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25歲的雪莉:恨!死才衝破了家長造的牢籠

我是南拳,家庭幸福軍師,幸福籃球創始人。我的宗旨是:讓每一人一家,快樂幸福。我的使命是:實現孩子自由、輕鬆、快樂的狀態。我的願景是:讓更多的人內心美好,感受力爆表。

北京時間2019年10月14日下午,在朋友圈刷到下面兩個連續的內容。

寫給25歲的雪莉:恨!死才衝破了家長造的牢籠

寫給25歲的雪莉:恨!死才衝破了家長造的牢籠

無獨有偶,兩個朋友都認為網絡暴力是罪魁禍首,都把恨炸裂般射向口出惡言、字字毒辣的網民。

自從當了爹,我特別害怕死,不願多談及死亡。

每天陪伴在自己的女兒身邊,感受她們的活潑、快樂,生命多麼美好啊!

寫給25歲的雪莉:恨!死才衝破了家長造的牢籠

父母眼中的孩子,僅僅如此不夠嗎

我不想死,我不敢死,我捨不得死。

每當在推送中看到關於“死”的標題,心都會搐動。來自朋友圈的“死”衝擊更大,讓人情緒難安。

雪莉為什麼選擇了死?那之後的二十多個小時,關於雪莉自殺的文章在網絡漫天飄遊。惋惜英華早逝之情,痛恨網絡暴力之情,各種情緒交雜。

這時候全網表達了對雪莉的愛,這時候鍵盤俠也不再作惡,這時候大家都想逝者安息。

死者為大!

我想問:為什麼不是生者為大?

只見別人外在美

昨天是我第一次接觸到雪莉這個名字,當標題閃過“韓雪莉確認身亡…...”字樣時,我還以她叫韓雪莉。

我不瞭解她,我試著去了解她。

度孃的結果中,我看到了一篇醒目的文章標題《25歲雪莉之死:被質疑的與被損害的一生》,我看完了它的內容。

寫給25歲的雪莉:恨!死才衝破了家長造的牢籠

文章寫得很好,有追悼雪莉之意。作者用筆尖(鍵盤)帶我們回顧事件始末,為讀者回放了雪莉從高光,到被圍觀、被嘲諷、被質疑的藝人生涯。

文中不乏讚美之詞,雪莉很白很美,雪莉從小是美人胚子,雪莉可甜可欲。讓我最深刻的文字,估計是讓很多人驚歎羨慕的一句。

“因為太美,11歲就能進入SM當練習生。”

我不知道SM是一家怎樣的娛樂公司,但那我不相信一家商業利益為先的公司,它以及它的掌權者能有純真自然的愛。

正是這句正兒八經的、極富溢美之詞的好話,讓我們看到了雪莉人生第三個牢籠的模糊輪廓。是的,就是這個時候,她身邊的人確定了在雪莉身上建造號稱“3”的大牢籠項目。

寫給25歲的雪莉:恨!死才衝破了家長造的牢籠

人們只看到了她的美

誰建了牢籠?

肯定是最親近、最值得她信任的人。

人們要麼只看到了她的死,還有就是她的美。

活著的時候,有多少人在意她是否快樂?

心智未開,牢籠已在

對比之下,我比雪莉年長7歲。雪莉11歲成為練習生,為藝人之路拼搏奮進時,18歲的我正讀高二。

我不知道賺錢,我不知道成名,我不知道泡妞。我上課,我打籃球,我聽南拳媽媽的歌。

那會收到女孩子送的小零食會紅著臉說謝謝,然後暗自竊喜。

那會打進一個漂亮的進球會不可一世的大吼大叫,然後晚自習還在回味。

聽說韓國練習生很苦,11歲的雪莉過得怎麼樣?有人關心過她快樂嗎?

她快樂嗎?

她最親近、最信任的人肯定不關心,也不知道。

因為所有人都只說她天生麗質,美麗又可愛。

寫給25歲的雪莉:恨!死才衝破了家長造的牢籠

美應該在規則之上,我覺得真的很美

從2014年,也就是出道僅僅5年之後,雪莉的人生進入重大轉折點。

從事業上看,從高光時期,頂級資源扶持階段,進入資源一般,發展放緩時期。

從感受上品,從不知道快不快樂時期,進入很不快樂時期,並長期處於抑鬱狀態。

看似短暫的三個5年,卻濃縮了雪莉的後半生。

11-15歲,經過努力,在競爭中勝出,成功出道。

15-20歲,資源集中追捧,娛樂圈內,大紅大紫。

20-25歲,網絡嘲諷質疑,抑鬱成疾,香消玉損。

最後這5年,雪莉經歷了戀情被嘲諷,不穿內衣被質疑,直播走光被謾罵等網絡暴力事件帶來的巨大壓力。

她肯定很不快樂。

不快樂的雪莉並沒有逃避,明知道自己是靶子,卻依然把自己活成了更大的靶子,將自己完全暴露在網民的槍口之上。

被網民用文字彈、鍵盤機關槍掃射的滋味讓人享受嗎?讓人快樂嗎?顯然不可能。

生命中沒有任何一項基因可以被改造成享受謾罵、嘲諷和質疑,人在這些攻擊之下肯定是不快樂的。

內衣可以不穿,戀人可以更換,笑容可以假裝,唯獨感受不能控制。

寫給25歲的雪莉:恨!死才衝破了家長造的牢籠

網絡再多暴力,還是暴露在網絡中

為什麼雪莉不逃?

雪莉箱想要逃,但她的方式是硬抗,是正面和網絡暴力交鋒。

可憐的雪莉,她的堅強值得敬佩,但她不知道,比堅強更珍貴的是生命。

可憐的雪莉,她的堅持值得敬佩,但她不知道,比堅持更重要的是快樂。

可憐的雪莉,她的勇敢值得敬佩,但她不知道,11歲那年或者更早,身邊的人就為她建了牢籠。

才11歲啊,思維就被困住了,她還能怎麼逃。

無論她怎麼變換方式,她始終還是活在了牢籠裡。

無論她怎麼改變觀念,她還是暴露在獵人的槍口之下,無處安身。

雪莉別無選擇了嗎?是的,她覺得她別無選擇了,所以她選擇了死亡。

所有心智正常的人類都知道,死亡可以躲開一切攻擊,死亡可以躲開一切煩惱,死亡可以躲開一切不快。

是網絡暴力殺死了雪莉嗎?

一切自殺行為都無關外在世界對自己做了什麼、說了什麼,而來自於內心對自己說的一句話:“我想死,我除了死別無他法。”

可她是有別的選擇的,我可以告訴她,可是我不是告訴她的人選。

最佳人選是她的父母。

11歲那年,如果父母可以對雪莉說:“只做讓你快樂的事情,任何時候你都可以拒絕。”她的這15年肯定充滿了快樂,即便可能不那麼成功。

一切都太遲了,雪莉已經去了天堂,我們只能通過她的作品緬懷她。

但一切又不遲,我不能瞎說話,害別自己家的雪莉只活在25歲。

寫給25歲的雪莉:恨!死才衝破了家長造的牢籠

雪莉要的只是快樂

不用惡言困孩子

終其一生,作為父母,我們應該以孩子的快樂為核心。

我們可以沒什麼資源幫孩子,但我們可以選擇不用語言來害孩子,不用思想困住孩子。

告訴孩子這句話:“找到自己的快樂,用快樂驅動自己做想做的事。”

也千萬不要告訴孩子那句話:“沒辦法,你必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