形成機制的方向。

(一)現階段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主要特徵

近年來,隨著我國貨幣市場基礎利率Shibor的持續培育和發展、商業銀行引入和發展先進的業務定價機制,以及票據市場參與主體業務競爭的加劇,我國票據市場利率形成機制呈現如下特點:

1. Shibor發揮著票據利率定價的基準性作用。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目標就是充分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基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形成機制。

2007年1月4日,Shibor 開始試運行。運行11年來,Shibor 能夠較好地反映資金成本、市場供求和貨幣政策預期,很大程度上承擔了金融產品及其衍生品定價基準的作用。在2011年金融市場交易中,73%的貨幣市場交易、17%的浮息債、全部固息企業債、31%的固息短融發行以及45%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採用Shibor 作為定價基準。

2. 商業銀行引入和發展基於FTP的票據利率定價機制。近年來,為了應對利率市場化帶來的挑戰,我國商業銀行紛紛加強資產負債管理,突出表現在改造和引入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完善以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管理為核心的資產負債管理。目前我國國有和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部分城商行和外資銀行等已實現全額FTP,小部分銀行處於差額FTP向全額FTP過渡中。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推進,商業銀行利差不斷收窄,產品定價管理的重要性凸顯,因FTP具有較好的明晰的定價邊界,能夠發揮引導產品定價的作用。當前,國內眾多銀行已普遍將FTP機制應用於票據業務定價。對於票據業務經營機構而言,每一筆票據業務均由總行給予全額資金配置,內部轉移價格作為經營機構對外開展票據貼現業務議價的下限,在此基礎上加上運營成本、稅收成本、風險成本、資本成本和預期利潤等因素構成點差,即由FTP加點浮動生成票據貼現利率。同時,根據不同分級機構不同經營授權,給予不同的浮動加減點權限。據此,在FTP模式下,票據產品定價可以表述為,票據貼現利率=FTP+點差。

新形勢下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研究

3. 資金大行轉貼現利率成為中小機構定價的重要參照。21世紀以來,隨著票據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票據資金業務運作受到商業銀行普遍青睞,賺取轉貼現交易價差成為銀行票據業務重要的經營策略。同時,在貨幣政策轉向穩健和銀行資本監管日益嚴格的背景下,銀行更加重視高效實用票據規模資源,普遍採取“以出票定進票”的票據融資業務發展策略。在這一市場格局中,由於國有銀行和資金實力雄厚的股份制銀行具有較強的自主定價能力,其票據轉貼現利率往往成為市場利率走向的風向標,中小銀行在票據業務中往往根據資金大行票據轉貼現利率確定自身的交易利率和貼現利率。

4. 票據收益率曲線作為市場交易參照利率的地位增強。長期以來,票據市場上中小金融機構因自身缺乏自主定價能力,以及在票據業務經營中通常採取 “以出定進”的交易策略,在票據業務定價中往往主要參照國有和股份制銀行轉貼現利率的價格水平來定價。

票交所首條收益率曲線的發佈,使中小金融機構有了更加可靠的參照利率。2018年5月以來,票交所編制的收益率曲線已在10家市場主要機構中試運行。結果表明,票交所編制的曲線運行良好,試點機構一致反映曲線和市場真實價格走勢高度吻合,準確性、穩定性、平滑性和適用性都達到了應用要求,並已被各試點機構應用到交易定價、業務分析和管理、風險監測和資產估值中,對提高其經營和管理水平發揮了有效參考作用。

(二)現階段票據價格形成機制存在的問題

1. 以Shibor為基準的票據價格形成機制存在的不足。從Shibor作為貨幣市場基準利率的定位看,其已經是包括商業匯票在內的多類型貨幣市場投融資工具交易利率的參照利率,發揮著基準利率的錨定作用。但值得關注的是,Shibor 形成機制本身固有的一些缺陷制約了這種定價基準作用的充分發揮。

一是Shibor本身並非真實交易利率數據形成的,而是基於報價利率計算形成的,較易受到虛假報價的不良影響。Shibor報價銀行對自己的報價不用承擔交易義務,這可能使Shibor 面臨人為操縱而出現不真實的狀況。

二是Shibor作為貨幣市場基準利率,對票據市場價格形成並不具有直接作用。Shibor反映了整體市場流動性鬆緊下資金利率水平,但無法直接反映票據資金價格,並且票據交易利率的形成不僅受資金狀況的影響,也受銀行票據業務經營策略和交易行為的影響。

三是中長期品種流動性低可能造成代表性不強。2011年,我國銀行間市場中14天期限以內的品種交易量佔全部交易量的96.4%。中長端產品交易不活躍,使Shibor 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的基準利率。

四是Shibor 穩定性有待加強。作為基準利率,穩定性是基本的要求。但 2013年6月的“錢荒”事件中,Shibor 出現異常波動。儘管這些波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市場資金供給緊張、商業銀行同業業務過度擴張等,但也與Shibor 內在穩定機制有一定關係。

2. 商業銀行票據利率FTP定價機制有待完善。當前,存貸款利率實質上仍處於向市場化利率轉變的過渡期,國內銀行引入和應用FTP的時間並不長,商業銀行普遍對FTP的認識不夠深入,不能準確把握FTP的本質,不能清晰界定FTP管理的定位,從而影響了FTP定價機制作用的發揮,對業務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當前,國內銀行在應用FTP進行業務定價的過程中,最突出的問題在於,將FTP等同於考核工具,扭曲FTP的本質和核心功能。這集中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FTP收益率曲線的設定帶有很強的管理意圖和主觀因素,並不是從邊際籌資成本的FTP基本內涵出發,最終形成的收益率曲線與外部資金市場價格關聯性不大;二是日常FTP價格調整的觸發因素多為業務發展,與資金市場價格變化沒有關係,造成內部價格缺乏科學邏輯;三是FTP定價方法的選擇更多的是不同部門基於考核利益博弈的結果,與FTP定價主要關注現金流和利率屬性的本質沒有直接關係;四是從運行結果看,經營單位以及總行業務條線主要從考核利潤角度接觸和理解FTP,甚至將FTP收入直接等同於考核利潤,忽略其他成本因素,進而與FTP管理部門進行博弈,導致FTP價格出現扭曲。

(三)新時期完善發展我國票據利率形成機制的基本邏輯

1. 從未來我國票據市場建設發展看,票據有望逐步發展成為標準化的短期債務融資工具。從票據市場發展目標導向出發,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票據市場應形成一個由票據市場資金供求關係和市場參與主體競爭決定交易利率的定價機制。

2. 我國票據市場參與主體眾多,既包括大中型商業銀行,也包括眾多中小型金融機構。大中型商業銀行交易額佔據市場絕對主體份額,大中型商業銀行票據業務定價機制相對成熟和水平較高,大中型商業銀行普遍應用基於FTP的票據利率定價機制,其自主定價形成的票據利率是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的重要基礎。

3. 對於票據市場中小金融機構而言,由於資金實力和定價能力不足,其在業務競爭中主要採取追隨定價策略,即主要根據大中型商業銀行票據利率水平加減點生成自身的票據價格。

4. 票交所時代,票據收益率曲線的編制發佈可以提高票據市場交易利率信息的透明度,可以成為市場主體票據交易的參照利率。當前,票交所已發佈的國股票據轉貼現收益率曲線實際上發揮著這一作用,但尚不完善,有待進一步完善發展。

5. 對於作為貨幣市場短期債務融資工具的票據而言,Shibor利率仍將發揮基準性作用;同時,Shibor利率對於未來商業銀行完善票據業務FTP定價機制也將具有基礎性作用。

在上述基本邏輯的前提下,本文認為,在利率市場化深入推進和票交所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票據市場的背景下,可以區分不同類型金融機構,引導形成適合市場發展的票據利率形成機制。一是引導有票據業務自主定價能力和條件的商業銀行票據業務正逐步形成了以Shibor利率為基準,以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為中介加點浮動生成票據利率的定價機制。

二是由票交所根據某種標準確定和選取銀行,主要根據大中型銀行票據交易利率或報價利率編制形成票據收益率曲線,其他金融機構參照形成票據利率的定價機制。

三、票據收益率曲線有效性的實證檢驗與發展展望

(一)首條收益率曲線有效性的實證檢驗

為檢驗首條收益率曲線有效性,本文提取了某行2019年8月5日至16日(兩週)的轉貼現交易數據,從票交所下載了該期間關鍵期限點對應收益率數據並進行了Hermite插值。

新形勢下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研究

圖4以2019年8月5日為例,展示了生成插值曲線與實際轉貼現交易數據之間的差異。

本文試圖通過計算實際成交的樣本點利率與Hermite插值數值的均方根誤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及均方根誤差百分比Root Mean Squared

Percentage Error(RMSPE)這2個指標,判斷首條收益率曲線的有效性。

兩指標計算方法如下:

新形勢下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研究

其中,r為實際成交樣本點收益率,R為Hermite插值收益率。上述2個指標越小,樣本點從平均來看與收益率曲線重合度越高,即收益率曲線對真實交易的擬合準確度越高、有效性越強。

表1展示了每日及10個交易日加總後所得的RMSE及RMSPE。

新形勢下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研究

從結果來看,所得日均和總計的RMSE及RMSPE值與票交所課題組(羅丹陽等,2018)披露值0.003527、0.086791相近。

其中,兩週數據加總來看,RMSE比披露值略小,說明該行交易數據就全行業數據來看與收益率曲線的差異相對更小,但RMSPE略大,可能是由票交所課題組選取樣本時間區間的不一致,導致收益率均值與本次採樣產生差異。此外,由於本次採樣時間區間僅為兩週,短於票交所1個月的採樣區間,且時間段有所差異,故可能對數據差異產生影響。但大體上可以認為實際交易數據值與插值結果差異在相對可接受的範圍內,側面說明了經Hermite插值後的收益率曲線能夠較為準確地反映真實的交易利率情況,驗證了首條收益率曲線的有效性。

(二)票據收益率曲線發展

1. 票據收益率曲線類型尚需多元化。目前,票交所僅發佈了國股類票據1 條收益率曲線,暫時無法滿足從國股、城商、農商到財務公司的多元化信用狀況的票據定價需求。在後續的實踐中,票交所可從市場管理者的角度,利用全市場多維度的數據,提供多信用層次的收益率曲線,為市場交易主體估值定價提供可靠依據。

2. 票據收益率曲線的關鍵期限點選取仍需優化設置。票據收益率曲線受日曆效應影響,在月末、季末、年末差異明顯,票據收益率曲線關鍵期限點的選擇還需兼顧月末、季末、年末時間節點。在進行插值時,票據收益率曲線的關鍵期限點選取仍需優化設置。

3. 票據主體交易行為對票據收益率影響複雜。目前各機構票據轉貼現交易策略各有不同,出於買入持票、買賣價差、臨時規模需求、不同期限或不同信用等級打包交易等原因,交易利率往往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如何在插值樣本點選取時適當地剔除異常值,還需要進一步分析探討。

4. 票據收益率曲線服務票據創新業務規模化發展。票交所成立以來,票據創新業務迎來了發展契機,但受到監管要求、市場接受程度、缺乏公允價值估值基準等因素制約,其規模化發展仍面臨不小阻力。展望未來,在票據收益率曲線逐步完善、形成具有市場廣泛接受度的估值基準後,票據業務在票據資管、衍生產品、資產證券化、電子化產品創新、跨市場創新、互聯網創新等方面的創新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四、完善發展票據價格形成機制的對策建議

(一)推動商業銀行加快完善票據業務價格形成機制

1. 引導商業銀行按風險收益原則確定承兌費率。承兌費率作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實行市場定價後,將會與其他信用工具產生相互影響,最終形成市場均衡費率,企業票據融資成本將趨同於貸款成本,長期以來,存在以過低承兌費率進行套利融資為目的的“融資性票據”需求將會自然衰減。

承兌費率市場化後,將同步促進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的發展。《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管理辦法》推行承兌費率市場定價原則,但因客觀存在紙質銀行承兌匯票0.05%承兌手續費的影子價格,使電子銀行承兌匯票的承兌費率市場化最終難以推行,而承兌費率市場化將促進電子商業匯票業務的發展。

承兌費率實行市場定價機制後,或將促進社會信用機構的制度創新,即出現商業票據承兌專營機構。在英國、日本商業票據市場上都存在專營票據承兌的機構,這些機構憑其信用為出票人進行信用增級,在票據市場上提供信用中介服務,而目前國內商業承兌匯票在商業匯票中的佔比偏低,其原因就在於缺乏商業承兌專營機構。承兌費率市場定價機制形成後,為商業保理、融資性擔保公司提供了信用中介的盈利模式,通過制度創新,開展商業承兌專營業務,藉助品牌優勢和運用互聯網大數據優勢,為中小企業提供商業承兌匯票信用增級的承兌服務,並實現風險溢價收益,也可為國內票據市場增添多元化的參與主體。

2. 商業銀行須進一步完善發展票據業務FTP定價機制。當前,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業務應用FTP機制尚不成熟,在票據業務中應用FTP機制還處於初步階段,存在著諸多需改進之處。商業銀行應用FTP機制還較為粗放,尚不能適應票據業務精細化管理的要求。總體上看,部分銀行尚未構建出可以合理滿足自身資產負債業務定價的全期限FTP曲線,在票據利率定價方面尚不能實現期限精準匹配。對此,商業銀行需建立適應外部市場、政策環境動態調整的FTP 模型,優化FTP系統。總行可結合外部利率政策、宏觀經濟形勢、業務發展情況及期限結構等特點,動態調整FTP模型或參數,根據資金流動情況匹配品種齊全、期限合適的FTP曲線,真正反映資金邊際成本和收益,提高FTP引導的有效性。

具體到票據業務,由於Shibor已發揮我國貨幣市場基準利率的作用,且較好地反映資金市場供求關係,應研究構建以Shibor為基準,合理反映各期限外部資金利率和本行資產負債業務收益率特徵的FTP曲線,讓經營機構票據貼現業務對外定價時可以按照FTP曲線上的具體點位進行精準匹配。同時,研究基礎信息的電子化和指標化,以此提高考核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並通過指標的有效組合實現票據產品、客戶多維度考核分析,為精細化定價奠定基礎。

3.商業銀行應加大票據收益率曲線在經營中的應用。在債券產品方面,原銀監會於2007 年將中債收益率曲線確立為銀行業金融機構市場風險管理及監管部門進行市場風險監管的計量參考基準。在票據產品方面,自IFRS9實施後,票據很有可能將採取公允價值計量,若沒有公允統一的計量參考標準,銀行業金融機構逐日盯市計算損益、計算風險價值等市場風險管理工作就可能存在較大的主觀隨意性,因此公允的票據收益率曲線和估值將成為票據市場風險管理的基礎。

(二)促進票據市場深化發展,構建多類型票據收益率曲線

1. 加快票據市場深化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講,票據市場規模化發展和公開透明的票據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密不可分。票交所發揮票據市場基礎設施作用,可以在業務創新、新型主體引入和價格機制形成方面推動市場深化發展。業務創新和新型主體的發展,可以在推動市場規模化發展的同時,為票據收益率曲線的編制提供更多可供利用的業務數據信息,新型市場主體更加關注公開透明的票據價格,也將倒逼票據收益率曲線加快發展。首條票據收益率曲線的成功發佈,推動了票據市場公開、透明的票據定價機制的初步形成,票據轉貼現收益率曲線在定價參考基準方面有以下功能可以拓展:一是可作為票據轉貼現公允價值估值參考;二是可作為票據貼現利率定價參考;三是可作為票據基金、票據衍生證券等創新產品定價參考;四是可作為短期融資券、同業存單等貨幣市場產品的比價參考。隨著票據收益率曲線應用範圍的不斷擴大,對吸引更多市場新型主體參與和新型業務開展均將發揮重要作用。

2. 適應業務創新發展構建多樣化票據收益率曲線。與銀行承兌匯票一樣,商業承兌匯票信用主體的分類可按信用等級劃分。但商業承兌匯票與銀行承兌匯票的承兌人性質不同,分別由一般企業和金融機構承兌,所以在實際業務中,商業承兌匯票的定價較銀行承兌匯票有明顯的信用風險溢價。

由於目前商業承兌匯票的交易活躍度遠低於銀行承兌匯票,採用實際報價或成交數據構建收益率曲線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可嘗試用如下方法構建商業承兌匯票的收益率曲線:將承兌人劃分為不同信用等級的企業,分別構建由各信用等級企業承兌的商業承兌匯票的收益率曲線。每個類別採用在相同信用主體銀行承兌匯票收益率基礎上加上信用風險溢價的方式來構建。

(三)提升票據收益率曲線在貨幣政策傳導方面的作用

世界上主要發達市場經濟體的中央銀行,都非常重視收益率曲線中所包含的先行信息。美國早在1996年就將10年期與3個月期國債利差納入官方監測,中心也將7年期及以上國債市場加權平均收益率與1年期及以內國債市場加權平均收益率之間的點差,作為我國宏觀經濟先行指標之一。隨著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利率傳導機制在我國貨幣政策中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建議加強對包括票據收益率曲線在內的收益率曲線信息的挖掘利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