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吃敗仗,儒將之風仍可見

熟知三國的讀者一定熟悉趙雲,趙子龍,他早期投奔劉備,不似關雲長剛愎自用,不似張翼德魯莽行事,而且武義超群,超過了關張的戰鬥實力,又穩重多謀,是羅貫中老前輩精心塑造的風雅儒將典範。

趙雲吃敗仗,儒將之風仍可見

然而,榮耀一生趙子龍,也是吃過一場敗仗的。

諸葛亮北伐,謀劃了聲東擊西,迂迴包抄戰術,幾乎是萬無一失。當時,蜀國提前放出了消息,聲稱要派遣趙雲和鄧芝,帶領主力大軍,從斜谷道出擊,一舉進攻魏國。

趙雲吃敗仗,儒將之風仍可見

魏國得到這樣的消息,怎麼可能按兵不動,曹魏大軍浩浩蕩蕩出擊迎戰,然而,遇到的只是趙雲帶領的少數蜀國軍隊。而真正的蜀國不對,正由諸葛亮的帶領下,進行著戰略大包抄。

可是,趙雲並沒有完成這次任務,一來,魏國軍隊勢大,趙雲兵力太少,雙方實力懸殊,寡不敵眾。二來,斜谷道的距離太長,從現在的陝西箕谷到眉縣,其間距離470裡,這樣長的距離,又面臨魏軍的阻擊攔截,這次行軍任務必定艱險異常。

趙雲吃敗仗,儒將之風仍可見

趙雲沒有完成任務,在這場戰鬥中吃了敗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戰敗之後,趙雲很快就聚集起了軍隊,固守在了箕谷。可以說,趙雲雖然沒有完成任務,但是也沒有導致這場戰役的整體失敗。

而真正導致戰役失敗的原因,是街亭失守,最終導致了北伐戰爭功虧一簣。

可是戰役結束,諸葛亮發現,趙雲雖然沒有完成任務,但是其表現依舊可圈可點。首先,在進攻失利的情況下,他固守箕谷一帶,努力挽回戰局。其次,軍隊吃了敗仗,趙雲親自斷後,保護軍隊人員及物資,使所帶軍隊潰敗後得以迅速集結,做到了失敗後的有效止損。反觀街亭失守,戰敗之時,徹底陷入混亂,導致人員和軍用物資大量損失。

趙雲吃敗仗,儒將之風仍可見

諸葛亮軍紀嚴明,同時也賞罰分明。這一次雖然懲罰了趙雲的行動失利,但是仍然對其治軍嚴謹,最大限度減少損失的舉動,給予了獎賞。

然而,趙雲卻態度謙和的拒絕受賞,稱獎勵的軍用物資應該回歸國庫,為十月進入冬季前賞賜軍隊,作為物資儲備。

趙雲吃敗仗,儒將之風仍可見

勝不驕,敗不餒,膽大心細,一心為公。

可以說,三國時期不乏忠臣良將,但是向趙雲這樣,盡數一生,幾乎沒有任何汙點的人物,卻世所罕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