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獎獲得者:“宣傳俄羅斯族傳統文化是本能”

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獎獲得者:“宣傳俄羅斯族傳統文化是本能”

圖為蘭月芬。趙雪梅 攝

中新社呼倫貝爾4月17日電 題: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獎獲得者蘭月芬:“宣傳俄羅斯族傳統文化是本能”

中新社記者 李愛平

74歲的蘭月芬沒想到自己會與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獎這個獎項發生關聯,她只是覺得“宣傳俄羅斯族傳統文化是本能”。

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語言資源保護項目,自2015年啟動實施以來產生了一系列標誌性成果。蘭月芬是其中之一。

中新社記者瞭解到,日前,中國教育部、國家語委發佈《關於表彰“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獎”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蘭月芬以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市恩和俄羅斯民族鄉俄羅斯語發音人的身份,獲得了先進個人獎項。

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獎獲得者:“宣傳俄羅斯族傳統文化是本能”

圖為蘭月芬。趙雪梅 攝

出生於額爾古納市恩和俄羅斯民族鄉的蘭月芬為何能獲得該獎項?

4月17日,蘭月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之前有北京的俄語專家來我們這裡調研過,我因為年齡大、相貌與俄羅斯人相似且能說俄羅斯土語,這三條符合俄羅斯語發音人的要求,所以被選為俄羅斯語發音人。”“這次以俄羅斯語發音人身份獲獎,確實沒有想到。”

“之所以會說俄羅斯土語,主要在於父母親都說俄羅斯土語,加上自己沒文化,不像一些受過教育的人,慢慢地就不會說土語了,原汁原味的味道就沒了。”蘭月芬幽默地說,“沒想到沒文化還成了好事。”

蘭月芬認為,國家頒發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獎給她,“主要是出於更好傳承、保護俄羅斯土語。目前,俄羅斯土語在中國面臨失傳,能說的人並不多。”

據記者瞭解,目前蘭月芬所在的俄羅斯民族鄉,是中國唯一俄羅斯民族鄉,有2600多人。

蘭月芬告訴記者:“只有和這2600多人交流,才會用上俄羅斯土語,”她說,“更多的年輕一代很少說俄羅斯土語,基本變成普通話了。”

讓蘭月芬欣慰的是,“這幾年因為中俄文化交流,去過俄羅斯幾次,用俄羅斯土語和俄羅斯當地人交流,基本能聽懂,沒有太多障礙。”

俄羅斯語發音人只是蘭月芬宣傳俄羅斯族傳統文化的其中一個身份,她還是第五批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我現在主要是教別人怎麼做列巴,自己很少做了。”蘭月芬說。

這位74歲的老人,目前是俄羅斯族列巴製作技藝第二代傳承人,2017年被確定為內蒙古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

自小跟母親格拉妮婭學習俄羅斯族飲食製作的蘭月芬,從1968年起,開始獨立完成俄羅斯族列巴製作技藝全過程。她經常跟同胞們一起探討列巴製作技藝,使列巴製作技藝具有獨特的風格。1988年起,她開始了俄羅斯族列巴製作技藝以及俄羅斯族民間歌舞的傳習活動。

記者從額爾古納市文化部門獲悉,作為內蒙古俄羅斯民族研究會會員、俄羅斯族民俗文化傳習戶、“俄羅斯族列巴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蘭月芬自1988年起,教授了王秋英等10幾名徒弟,參與“俄羅斯族列巴製作技藝”的傳承活動。

在額爾古納市就業局舉辦的俄羅斯族列巴製作培訓班中,她進行實際操作講解,把所掌握的製作技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員,得到當地民眾的高度讚揚。

近年來,蘭月芬也承擔俄羅斯族民間歌曲、舞蹈的傳承工作,還曾赴俄羅斯進行民間文化交流。(完)

【編輯:房家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新網文化,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