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學成回國,27歲任清華法學院院長,終生未娶,被譽為一代宗師!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大師,相信在教育界的人,一定聽過他的名字,那就是陳岱孫先生,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教育家。

他學成回國,27歲任清華法學院院長,終生未娶,被譽為一代宗師!

他這一生,把畢生的精力都用在了一件事上,那就是教書育人。

他學成回國,27歲任清華法學院院長,終生未娶,被譽為一代宗師!

陳岱孫他是福建人,生於1900年,出生於名門。其伯祖父陳寶琛是溥儀的帝師,內外親戚裡還有清政府駐外公使,位高權重。陳岱孫可以說是名正言順的貴族子弟。

在這樣的環境中,陳岱孫從小耳濡目染,他的父母專門為他請了私塾先生,除了舊式私塾,父母還專門請老師教他英文、數學。陳岱孫一路在學業上非常刻苦努力。

1918年,18歲的陳岱孫成功考上了清華留美預科班。自此,他的人生之路與清華就結下了一生的淵源。

那正是國家飽受欺凌的年代,年輕的陳岱孫親眼目睹國外列強侵華的種種罪行,激發了他內心強烈的民族自尊心。

兩年之後他以優異的成績從清華大學畢業,此時,他覺得一個國家要強大,經濟上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於是,他進入到美國著名的威斯康辛州立大學學習經濟學。兩年時間之後,他就獲得了學士學位,並且還獲得了大學生最高榮譽金鑰匙獎。

接下來,他又到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6歲時他就拿到了哈佛哲學博士學位。

本來,可以後半生過著眾人豔羨,衣食無憂的生活,然而,陳岱孫從當初離開清華,到在美國學習的這幾年,他時刻沒有忘記自己回國報效祖國的初心。

他不顧國外提供的優厚條件,毅然選擇了回國,投身於祖國的教育事業中。回國後,他被清華大學聘為經濟系教授與系主任,第二年,年僅27歲的他,又兼任了清華大學法學院的院長,成為清華史上最年輕的院長。

他是學財政金融的,原先也想步入仕途以報效祖國,但卻陰差陽錯地回到母校成為一名教書先生,從此,他的人生與清華再也沒有分開過。

在清華園裡,他與周培源、梁思成、林徽因、金嶽霖、吳有訓等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正所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多年後,他談到此選擇,內心非常釋然,“我大概是沒有本事去做官的。”後來,有記者問他,“如果能再活一世,您會選擇什麼職業?”他非常肯定地回答兩個字:“教書!”

自1928年起,先生先後輾轉清華、西南聯大,北大三校。他這一生將“教書”這件事,做到了極致。80歲還在給本科生上課,90歲還在帶博士生。

哪怕是在風雨飄搖的年代,在戰火紛飛的西南聯大。陳岱孫一直恪守“教書”兩字,他的課堂總是被學生津津樂道:講課能精確到每個字的時間,每次都是座無虛席。

他主講《財經學》等課程,在課堂中,他堅持使用中文授課,並非他英語不好,恰巧相反,從小就接受英語學習的他加上後來留學的經歷,天生的英語功底是非常深厚的,但是他認為使用英語有一種殖民心態。

據說,當時在西南聯大,只有兩位教授,能把專深學科講到通透圓潤的地步,一節課講下來,正好是一個閉環的章節,知識結構首尾相連,比教科書還要準確。

其中一個是馮友蘭,另一位就是陳岱孫。

抗戰結束後,在恢復清華校園的工作上,先生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時任校產保管委員會主席的他,為校園的重建奔走呼號。當時的清華,全校屋館設施學生、老師宿舍、損壞高達75%以上,先生事無鉅細,凡事親力親為,數月之間,就將清華園恢復到了戰前原貌。

他學成回國,27歲任清華法學院院長,終生未娶,被譽為一代宗師!

1997年7月27日,先生因病與世長辭,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是:“這裡是清華…”

先生除了在學術上的成就外,更為世人敬仰的是其高尚的人格。先生一生淡泊,終生未婚娶,無子嗣。

在風雨飄搖的年代,作為一名經濟學家,先生始終恪守著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與道德底線,他不諂媚,不說違心的話。他把這一生都貢獻給了校園,給了他的學生,給了“教書”二字。

相信大家在讀完了他的事蹟之後,心裡也充滿了稱讚之情,最後也請大家一起替這位在學術上耿直又專一的老先生點個贊,緬懷一下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