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分四種境界,為什麼說老子的境界高於孔子?

【原創】

中國現代哲學家馮友蘭先生將人分為了四種境界:第一種自然境界,第二種功利境界,第三種道德境界,第四種天地境界。

所謂“自然境界”,類似於那些喪失人性的殺人犯就是如此;所謂“功利境界”,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就是如此;所謂“道德境界”,對於孔子這樣的萬世師表來說就是如此。而對於“天地境界”,在馮友蘭先生的眼中,中國千古以來只有老子達到了這一境界。

為什麼說老子的境界高於孔子?這還要從老子的思想學說說起來。

人分四種境界,為什麼說老子的境界高於孔子?

老子學說的最大特點,一個是樸素辯證法,另一個就是在政治上無為而治的主張。樸素辯證法,最簡單的例子就是“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在老子的眼中,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對立存在的,無一件事沒有對立面。

或許在馮友蘭先生的眼中,真正決定老子境界的,還是他“無為而治”的思想主張。無為而治,那就是放下了這整個世界,順其自然。無慾望、無追求、無功利,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但是這樣的境界,這世間又有幾個人能做到?也難怪馮友蘭先生將老子看作是千古第一人。

然而與老子相比,處在“道德境界”的孔子,似乎就與他的觀點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孔子的這一生,也過得很是辛苦。

在思想主張上,孔子一直強調“仁”與“禮”,他周遊列國,期望能將社會秩序重新帶回西周時代,同時他也提出了一系列的道德標準,期望能用這些標準讓社會重新正常運轉。然而在春秋戰國那樣的一個年代,孔子的思想主張註定不會被他人所接受。生不逢時或許才是孔子這一生如此艱辛的主要原因。

人分四種境界,為什麼說老子的境界高於孔子?

不過,也正是因為處在了道德境界的孔子,他成功地打破了春秋戰國時期教育壟斷的現狀,使得老百姓也獲得了學習的機會,這不得不說是千古一大壯舉。不僅如此,孔子還可以說是“新式教育的鼻祖”,注重“因材施教”,編撰不同種類的書籍,都是孔子為教育事業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或許,也只有處在道德境界的孔子,才有可能完成如此壯舉。

當然,孔子的思想也並不是完全都是好的。與法家相比,儒家存在嚴重的“厚古薄今”的思想,認為任何事物都是以前的比現在的更好,一味地希望能夠回到西周這個已經淹沒在歷史中的時代,這顯然是某種倒退。

人分四種境界,為什麼說老子的境界高於孔子?

除此之外,孔子所定下的各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人性的發展,在後來甚至成為統治者控制老百姓思想的有力工具,這不得不說也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情。

孔子與老子,這兩個人到底誰的思想境界更高?這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作者也無法下出論斷。但對於我們個人來說,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境界,而不僅僅是去比較他人的境界高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