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下南洋(6):薩其馬,漂洋過海來饞你

前些天去檳城玩,臨回程時去餅店買手信,店裡的華人大姐隆重推薦她家的薩其馬:這是怡保的特產吶,我們檳城的也很好吃。

新下南洋(6):薩其馬,漂洋過海來饞你

說著,大姐遞過來一小塊讓我試吃,嚐了嚐,質地比較酥鬆,黏黏的糖漿上沾著瓜子、芝麻,味道不是很甜,吃起來還是不錯的,品相和上海老大房以及某福記的品相、口感比較像,於是帶上了兩包五穀的,兩包奶酪的。

結賬時,大姐再次誇獎起了薩其馬的美味,我說是啊,我從小就很喜歡吃這個。大姐說,你們那裡也有薩其馬嗎?

新下南洋(6):薩其馬,漂洋過海來饞你

馬來西亞的薩其馬,包裝比較精緻

呃,大姐,它為什麼叫薩其馬呀?這名字既不表形,也不表味,甭管是寫作薩其馬、沙其瑪還是薩齊馬,都是滿語,意思約等於切糕,起源於關外,流行於北京之後傳到全國,地地道道的北方點心吶。

在《燕京歲時記》中有這樣的描述:“薩其馬乃滿洲餑餑(點心),以冰糖、奶油合白麵為之,形狀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爐烤熟,遂成方塊,甜膩可食。”

新下南洋(6):薩其馬,漂洋過海來饞你

這是奶酪的,9馬幣,一袋十來小塊

在過去,薩其馬屬於比較高端的點心,要用到麵粉、雞蛋、蜂蜜、食用油、白糖、金糕、飴糖、桂花、葡萄乾、青梅、瓜仁、芝麻等,還要用油炸,說實話熱量不是一般的高,但,真的好吃啊。

北方吃食走向全國的不多,沒想到這薩其馬不但流行到港澳成為“馬仔”,還隨著華人南遷,漂洋過海來到了馬來西亞,成為檳城、怡保等華人聚居城市的特產。

雖然這些年嘗過各地的薩其馬,可還是最喜歡咱北京的薩其馬,從小吃慣的那一口兒。據說,舊時北京北新橋泰華齋餑餑鋪的薩其馬很受歡迎,奶油味重,還經常被雍和宮作為佛前的貢品。

新下南洋(6):薩其馬,漂洋過海來饞你

薩其馬、艾窩窩、驢打滾、豌豆黃,都是北京吃食

泰華齋的餑餑如何已不得而知,我們從小最喜歡吃的是稻香村的薩其馬(劃重點,三禾牌!),這裡的薩其馬有紅、白兩種,紅薩其馬始終喜歡不起來,還是白的對口味兒。上面撒上金糕粒兒,下面粘滿白芝麻,一掰拉糖絲兒,比其他地方的薩其馬都更甜一些。和棗花酥、鮮花玫瑰餅一起,是從小的最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