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偉,授大元帥眾望所歸,為何他堅辭不授?

由於軍隊建設的需要,我國剛成立不久,建立軍銜制度的相關事宜就被提上了日程。經過近5年的籌劃評定,最終於1955年9月27日進行了新中國首次授銜。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偉,授大元帥眾望所歸,為何他堅辭不授?

授銜儀式現場

按照軍銜方案的設定,毛主席應該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但在此次授銜中,毛主席堅辭不授最高軍銜,以致大元帥這一軍銜一直空缺。

毛主席曾指示:"定要將蘇聯的一切先進經驗學到手,改變我軍落後狀態,建設我軍為世界上第二支最優良的現代化革命軍隊。"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偉,授大元帥眾望所歸,為何他堅辭不授?

在這一指示精神下,我軍不斷汲取蘇聯軍隊建設的經驗,讓部隊快速發展,軍銜制度的籌劃,也參照了蘇聯的軍銜制度,甚至,還特意與蘇聯軍事顧問一起研討我國軍銜制度方案。

1945年6月27日,根據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6月26日的命令:授予武裝力量最高統帥、 國防人民委員斯大林以蘇聯最高軍銜——蘇聯大元帥,以表彰他在偉大的衛國戰爭中領導全國武裝力量為蘇維埃祖國建樹的卓越功勳。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偉,授大元帥眾望所歸,為何他堅辭不授?

我軍醞釀軍銜制時,也借鑑蘇聯的經驗,設置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銜。

參照蘇聯的軍銜制度,總幹部部負責方案制定的工作人員將元帥軍銜分為兩級,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銜是第一等第一級,為最高軍銜。所以,對授予大元帥軍銜人員的標準規定得非常嚴格。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偉,授大元帥眾望所歸,為何他堅辭不授?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第二章第九條中規定:"對創建全國人民武裝力量和領導全國人民武裝力量進行革命戰爭,立有卓越功勳的最高統帥,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銜。"

所有參與或未參與評定的人聽了這一條規定,都覺得大元帥軍銜非毛主席莫屬。他當時是中共中央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既是黨的領袖,又是國家首腦,還是全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偉,授大元帥眾望所歸,為何他堅辭不授?

而且,毛澤東是全國人民武裝力量的創建者,在領導全國人民武裝力量進行20餘年的革命戰爭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雄才大略,居功至偉。毛主席授大元帥軍銜,是眾望所歸。

在我國曆史長河中,大元帥早就存在,漢語元帥一詞最早出現在公元前 633年的春秋時期,當時只是表示對"將帥之長"的稱呼,還不是官職名稱。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偉,授大元帥眾望所歸,為何他堅辭不授?

唐太宗李世民

從南北朝起,元帥逐漸成為戰時統軍征戰的官職名稱。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在繼承皇位之前曾擔任過"西討元帥"。當時的元帥按其職權輕重和執掌分工,大都冠以不同名號,如"天下兵馬元帥"、 "兵馬大元帥"等。

不同的是,以往的大元帥都是軍職,並非軍銜。甚至等到近現代,大元帥都是實際職位,象徵著權力。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偉,授大元帥眾望所歸,為何他堅辭不授?

孫中山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成立了南京臨時政府,1917年,以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為陸海軍大元帥。

1926年,軍閥張作霖在北京組織安國軍政府,宣誓就任 "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

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規定國民政府主席兼陸海空軍總司令,大元帥名稱遂不再使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8月12日國民黨國防最高會議及黨政聯席會議決定,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為"中華民國陸海空大元帥",即最高統帥。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偉,授大元帥眾望所歸,為何他堅辭不授?

總之,從孫中山到蔣介石等人的大元帥並不是軍銜,而是職務,是一種權力象徵,最高軍事統帥的一種實際職務名稱。

1955年初,彭德懷、羅榮桓就帶著總幹部部擬製的名單和幾個方案分別與中央軍委的各位委員交談,所有參與軍銜評定的人員都認為:依據毛澤東等中央主要領導同志建立的功勳和在軍隊中的資歷、威望、任職等歷史情況,應該給他們授銜和授勳。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偉,授大元帥眾望所歸,為何他堅辭不授?

在最初的授銜方案中,準備授予毛澤東大元帥軍銜。元帥初擬13人,除後來公佈的10人外,還有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大將初擬14人,除後來公佈的10人外,還有李先念、譚震林、鄧子恢、張鼎丞。

但是當他們找到毛主席時,毛主席卻堅辭不授大元帥軍銜。

幾人拗不過毛主席,就說"蘇聯的斯大林就是授予了大元帥軍銜。"

毛主席答道:"蘇聯有的,我們不一定非要照做。"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偉,授大元帥眾望所歸,為何他堅辭不授?

為了讓毛主席接受大元帥軍銜,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門開會進行了討論,由最高立法機構議決此事。

會上,參與者積極發言,提出了幾個建議,但是都繞不過一個問題,毛主席是國家主席,授銜還需他最後下令,他若不願意,誰都沒辦法。

當時有民主人士就提出:"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的決定,毛主席他個人也不好不遵從決議。"在毛主席的主席身份面前,這條建議也不了了之。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偉,授大元帥眾望所歸,為何他堅辭不授?

劉少奇與毛主席

會議進行到最後,還是沒拿出辦法,劉少奇就對在座的建議:"你們經常見主席,可以當面說服他,爭取他的同意,這次會議不作決定。"

一些同志又再次嘗試說服毛主席,但是最終還是沒能勸動。

彭德懷、羅榮桓率總幹部部副部長宋任窮、賴傳珠,到中南海向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人彙報軍銜評定方案和授予勳章工作及其進展情況。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偉,授大元帥眾望所歸,為何他堅辭不授?

其中也說明了一些問題,比如:"大部分同志都能擺正態度,少部分同志存在攀比心理,要求比較高。"

毛主席聽後,說:"你們這個工作任務重,也很難做,我不授大元帥,也可以給他們做表率,起到帶頭作用。"

見眾人想要說話,毛主席擺了擺手,繼續說道:"讓我穿上大元帥的制服,多不舒服嘛!到群眾中去講話、活動也不方便。依我看呀,現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評軍銜好!"

毛主席雄才大略、居功至偉,授大元帥眾望所歸,為何他堅辭不授?

經過討論,大家認為毛澤東高瞻遠矚、深思熟慮,一致贊同他的意見。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李先念、譚震林、鄧子恢、 張鼎丞等都決定和毛主席一樣,不授軍銜。

有了毛主席、周總理等人做的表率,接下來軍銜評定的工作就順利了許多,很多一直存在的矛盾問題也得以解決。

為了人民群眾,為了隊伍內的團結,毛主席堅辭不授大元帥,成為一大美談,他對國家、對人民的奉獻精神令人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