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大峽谷攬勝

(撰文、攝影:周學森)

恩施大峽谷攬勝

《奇峰插雲天》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我國最年輕的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州。八百里清江,發源於恩施自治州利川市海拔1700多米的深山密林之中,由西向東,奔湧而來,一路逶迤曲折,坎坷起伏,至宜都市境內匯入長江。經過億萬年的風雨浸蝕與河水的衝擊,大自然鬼斧神工般地雕琢出神秘莫測的巖洞、似人似獸的怪石、直插青雲的險峰和深邃幽幻的峽谷,形成了清江秀水碧如玉,峽谷奇峰翠插天的壯美景觀。恩施大峽谷就是其中最為險峻的一處天然絕景。

恩施大峽谷攬勝

《峽谷秋色》

雲深路絕無人處,縱有佳景誰得知?過去由於山路陡險,交通閉塞,峽谷美景是藏在深山人未識。如今,隨著交通的改善,旅遊的開發,這處深山美景才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遊人從四面八方湧來,爭睹恩施大峽谷的美景。

桂林山水甲天下,恩施山水天下奇。恩施大峽谷位於鄂西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市屯堡鄉和板橋鎮境內,是清江大峽谷中的一段。峽谷中有險崖絕壁、百米瀑布、絕壁石柱、原始森林、天坑地縫、石林雄峰,還有地貌奇特的天生橋、氣候變幻的冷熱洞、絕壁挺立的迎客松等,景色美不勝收。

據考察發現,大峽谷沿線有大小洞穴200餘個,峽谷內的雲龍河地縫全長7.5千米,最深處達75米,雲龍河地縫至少形成於5千萬年前,從地縫頂部到地縫底部的地層主要為形成於2.1-2.9億年間、跨二迭與三迭紀的灰巖,地縫中古木蔥茂,流泉飛瀑,怪石密佈,形態多姿。尤其是峽谷中連綿十幾裡的絕壁,如同一道天然屏障,將景區隔分為前山和後山。絕壁高聳藍天,氣勢磅礴。而且這裡的絕壁與眾不同,一般絕壁的壁面呈平面狀,而這裡的絕壁大多呈條狀,好似一排排巨大的石柱立於天地之間。看似陡峭的崖壁,又如石林參差,從不同角度觀看,呈現各種不同的風姿,遠近高低,各不相同,真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因峽谷絕壁有經天緯地的氣派和頂天立地的風骨,所以被叫作“天地風骨”。這種絕壁與峰叢並存的岩溶奇觀在我國西南岩溶發育的地區十分罕見,這與大峽谷所在的鄂西地區處於我國第二級臺階到第三級臺階的斜坡地帶有關,同時,也與鄂西山地掀斜和江漢盆地沉降造成的巨大落差有關。天生地造,人間奇觀,充分顯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遊覽路線是從後山進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形如水浪的奇石,稱“龍門石浪”。 大約在十億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抬升成為陸地,經過長期的地質變遷,形成了眾多的山脈和深谷。這些石頭,就是遠古時期經海水沖刷形成的。

進入景區,山環路轉,曲徑通幽,只見怪石密佈,千姿百態,彷彿來到夢幻般的境地。一尊巨型石犬,臨空高聳,好象在仰天長哮;若遊人穿行其間,漫遊細品,一尊尊奇石,有的如龍,有的似虎,有的象馬,有的象牛,每個人的生肖在這裡都能找得到。

只見一處巖壁,形如一道石門,石壁上掛有一小牌,上面寫道:“此處通過‘一線天’進入絕壁棧道,如有心臟病、高血壓或恐高症者,請從另一路線繞行通過。”一線天又稱“七星門”,進入石門,但見兩邊崖壁高聳,天空呈窄長一線。穿過七星門,開始踏上絕壁棧道。

棧道又稱閣道,是古代交通史上一大發明。人們為了在深山峽谷間開通道路,便在懸崖絕壁上用器物開鑿一些稜形的孔洞,孔內插入木樁。上面橫鋪木板,可過車馬行人,這種一頭插入絕壁,另一頭懸空的道路就是棧道。棧道寬約1·5米,雖有欄杆保護,但行走在棧道上不免有幾分忐忑,只聽膽小者不時地發出驚叫聲,難怪“七星門”前要掛那塊警示牌。

恩施大峽谷攬勝

《絕壁棧道》

該棧道共有七道彎八道拐,這裡有一個說法:“路七彎八拐,心始終如一。”棧道位於海拔1700餘米的絕壁之上,拳目遠眺,鄂西群山盡收眼底。走在棧道上,如行天上行,身邊白雲繚繞,似乎伸手可摘,難怪說過了七星門踏上棧道就成了天上的神仙。並有詩曰:“平生要過七星門,凡心修煉高一層;門前還談世間事,門後便成天上人。”

走出絕壁棧道,路又轉到後山。行不多遠,可見一棵數百年曆史的“迎客松”。它立於懸崖之上,老幹彎曲,好象在深深地鞠躬。它是代表好客的恩施土家族、苗族人民在向遠道而來的遊客施禮,表示歡迎。

恩施大峽谷攬勝

《迎客松》

峽谷中處處是高聳的石柱,其中有一根特別的石柱拔地而起,直插雲霄,成為最引人注目的亮點。當地人都稱這根石柱叫“一炷香”,相傳這是“天神”送給當地百姓的“一炷香”,如有災難時點燃這根香,天神就會下凡來救苦救難。近年來,“一炷香”奇觀引來了無數中外探險家、攝影家、地質學家和旅遊愛好者前來考察。“一炷香”高約150米,上大下小,最小處直徑只有四米,專家認為,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石柱一般能夠保持30米的高度就非常難得,而‘一炷香’高達150米卻能千萬年不倒,的確是大自然的傑作。在世界上同等粗細的石柱之中,“一炷香”是最高的一根,堪稱世界奇觀。

恩施大峽谷攬勝

《一柱香》

讓人們費解的是,這根細長高聳的石柱,好象只要用手輕輕一推,就會倒塌。千萬年來,這根看似搖搖欲墜的石柱,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雨雷電,而它卻威然不倒。它是如何形成的?為何懸而不倒?它還能屹立多久?不少專家、學者都在對它進行研究。專家們通過觀察和分析認為:“一炷香”的岩層很密,在化學沉積層之間的沙石層很薄,使整個岩石形成了一個結實的整體,所以不容易倒塌。但讓專家們困惑的是,在“一炷香”周圍同樣的岩石中,卻找不到第二根與之相仿的石柱,後來,專家們發現了恩施大峽谷的絕壁上有一道道垂直的和橫向的裂縫。這些裂縫在水的切割作用下,慢慢地也會形成高大的巖柱。水沿著裂縫切割著岩石,沿著垂直裂紋的切割使岩石形成了石柱。而沿著橫向裂紋的切割就像在一棵大樹上攔腰砍了一刀,當兩個方向的切割交叉時,石柱就會倒塌下來,使得石柱不可能達到很高。專家們在對“一炷香”考察後發現,“一炷香”從上到下除了一條短短的垂直裂縫外,沒有發現橫向裂縫。沒有橫向裂縫,“一炷香”就不容易倒塌。對大峽谷中的“一炷香”,從地質學的角度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它是一種很難得的自然現象。

關於它的成因和它如此細長的形狀為何千萬年不倒,並能夠保存完好的原因,迄今還是一個謎。也許是因為它是“天神”送來的,但願“天神”能保佑這一世界奇觀永遠不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