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影響線下展業 五大上市險企一季度保費收入低迷

由於一季度上市險企新單保費在疫情期間大幅負增長,有業內觀察人士分析指出,疫情將直接影響未來的續期保費收入,對行業造成的負面影響或將持續數年。但也有市場樂觀分析認為,上市險企積極調整了二季度轉型策略,加大力度增員及改善保障型產品新單銷售結構等,同時疫情防控還為保險需求打開了通道,這將有望在二季度力爭“二次開門紅”,從而提升全年的新單銷售。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季度保險市場難現往年“開門紅”火熱場景。

從近日A股5家上市險企公佈一季度保費數據來看,除了中國人壽(601628,股吧)和新華保險(601336,股吧)實現了總保費收入正增長,其餘3家險企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負增長。

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人壽、人保壽險、平安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累計實現年內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3078億元、535.79億元、1742.24億元、918.40億元和582.4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3.00%、-8.66%、-11.02%、-1.09%和34.92%;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和太保財險累計實現年內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1276.43億元、725.89億元和386.79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74%、4.87%和10.05%。

由於一季度上市險企新單保費在疫情期間大幅負增長,有業內觀察人士分析指出,疫情將直接影響未來的續期保費收入,並對行業造成的負面影響或將持續數年。但也有市場樂觀分析認為,上市險企積極調整了二季度轉型策略,加大力度增員及改善保障型產品新單銷售結構等,同時疫情防控還為保險需求打開了通道,這將有望在二季度力爭“二次開門紅”,從而提升全年的新單銷售。

疫情影響線下展業

線上化經營能力差距顯現

受疫情影響,一季度保費收入既體現了較大業務壓力,也考驗了上市險企的轉型定力。

不難看出,保險公司線下展業受限,大部分險企新單保費規模受到較大影響,五家上市險企保費增速出現分化。但可喜的是,由於部分險企較早佈局調整營銷策略,壽險業務雖然承壓,但一季度取得了不錯的保費增速,尤其是中國人壽及新華保險表現出了業務的儲備優勢。

從一季度增速情況看,新華保險保費收入增速達到34.92%,位居第一;中國人壽同比保費增速為13.%,位居第二;中國人保(601319,股吧)和中國太保(601601,股吧)一季度保費同比略增;中國平安(601318)保費同比下滑。

整體來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的隔離措施和社交行為的改變,使得一季度傳統代理人線下拜訪出單的方式遭到了重創,各公司為了應對挑戰,積極開發線上展業和增員等措施,以緩解線下展業不利的衝擊。與此同時,儘管多數險企的開門紅受影響較大,但國壽、新華、人保壽險等均表示不會調整年度業務目標,並且將通過加大對業務的追蹤和對銷售的支持力度,爭取達成全年預定目標。

人保壽險總裁傅安平在3月份的集團發佈會上表示,將緊盯目標不放鬆,努力在二季度、三季度把業務的缺口補回來。他表示,疫情不會改變壽險業長期發展的黃金期,疫情過後壽險業或將迎來一些機遇。比如,很多年輕人將會重新選擇職業,為保險人力發展創造很好的條件。同時,老百姓(603883,股吧)對健康保險的需求也會大增。

銀保渠道加力

爭取二季度再迎開門紅

今年一季度,五家上市險企均已實現業務轉型,個險渠道已成為險企最重要的業務渠道。

數據顯示,中國人壽、平安人壽、新華保險、太保壽險、太平人壽銀代新單保費同比增速,分別達到78%、42%、685%、-1%、33%,除太保壽險外,其餘4家險企均實現正增長。

整體來看,幾家上市壽險公司數據好於預期。“這主要是通過加售銀保躉交等措施,彌補了一些線下展業受影響的業務缺口。”有從業人士分析認為,面對疫情造成的負面影響,加大銀保渠道業務力度正成為所有險企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憑藉提前籌備銀保渠道及開門紅提早發力,一季度實現了開門紅保費收入較快增長。中國人壽由於開門紅表現出色,毫無懸念,規模仍為第一。

3月以來,隨著各保險公司的不斷復工,壽險公司的保費收入開始出現反彈跡象。其中,3月單月,中國人壽、人保壽險、平安人壽、太保壽險、新華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798億元、113.32億元、377.14億元、251.07億元和186.86億元,環比增幅分別為131.30%、45.56%、18.14%、69.87%、111.02%。

此外,3月銀保渠道新單保費的環比增速喜人,全部都在100%以上。這意味著相較2月單月,銀保新單至少翻了一番。其中,中國人壽、平安人壽、新華保險、太保壽險、太平人壽環比增速分別為374%、198%、126%、236%、354%。

國泰君安分析預測,保險業將迎來二次開門紅,保險人力增長和營銷活動規劃的超預期,有望帶來二季度負債端增速超預期。

非車險業務持續提速

財險“老三家”實現正增長

今年一季度,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太保產險“老三家”合計保費收入2389億元,同比增長3.95%,同比增速分別為1.74%、4.87%和10.05%。特別是3月單月保費增速均好於前兩個月。

從披露數據看,人保財險前3月累計保費收入1276億元,同比增長1.74%,3月扭轉了前兩個月的下滑局面。3月單月保費達526億元,遠高於前兩個月單月保費;平安產險3月單月保費收入250億元,增長9.2%;太保產險3月單月保費收入145億元,增長16.4%。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1至2月保費同比下滑4.4%,既有去年增速快、基數大的原因,也有公司主動收縮高風險業務的因素。但目前保費負增長速度已經放緩,全年公司業務發展受疫情影響總體可控。”人保財險副總裁沈東在3月舉行的2019年業績發佈會上表示,疫情結束後,隨著一系列汽車消費刺激政策的實施,預計新車銷售快速恢復,推動車險業務恢復發展。在非車險方面,農險、社保、治理類的責任險和傳統商業非車險等延遲續保的項目也預計將逐步恢復。

另外,雖然1至3月新車銷量下滑疊加節後企業復工的推遲使得財險保費增速放緩,但較壽險業相比影響較小。申萬宏源(000166,股吧)證券機構分析認為,這主要是因為2月份企業和私家車出行率減少,賠付率降低以及車險承保利潤改善。非車險方面,由於企財險、責任險與融資性信用險等一系列對應的保險方案出臺,也在很多省市、大型企業受到了歡迎。

“太保產險前兩月保費同比增長6.8%,增長勢頭好於同業。”太保產險董事長顧越坦言,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果,一是集中體現了公司前期轉型的成果,特別是針對消費行為變化推出了一系列線上化工具;二是疫情期間,公司根據市場變化,積極響應政府和企業復工復產需求,創新開發了一系列保險方案。“我們已經找到疫情期間發展的機遇。疫情確實帶來了直接影響,但如果善於把握機遇,也是一個發展機會。相信隨著疫情趨於平穩,整個業務發展也會恢復正常。”顧越說。

本文源自金融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