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路上】白曉明:扶貧路上的“螺絲釘”

“辦實事、解難題,急群眾所急,想群眾所想,這就是駐村幹部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奈曼旗交通運輸局派駐東明鎮小臺吉柏嘎查駐村幹部白曉明如是說。

【扶貧路上】白曉明:扶貧路上的“螺絲釘”

白曉明,男,1977年7月出生,1995年6月參加工作,199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2017年3月,白曉明被派駐到東明鎮大臺吉柏嘎查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當年11月份調到東明鎮小臺吉柏嘎查工作。駐村期間,他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竭盡所能地解決群眾所面臨的各種困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助推著鄉村振興戰略,踐行著一名普通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深入調研,築牢服務基礎

掌握貧困村、貧困戶和一般農戶的基本情況是開展好脫貧攻堅工作的基礎和前提。為儘快融入工作角色,落實好扶貧任務,真正幫助貧困群眾早日脫貧,無論是在大臺吉柏嘎查還是在小臺吉柏嘎查,白曉明首先將走村入戶調查摸底、瞭解實情作為第一項重點工作。

自此,無論是田間地頭、養殖棚舍,還是農家庭院、街頭巷尾,總能見到他與村民交流溝通的身影。他採用分類分層次的方式分別到重度貧困戶、一般貧困戶、低保五保殘疾戶和普通農戶家中進行調研走訪,實現了重點群眾入戶的全覆蓋,確保不落一戶、不漏一人。

兩年來,他先後共入戶幾百次,撰寫了厚厚一本民情資料。他利用無數個深夜,在燈下梳理貧困群眾提出來的問題和意見,然後再將可行性建議提交給鎮黨委、政府。通過了解村情民意,為今後開展好脫貧攻堅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精準施策,倡導扶持帶動

摸清了底子,找準了問題,他開始認真分析發展思路。

小臺吉柏嘎查一直以養殖業為主、種植業為輔。白曉明深深地認識到,要想讓貧困戶早日擺脫困境,必須通過產業扶持和帶動。為此,他竭盡全力為貧困戶協調相關扶貧產業,利用產業扶持資金為20戶貧困戶每戶購買基礎母牛2頭髮展養殖業,每戶年增收3000元以上,取得了初步成效;

此外,他還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粱德力根建房協調紅磚、賒購彩鋼瓦等物品,價值1.8萬餘元;為建檔立卡戶康財音烏力吉協調賒購6千餘元的種子化肥扶持農業生產;為因病致貧的寶巴圖解決醫療報銷費用5千餘元。

白曉明不停地奔波,為這些貧困戶解決了燃眉之急,幫助他們重新樹立起對生活的信心。

當看到貧困群眾臉上綻放的笑容時,他在工作筆記中寫到:為群眾辦實事,是打開扶貧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以村為家,樹牢宗旨意識

白曉明擁有一種愚公移山的精神,他曾立志:貧困不除,絕不回城。

於是,他將工作重心全部轉移到村上,轉移到精準扶貧事業上來。他說:我的崗位在村上,我的責任在村上,我要把自己完全融入到村民中間去。

為了方便開展工作,他堅持在村部長期住宿,以村為家,時刻戰鬥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切實做到了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共謀共建共脫貧。

他主動學習新思想、新理念,努力提升自身工作能力,經常運用自己掌握的各種知識進行入戶講解,及時向群眾詳細傳達上級精準扶貧政策,讓大家明白什麼是精準扶貧、為什麼要精準扶貧、怎樣開展精準扶貧,充分調動了群眾參與精準扶貧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政府幫扶、群眾大幹的生動局面。

他還多次配合村黨支部、村委會和第一書記召開村兩委會,以及村民代表座談會,發揮群力群策,一同研究探討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新思路、新方法。

履職盡責,保障聯動協調

白曉明在村兩委班子以及包聯單位之間進行無縫對接,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形成幫扶合力。

一方面及時將上級精神傳達給村兩委班子,確保精準扶貧政策不跑偏、不走過場。另一方面將貧困村的實際情況和扶貧工作進展及時報送給包聯單位,使得交通運輸局黨組能夠準確掌握包聯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和貧困戶增收、脫貧情況,以便及時調整幫扶政策。

今年,他又與局裡協調,為小臺吉柏嘎查解決了部分街巷道路硬化問題,便利出行同樣也是脫貧致富的基礎條件之一。


【扶貧路上】白曉明:扶貧路上的“螺絲釘”

“欲結累累秋碩果,春風化雨潤田泥。”

三年裡,白曉明在多少個烈日當頭的入村路上、在多少頁密密麻麻的數據下、在多少個漫長黑夜的加班中,他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發揮作用,在千千萬萬的扶貧隊伍中充當一顆“螺絲釘”。


來源:奈曼旗交通運輸局

圖文:於洪偉

編輯:馬凱月

審核:李文靜

終審:侯顯峰

巴特爾

【扶貧路上】白曉明:扶貧路上的“螺絲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