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消失的合資品牌 可能太年輕的你還沒見過

已消失的合資品牌 可能太年輕的你還沒見過

國內的合資汽車品牌最能談資論輩的,上汽大眾算一個,畢竟是當時國內合資車企的首批成員。發展到今天還是活蹦亂跳,而不像其他一些中外合資企業,早已乘風歸去……

比如說……

已消失的合資品牌 可能太年輕的你還沒見過

在最早的一批合資車企裡邊,北京吉普是其中之一。

1984年,北京吉普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次年北京吉普切諾基BJ213下線。曾因缺乏合資經驗導致1000多輛整車CKD零部件滯留港口,導致切諾基停產了一段時間。後來問題得到解決,而美方的投資信心被打擊了一波~

已消失的合資品牌 可能太年輕的你還沒見過

接著克萊斯勒收購了AMC汽車,北京吉普被追加了5000萬美元準備生產轎車。只是,1996年北京吉普銷量只有7.2萬輛,克萊斯克也失去了投資信心……

轎車項目也沒搞成,克萊斯勒不願向北京吉普提供新車型,北京吉普只能靠老舊的切諾基繼續維持,日子是越過越慘。後來戴姆勒-奔馳併購克萊斯勒,在華業務被接管後,北京吉普又被注入了一筆資金,接著大切諾基來了。

已消失的合資品牌 可能太年輕的你還沒見過

2003年,北京吉普重組,更名為奔馳-戴姆勒·克萊斯勒,原先生產的車型交給北汽生產,北京吉普從此謝幕!

已消失的合資品牌 可能太年輕的你還沒見過

1985年,廣州標緻汽車公司成立,先期以CKD方式組裝生產標緻504皮卡。次年505 SW8國產,這臺8人座的旅行車當時賣得還挺火爆,廣州標緻過上了躺著掙錢的日子。

已消失的合資品牌 可能太年輕的你還沒見過

後來走向衰敗是因為其沒有考慮降低製造成本,以及提升國產化率,結果就是進口配件貴,遭到車主抱怨。後來急功近利提升國產化率到70%(當時桑塔納是50%),導致產品質量大幅下降,廣州標緻從此走向沒落,雙方1997年終止了合資關係。

標緻以象徵性的1美元,將其股份讓給了本田汽車……

已消失的合資品牌 可能太年輕的你還沒見過

前陣子,才合資幾個年頭的東風雷諾分手了,而這次是雷諾的“二進宮”。

第一次是1994年,三江航天集團和雷諾出資9800萬美元,合資成立了三江雷諾汽車公司。

最開始不是國產乘用車,而是一臺商用車塔菲克(Trafic),想和南京依維柯搶奪市場。全進口散件組裝所以國產化率只有15%,售價24萬元左右。

已消失的合資品牌 可能太年輕的你還沒見過

後來三江雷諾工廠全面建成投入使用,然而塔菲克始終是邊緣產品,嚴重滯銷讓資金壓力不堪重負。加上法國人遲遲不推進國產化,中方不滿最終於2008年宣佈退出三江雷諾!

已消失的合資品牌 可能太年輕的你還沒見過

1989年,貴航汽車引進日本富士重工(斯巴魯)技術,開發貴航牌微型轎車,後來更名為雲雀。1992年,中方將富士生產的二代Rex引進國產,然而被長安鈴木奧拓打亂了陣腳,後者迅速佔領了國內微型車市場。

雖然雙方是合資關係,但中方一直沒有得到核心技術,靠CKD組裝始終不是個辦法。後來為了降低成本,中方工廠周邊設立的多家零部件生產廠,國產化率提升了,產品質量卻尷尬了!

已消失的合資品牌 可能太年輕的你還沒見過

1992-1998年間,貴州雲雀虧損達到了7億元,雲雀的老舊,市場的誤判,外方的撤資……最終貴州雲雀謝幕。2004年,青年集團入主……

已消失的合資品牌 可能太年輕的你還沒見過

1999年,南京躍進汽車集團和意大利菲亞特合資成立了南京菲亞特汽車有限公司。

2002年南京菲亞特首款產品派力奧上市,一經推出就成了國內的主流小型家用車。可能考慮到當時國人“不能無後”的觀念,即三廂車才是車的消費理念,引進國產了西耶那(Siena),然而銷量還不及兩廂的派力奧。

已消失的合資品牌 可能太年輕的你還沒見過

然而後續推出的車型銷量不佳,錯過了2003年中國家用車井噴的機遇,或者說從頭到尾只讓大家記住了派力奧……合資雙方分歧越來越大,外方堅持己見,中方溝通不暢等情況下,分手成了必然。

已消失的合資品牌 可能太年輕的你還沒見過

日本經濟衰退,馬自達尋求生意,海南汽車製造廠無車可產,1992年海南馬自達誕生了。

合資公司成立後,HMC6470旅行車(929旅行車)被投放市場,國產化率達到了70%,但很快就普遍出現質量問題……929也在海南小批量組裝生產過,只是產量低也沒有掛海南馬自達標識,還被當作進口車銷售過!

已消失的合資品牌 可能太年輕的你還沒見過

馬自達323的國產讓很多人知道了海南馬自達,質量比929的時候好了不少,但海南汽車製造廠還沒有汽車生產許可證,生產的車只能在海南省內行駛。最後還是通過掛靠一汽集團,才獲得了資質。

後來通過技術合作方式生產的普力馬獲得了成功,接著將第八代馬自達323引進國產,即福美來。然而,這兩款車的成功並沒有“拴住”馬自達,畢竟技術合作利潤太少……後來便有了一汽馬自達、長安馬自達!海南馬自達又沒新車型可產,靠普力馬、福美來也撐不了多久,後來從合資轉向了自主品牌,海馬汽車來襲~

已消失的合資品牌 可能太年輕的你還沒見過

1995年,昌河鈴木成立,奧拓被長安鈴木投產,那其首款國產車型便成了鈴木Wagon R+,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北斗星。

已消失的合資品牌 可能太年輕的你還沒見過

後來投產了一款名為利亞納(Liana)的三廂版車型,有推出兩廂版,只是被熱銷的雨燕給鎮壓了!2009年底,昌河鈴木被規劃到長安汽車集團,2011年逐漸不再使用鈴木標,取而代之的是昌河鈴木三環車標。派喜是昌河鈴木引進國產的最後一款車型,沒有鈴木標,品牌沒有認知度,最終銷量慘淡被遺忘……

已消失的合資品牌 可能太年輕的你還沒見過

2013年昌河鈴木被北汽集團重組,意味著其就此謝幕。畢竟,重組後的北汽昌河已經不再從鈴木獲得技術支持。

到今天國內已經眾多合資車企,有過得滋潤的,也有粗茶淡飯的,更有剛剛離開的……那就是長安PSA、東風雷諾,會分手自然是因為市場表現不佳,與其勉強過日子,倒不如放開雙手各自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