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從不是買彩票,財務自由靠的是金融思維

對於金融大家是否有想過一個終極問題:金融是什麼?

因為在互聯網時代,人們常常會把互聯網思維、產品思維、用戶思維掛在嘴邊,這是開啟一個時代的邏輯內核。而在金融界也有這樣的說法。

其實金融很簡單,說穿了就是:為有錢人理財,為缺錢人融資,然後以增值為目標、以槓桿為手段、以信用為基石,以邊界為風險。金融的本質就是增值、信用、槓桿、風險、這四個詞的相互作用,從而形成大的運作系統。


金融從不是買彩票,財務自由靠的是金融思維


宏觀來講就是,萬物皆為我所用,萬物皆不為我所有,把手裡的錢和資源變為資本,利用市場的遊戲規則和運行規律,尋找高勝算機會,通過嫻熟的佈局和整合,讓資本運作起來,實現錢生錢和以小博大的目的,一切有形資產都是身外之物,你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的思想、格局才是自己的金融思維。

只是牽扯到物質財富,很多人沒辦法理智的去思考。

而在這其中槓桿更是關鍵。通俗來理解,為了配置更大、更多、更遠的資源,槓桿原理是關鍵。槓桿的意思就是你用10塊錢辦100塊錢的事,這樣的槓桿就是10倍。用槓桿賺錢,本質上,就是用別人的錢來賺錢。大家的固有的思維更多的是,我有100塊錢,我只花50塊,另外50塊壓在箱底。更可取的是,尤其是在年輕奮鬥期,我有100塊,我怎麼可以撬動1000塊的資源為我所用,炒房就是這樣來的,配資炒股也是,去年聞名金融圈的趙薇收購案也是如此。

和其它學院派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是,金融思維講究理性,講究利潤最大化。

舉例來說:有一位窮人和一位富人,有一天,窮人去找上帝,他抱怨地說道:“上帝呀上帝!這個世界太不公平了,我比富人幹活乾的都多,卻比富人要窮,為什麼窮人和富人的生活不一樣呢?我又為什麼不能變成富人呢?”上帝說:“那我再給你一次機會,讓你和富人比賽挖煤山。誰先挖完,誰就變成富人。”比賽開始了,窮人因為幹過體力活挖得很快、很快就挖了一車賣掉了。他用賣煤的錢給老婆孩子買了吃的穿的,買了許多東西,錢全花光了。可是富人沒有幹過體力活,挖了一天才挖了一車煤,他用換回來的錢請了兩個工人幫他挖煤,就這樣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富人賣了許多煤掙了很多錢,然後又請了更多的工人幫他挖煤。就這樣不到兩個月富人就挖完了煤山。看看窮人他還有一半都沒挖呢。


金融從不是買彩票,財務自由靠的是金融思維


所以,當你看到任何事物、任何變化,都會考慮到我該如何讓錢生錢時,你就具備了基本的金融思維。掌握金融思維具體有哪些表現呢?

總結下來是以下幾點:

1.要學會構建屬於自己的核心資源,掌握了資源,利用信息不對稱賺錢。最高級的賺錢方式,就是無本萬利的方式;

2.要善於敢於加槓桿;

3.要學習懂得如何撬動身邊的資源為我所用;

4.要構建資本化的收入,低邊際成本的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