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引入民間資本 把林業資源變成“活資本”

山東:引入民間資本 把林業資源變成“活資本”

為解決林業開發投入大、週期長、見效慢的問題,山東用政策槓桿撬動民間資本,變要素投入為產業植入,把林業“死資源”變成“活資本”。

在新泰市羊流鎮,百合種植正進入春灌關鍵期,再有兩個月,這裡將是一片花的海洋。

山東新泰惠美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愛傑告訴記者:“咱百合產業,目前是全國面積最大的,也是品種最全的,也是國家級的種質資源庫,今年的話(產值)能突破2個億。”

這樣的願景,讓劉家莊村老支書——劉西方感到詫異。百合種植基地流轉了2萬多畝荒山,他們村的400畝山頭也在其中。但在以前,這筆資源卻只能僵死在集體賬戶上,一部分公益林因為性質限制,不能轉化為收益;剩餘土地利用價值低,也一直沒有被開發。

新泰市羊流鎮劉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劉西方說:“閒置著,祖祖輩輩都不利用,抓不住這個形勢,抓不住機遇。”

在今年重點工作攻堅年大會上,山東提出,通過市場化手段,將海洋、森林等“死資源”變成“活資本”。新泰林木覆蓋率超過40%,但北方林業面臨投資大、週期長、見效慢的特點,僅靠政府運營投入嚴重不足,於是,他們開始撬動民間資本參與。

新泰市生態林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高洪德告訴記者:“通過現有的政策和資金,撬動大量的民營資本投資林業,既盤活了現有的一些閒置資源,又搞活了經營機制。”

高洪德所說的政策,既包括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放活的經營權,又包括林業開發中3%的土地使用權;資金則既有林權抵押貸款,又有整合後的涉農資金。開發百合種植基地的吳愛傑,用林權證抵押貸款了300多萬,當地又給他爭取到上級2800萬高標準農田整治資金,用於道路和水網建設;同時,他還通過整理7000多畝土地,拿到了2.2億的獎補資金,這樣一筆賬算下來,全部投資5個多億的林業開發項目,吳愛傑只投入了2個多億的自有資金。

山東新泰惠美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愛傑說:“我們的定位就是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這也是我們的一產,二產呢,是我們百合的加工,包括茶葉的加工,三產呢,就是您看到的,這塊體驗型的一個百合基地。”

在新泰,以林業大戶吳愛傑為代表的新型林業經營主體接近2000個,當地通過生態修補、股份合作等多種方式,流轉20多萬畝林地交給民間資本經營,不僅林業面積以每年1%遞增,林業產值也從5年前的70多億元,提高到現在的86.5億元。死資源變成活資本,劉家村的山頭就是在這樣的變革中實現了流轉。

劉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劉西方告訴記者:“400畝的話,咱是增加20多萬(收入),化荒山土質為資源優勢,農民增富,集體增收。”

把“死資源”變成“活資本”,去年,山東共撬動近200億民間資本投入林業開發,全省集體林地經營權流轉面積超過500萬畝,佔集體林地面積的10.7%,探索出流轉經營、大戶承包、合作經營等多種開發模式,新型林業經營主體發展到32335個,林地經營面積超過1000萬畝。

山東省自然資源廳林業改革發展處二級調研員張忠東表示:“將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重點是放活經營權,加大林權抵押貼息貸款等政策的扶持力度,著力破解體制機制問題,以產業植入代替過去的要素投入,不斷調動社會資本參與林業建設的積極性,使社會資本真正成為林業建設的主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