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逼的40後50前

說起的40後,50前,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出生在40年代和50年代的人。

我今天要說的,不是出生在40年代和50年代的人,而是,即將到了知天命的40多歲,即將進軍50歲,和已經50多歲,還不夠退休的這一群人!

苦逼的40後50前

雖然,這些人沒有上過山,下過鄉,但是,人生的苦多於樂一倍半!

我!便是其中一員!71年出生,剛好有幸經歷那段百鍊成鋼的生活洗禮!

記得小時候,家裡孩子多,用媽媽的話講:“就像帶狗崽子一樣,把你們帶大呀!”,其實,不如現在的寵物狗,我看到了一些視頻,那些人對待寵物小狗,說句難聽的話:“都比對他親爹要好!”。

小時候,生活條件差,孩子還多,父母真的不容易,為了生活,父母整天的勞作,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養活著上有老,下有一群小的這個家!

小時候,孩子基本上都是“散養”,也可以說是“放養”,沒上學的,吃完飯就跑出去玩了,張三打了李四,王二麻子大鼻涕浪趟地回家找媽媽,媽媽給他擦擦鼻涕,看看沒有什麼事,就打發出去玩了!上學的孩子,幾乎都是自己去上學,沒有父母送上學的,如果父母送上學,同學都笑話他。

記得小時候,冬天很冷,腳根和腳趾,手上都有凍壞的,就是現在所說的凍瘡,媽媽會給煮點茄子杆水,就是茄子的枝幹,那時,冬天用來做飯的燒材,燒材可能有些人不明白,因為,我打字時,發現很難打出來,燒材,就是和家裡煤氣作用是一樣的,是用來做飯和取暖用的;經過茄子杆水洗過,就感覺不痛不癢了,只是感覺而已!

記得小時候的小孩子,小一點的都穿開襠褲,為了上廁所方便,哪像現在還有尿不溼!冬天,小孩子在外面跑著玩,凍得屁股蛋子通紅!

慢慢這些孩子長大,摸爬滾打半生,壓力山大,掙的是有數的錢,花的卻是數不過來的錢;雖然一個孩子,孩子長大上學補課要錢,報班要錢......。一個孩子是過去一群孩子費用的N次方,同樣,是義務教育,培養一個孩子之難,眾所周知!

苦逼的40後50前

最難的是那些協解了的40後和50前,我也其中一員,是2017年的協解人員,當時,懷揣沉甸甸協解補助金,手裡拿著燙手就業失業登記證,大家都叫它下崗證,工作半生,面對未來,一臉迷茫!

東走走,西找找,應聘打工到處跑!看看招聘消息,兩眼直髮潮!幹部都要求45,工人要求歲數更小,與咱們就更沒有關係了!早已不是青壯年了!

人們流傳一句話:“有家的地方沒有工作,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

但是,換個角度來看,又何不是另一番風景呢! 雖然,有迷茫,有別離,有傷感,有感嘆,但是,生活又為何不是為我們打開另一扇門,壓力!從另一方面看,不正是動力嘛!

如今社會,政策好,機會多,國家還扶持民營企業,如今形式大好,東風一吹,搞不好,退休前,就能闖出一番事業,努力向前吧!

40後和50前,有多年的工作經驗,如果進去企業,只要有機會進去工作,很快就能進入工作角色,工作一定能幹的有聲有色,相信都能成為工作中的佼佼者!

不要迷茫了,別離也是暫時的,把傷感化為動力,用感嘆的時間做事,40後和50前的朋友們,咱們公共努力譜寫40後和50前的絢爛詩篇,攜手共創屬於我們的未來,把不是家的地方,打造成美好的家園!

苦逼的40後50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