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如何做到妻妾成群呢?

康有為如何做到妻妾成群呢?

康有為集進步與保守、資本主義新思潮與封建舊傳統觀念於一身,表現在他既提倡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又南轅北轍,妻妾成群。尤在晚年,他與幾位中外妙齡女郎,譜寫了一曲曲浪漫的黃昏戀。

美國:何旃理

1907年,康有為到達了美國西部的非士那。

當時,海外五百萬華僑報國無門,只要康有為出現在何方,他們無不趨之若鶩,去追尋一代愛國者的萍蹤。當地華僑熱誠地請康有為演講,消息一下傳到了幾十裡外的一個種植園。園主是老華僑,生有十個子女,其中最聰穎美麗的何金蘭,又名何旃理,從小在一位博學儒生的嚴格教育下,不僅通曉四國文字,而且熟悉中國文化,能歌善舞,更兼有一顆赤子之心。何旃理久聞康有為叱吒風雲的傳奇色彩,立即約了幾個小姐妹,風塵僕僕地趕往目的地,去聆聽啟蒙大師的救國宏論。

康有為在華僑領袖的擁戴下,氣宇軒昂地走上講臺。他目光炯炯,環掃一圈無邊的大海,聲若洪鐘地講述變法維新、君主立憲、創辦實業等拯救祖國的主張和藍圖。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會場寂靜肅穆。人們彷彿看到了災難深重的祖國,在鮮血中摸索光明、摸索幸福……康有為話鋒轉向他朝思暮想的大同世界,劈頭就講男女平等:“同胞們,人都是天生的,有其身必有其利,如果誰侵犯人權,就是侵犯**……男女雖然性別有異,但其他一切都是一樣的。我們必須解禁變法,實行男女平等!”臺下掌聲如雷。康有為深吸一口氣,將手猛力揮向天空,厲聲道:“我以為解放女子,實在是今日中國一貼良藥啊!”

康有為如何做到妻妾成群呢?

何旃理被康有為的儒雅氣度、救國衷腸、深刻思想所折服,激動得熱淚盈眶。待康有為演講結束,她趨步上前,恭敬地行大禮:“南海先生(康出身於廣東南海,故人們尊稱其康南海),您講得太好了!我還想……聽一遍……維新變法的道理呢。”“好吧。”康有為凝視著面前的美麗姑娘,從哥白尼的日心說講到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從文藝復興講到法國啟蒙運動,從孔子改考制講到戊戌維新。這些宏論如同一塊巨石,投入了何旃理情竇初開的春心。以後數日,康有為神思恍惚,不知不覺去華僑那兒瞭解了何旃理的底細。

那時的康有為已娶了原配夫人張雲珠(生有五個女兒),二太太梁隨覺(生有三女一子),但他的心依然似年輕人一般,被愛情燃燒得如痴如醉。

康有為如何做到妻妾成群呢?

不久,康有為離開非士那,周遊美國各地,他心中不時浮現這位年僅十七歲,有著白皙瓜子臉兒的少女倩影。心想:自己要在各國華僑中組織保皇會,宣傳君主立憲,辦實業,多麼需要一名懂外文、知書達理的紅顏知己啊。於是,康有為投石問路,發函給何旃理,此舉正中已墜入情網的何旃理下懷。他們通過書信交往,共結同心,短短的日子裡居然寫了上百封情書。

許多年後,這批情書落到二太太手裡。就在龐蓮嫁到康家前夕,一天她去探望康同凝(何旃理所生),二太太捧出一札信件,對同凝說:“這是你爸爸和媽媽交往的情書。”龐蓮見到何旃理寫的信中夾了不少英文。

這年夏天,康有為接到歐洲弟子來信,敦請他去處理一大筆捐款。臨別之際,一對老少戀人在如洗的月夜依依不捨。何旃理偎著康有為柔聲說:“南海先生,我要跟您去歐洲考察,我離不開您哪。”表示願意以身相許。康有為一陣亢奮,不覺渾身顫抖。但轉念一想,雙方年齡相差30多歲,結合恐怕有阻力,便叫何旃理回家徵求父母的意見,自己則推遲行程。果然,何旃理的父母及兄弟姐妹萬萬沒料到如花似玉的旃理,會愛上一個50多歲,被大清王朝通緝的頭號“欽犯”,個個激烈反對。何旃理據理力爭:“你們知道什麼?他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他的變法救國思想是多麼振奮人心哪!”她說罷淚流滿臉,頭一仰,嚷道:“他現在需要我,你們不要反對了,我非他不嫁!”

兩人婚後漫遊世界,何旃理開展夫人外交,使康有為如虎添翼。康有為老來交桃花運,格外疼愛這位三太太。

康有為如何做到妻妾成群呢?

1912年,康有為、梁啟超師生同往日本雙濤園,彼此非常愉快。1913年,康母去世,康有為歸國奔喪後,攜全家定居上海辛家花園。他們的命運之舟剛駛入寧靜的港灣,何旃理卻紅顏薄命,1914年患猩紅熱症,不幸病逝於辛家花園,年僅二十四歲,葬於江蘇金壇縣茅山積峰下青龍山,與康母,康有為弟弟、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康廣仁安息在一起。康有為失去愛妾,悲痛欲絕,每逢周忌,他都要在何旃理的靈前焚香哭拜;清明時節,則親臨茅山祭祀,偌大年紀的人,在墳塋前涕淚交加,長跪不起。為了永遠紀念英年早逝的何旃理,康有為請投宿在辛家花園的年輕畫家徐悲鴻,根據死者遺像(筆者在龐蓮家見到兩幅:一張何旃理單人半身照;另一張她一手牽子,一手抱女),畫了一張水彩人像。畫中是一位穿清代服裝的少婦,頭挽高髻,儀態端莊,秀目生輝,亭亭玉立於一幢洋房的陽臺上,背景是一片蒼翠的樹林,林後微露一泓清泉,蘊含著逝者生前熱愛生活的個性。1981年,龐蓮將這幅珍藏了六十餘年的無價之寶,捐贈給了上海博物館,現已成為後人研究徐悲鴻早期畫技的絕品之一。

日本:市岡鶴子

康有為在世界各國流亡的過程中,前後三次客居日本,住了三年時間。1911年6月7日,康有為應梁啟超的敦請,從新加坡移居日本,次年春天,搬至須磨“奮豫園”,此行又播下一顆愛情的種子。

“奮豫園”依山傍海,坐落在遮天蔽日的古樹群中,空氣清新極了。康有為住定後,經常參加當地華僑舉辦的愛國活動,去各地瀏覽,不覺對日本的風土人情發生了興趣,遂經人介紹僱了一名十六歲的神戶少女市岡鶴子作女傭。

鶴子懷著神秘感來到了康家。康有為仔細打量鶴子,只見她細眉小眼,嘴唇微翹,額頭高聳,雖貌不驚人,但那副羞答答的神情,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他便通過秘書兼翻譯阮鑑光對鶴子說:“姑娘,請坐下,你不要拘謹。日子久了,你就會產生賓至如歸之感了。”

鶴子與康有為相處久了,發現這位長者很慈祥,從他那兒她知道了中日交往的綿長曆史,以及鑑真東渡、大化改新與明治維新,體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充實感。

鶴子見來康家的客人都是氣度不凡的中國人和日本名流,他們坐下便談笑風生,出語驚人,而她卻始終不知道主人是什麼人物。她對康的好感與日俱增。1913年早春二月,鶴子隨康有為、何旃理去須磨海邊散步,忽地長空一聲雁叫,康有為舉目仰望,想起自己遠離故土已十五個年頭了,如今還在浪跡天涯,眼中竟湧出一層晶瑩的淚光。他放眼大浪東去的太平洋,再次憶起了戊戌維新的悲壯畫卷。鶴子這才知道,主人居然是在中國能與清朝皇帝對話的數一數二的人物,一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對大海那邊的文明古國充滿了憧憬。康有為夫婦對這位充分體現日本女性溫文、柔順和善解人意的少女,表示了彼此間水**融的深情。

康有為歸國之前,正是心緒極為複雜之時,他既為逃離祖國,與母親生離死別而悲傷,又為能重新踏上故土而欣慰。為了平息心中奔湧的情愫,便由鶴子陪同,去參拜“奮豫園”附近的淨土真宗現光寺。在這座飛簷翹角的大廟上空,覆蓋著楠樹、松柏、銀杏等樹,綠油油、黑森森一片。寺內的鐘聲伴著海濤悠悠地飄來,使人產生空靈之感。他們從大雄寶殿下來,默默地向前走著,康有為從日本的這座寺廟聯想到中國淨土宗的發源地———廬山的東林寺,不禁喟然長嘆:“唉,1889年我上匡廬,去參拜東林寺時是何等意氣風發,當年情景猶歷歷在目啊!”“大臣,這兒不是也有寺廟嗎,”鶴子尚不知康有為將回國,便柔柔地寬慰他,“您老為何嘆息呀?”

康有為捏須仰首,望著藍天碧雲,良久才答道:“老夫想到歸國在即,卻拿不出一貼救國救民之良藥,不像年輕時有那麼一股豪情,故而嘆息。”

“什麼,大臣要……回去啦?”鶴子聞言淚如雨下,“我可捨不得你們離開呢。我非常喜歡同凝、同亻炎,還有……還有……”鶴子臉上飛起一朵紅雲,陷入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中。

康有為一眼看穿了鶴子的用心,他何嘗捨得與這位典雅的日本姑娘分別呢。他注視著侷促不安的鶴子,斬釘截鐵地說:“鶴子啊,我和三太太都需要你,孩兒更離不開你。等我們回國,一定會請你來的。”鶴子這才破涕為笑。

康有為遷回上海,念念不忘鶴子,便修書一封,邀請她來上海做客。鶴子接信後欣喜若狂,馬上與父母商議,其家因十分貧困,父母見康家厚待女兒,遂欣然允諾。鶴子赴滬,不出數月,就名正言順地成了康有為的四太太。

何旃理在世時,鶴子與其姐妹相稱,雙雙得到康有為鍾愛。何旃理去世後,康有為極為疼愛鶴子,每逢出遊,必攜她同行。

最寵幸的太太:張光

康有為的第六任太太叫張光。張光成了康有為生命旅程中最後幾年最寵幸的太太。他精心培養這位沒上過學的浣紗女,特意請了家庭教師教她讀書,自己又親手教她書法。等張光有所長進,他大筆一揮,贈她對聯一副:

懲忿窒欲改過遷善;仁民愛物知命樂天。

這兒反映了康有為拖著封建尾巴的三從四德和天命觀。可是,他們結秦晉之好後,多年無小孩,康有為不免若有所失,張光也深感愧對康家。最後經他倆商量,在康有為去世那年,張光抱來了出生才三天的親侄女,取名康靜谷(今為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醫生)。

1927年3月8日,康有為在上海做畢70大壽,適逢北伐軍東進之際,於21日抵青島,感到周身不適。30日晚,一位廣東同鄉請康有為吃飯,未終席而腹巨痛,急回家請日本醫生就診,斷為食物中毒。次日黃昏,康猝死於“天遊堂”居室,終年70歲。據康有為之女同環回憶:“康有為卒前掙扎痛苦,七竅都有血漬,當然是中毒的現象。不過所謂食物中毒,可能是酒樓的食物不潔所致,未必是因為政治鬥爭而犧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