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打工的錢,憑什麼替你操老闆的心?

今天偶然在知乎上看見一篇文章,覺得特別有道理,總給大家

世人的荒謬在於,自己做不到的事,卻總希望別人做到。

年關已過,無論是勉強維持的公司,還是急切轉型的公司,都是撒網式地招人。

拿著打工的錢,憑什麼替你操老闆的心?

01



“人不缺,最缺的是人才?”

年後這段時間,至少有5、6個開公司的朋友,頻頻向我抱怨,言下之意“他有雄心壯志,可惜這世上卻無人才”。

“嘿嘿”,對這些朋友,我往往只報以兩個音節的調笑。從古至今,哪個時代沒人才了?關鍵你得有識人之能。

不是已被公認的人才才是人才,已被公認的人才,憑什麼還選擇追隨你呢,你得識人於微賤之時——三國時代編草鞋的劉備,識關羽於販棗之時、識張飛於殺豬之時,而如果在關羽、張飛的戰力名滿天下時,他們再初遇還在編草鞋的劉備,你想他們還會不會認這位大哥並誓死追隨呢?

人才遍地都是,你得有識人之能、得能用人之長,更關鍵的是,別人加入你的團隊,別人追隨你的事業,你得將“才”與“財”匹配好。

上週網上有個招聘啟事,很搞笑,是招聘自媒體運營的,那要求可是相當的高,不僅得是視頻、攝影、美工、運營的全才,而且還得是超級寫手的天才(一個月內做到

每篇10W+的閱讀量),這還遠遠不夠,你同時還得是一個忘我工作的勞模(24小時堅守)。

拿著打工的錢,憑什麼替你操老闆的心?

可是,待遇呢?只有稅前6000元/月!


拿著打工的錢,憑什麼替你操老闆的心?

當然,業績突出,每月薪酬也有破萬的可能,可是,要求已經這麼高,還要怎麼突出呢?難不成,公眾號文章每篇要達到50萬+的閱讀量,才算業績突出?每天不是24小時堅守、而是48小時堅守,才算業績突出?

這樣的人才招聘,要麼老闆的腦袋被門夾了,要麼老闆的錢被油煎過了,沒有第三種可能。這年頭,能做到篇篇10萬+的寫手,誰還稀罕你的每月6000塊,人家一天就能掙到6000塊;這年頭,你招個不僅篇篇要做到10萬+的天才、還要是視頻、攝影、美工、運營的全才,另兼每天24小時堅守的勞模。拜託,你乾脆讓莫言去做你的小跟班吧(可惜,莫言也無法達標,還得是全才+24小時堅守呢)!

可悲,這樣的招聘啟事!

可悲的,不是應聘者,因為根本無人會去應聘;可悲的,是招聘者,要麼是人力資源經理的腦袋被門夾了,要麼是老闆的腦袋被門夾了。

拿著打工的錢,憑什麼替你操老闆的心?

02



明明是三流的公司,卻想用五流的待遇,去吸引一流的人才。

這樣的老闆,智商本來就有硬傷,你怎麼可能招到人才呢?至多,你只能招到忽悠之才,因為,你本身就存有忽悠之心。

奉勸一些老闆朋友,不論你的公司規模大小、所從事行業是新經濟、還是傳統經濟,你在感慨“沒有人才”時,還是先反問一下“自己是不是人才”?

作為一家公司的所有者或管理者,你的人才之才,與公司下屬之人才之才,既有相同之處、亦有不同之處。

你抱怨員工不踏實,你得先反問一下自己,你這個老闆踏實嗎?一家一年利潤才百來萬的小公司,你卻去買輛兩百萬的車,你這筆資金,為什麼不能用於技術研發或業務開拓呢,明明是你自己不踏實,卻還總在抱怨員工。

你批評員工沒有工匠精神,你也得反問一下自己,你自己專一嗎?才一、二十人的小公司,卻整出三、五個項目,一些三瓜兩棗的邊緣零散項目,你都捨不得放棄,你這個老闆具備一丁點的“工匠精神”嗎?

拿著打工的錢,憑什麼替你操老闆的心?

你還特愛說“90後的員工一點都不勤奮”,你說說,你還勤奮嗎?公司才做得小有成就,就飄飄然了,就脫離具體工作了,就動不動“我現在主要考慮戰略了”,就ceo、coo、cfo高管崗位一大堆了——不作死,不會死!你就不能把自己當作連長、排長,參與各項業務的一線工作嗎?非得裝出個軍長、司令的範,這不搞笑嗎!

你喜歡說“這些老人缺乏格局”,哇,你有格局嗎?這些跟隨你創業、並做出貢獻的“老人”,你讓他們參與過公司分紅嗎?你考慮過啟動股權激勵嗎?——是你缺乏格局,不是這些“老人”——他們拿著打工的錢,憑什麼要去操做老闆的心呢?

都什麼年代了,請不要再裝了!盡玩虛頭巴腦的,你累不累?

先管好自己,再去管人,先將自己升級為管理之才、用人之才,再去尋找人才。

拿著打工的錢,憑什麼替你操老闆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