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人不願意回鄉創業?

“如果在老家,也可以有份穩定的工作,可以更好地生活,誰會拋下年老的父母,外出闖蕩。”這是許多年輕打工者無奈的說。對於離開外出打工的,內心又何嘗不是無奈與酸楚?為什麼不回鄉?

普遍來看,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都覺得,在家除了當農民以外,其他再也想不出能幹什麼。打工還能掙點錢,而回村去幾乎沒有收入。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村民,家裡的生活補貼以及孩子的學雜費用就是一筆不曉得負擔。除了打工掙點錢養活一家老小,沒有其餘更多的資金回鄉搞創業做投資。再加上回鄉難以找到合適的創業渠道,回鄉創業成了一個可想而不敢做的夢。

大學生也不想回鄉創業

許多農村考出去的大學生,同樣面臨互相創業難的問題,主要原因在於:

一是農村考出來的學生想脫離農村。“以前成天臉朝黃土背朝天,唸完大學回來種地,讓人笑話,回去覺得沒面子”,這是很多從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的真實想法。專家認為,很多從農村走出去的大學生不願意回村創業,更多的是觀念和思想問題。

二是缺少好的創業規劃,沒有目標,沒有創業意識。

回鄉創業的大學畢業生在創業過程中還面臨創業和發展資金不足問題。

政府出臺了很多措施,其中就有支持年輕人迴歸創業。但受環境制約成效不是很明顯 。比如,大學生創業,給予1萬元生活補助;農業開發超30畝,每畝地會有幾百元錢的補貼;開農家樂按接待人數也有補助。有回來的人,但還不多,回來的大多做農業基地、農家樂,像電商這種,小地方做不出,年輕人也沒有那麼多資金投資企業。很多年輕人也試圖回家創業,但大多數均以失敗而告終。也正因為如此,更加沒人願意再回來。回鄉創業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還在摸索階段,回來也是極少人的選擇,工廠不能開,電商沒平臺,一般的打工就業機會等同於零。

培訓是創業重要一環——創業者不能打無準備之仗,只有瞭解市場,具備風險意識,提高自身素質,才能走得更長更遠。

我國現在正充分利用現有的開發區、創業園和孵化基地等設施,發揮它們最大的邊際效益,同時避免重複建設。而網絡創業具有成本低、產品多樣、方便快捷等特點,應當大力支持。積累了一定資金、技術、管理經驗的農民工,有志於返鄉創業的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等都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力量。推動返鄉創業契合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現在創業氛圍、環境在不斷優化、改善,創業扶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大。同時,返鄉創業順應了產業轉移這一進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東部向中西部轉移過程中,不論是轉移產業本身,還是這些產業所能拉動的配套產業,都蘊藏著巨大的商機,所以返鄉創業有很多機會和空間。此外,返鄉創業也順應了勞動力結構性變化的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