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厲王:“道路以目”和“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有兩個成語:“道路以目”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什麼意思呢?

百姓不敢敢開口說話,路上相見也只能互遞眼色示意;阻止人民進行批評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還要嚴重。這兩個成語,都和周朝一位帝王有關,就是周厲王。

周厲王姬胡是西周第十位君主,我們先看他的諡號:“厲”。

殺戮無辜曰厲、暴虐無親曰厲、愎狠無禮曰厲、扶邪違正曰厲。這個諡號評價非常低。那他到底幹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後世子孫給了他這樣的評價呢?

貪圖財利

周厲王繼位後,貪圖財利,重用一個叫“榮夷公”的大臣。

周厲王:“道路以目”和“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榮夷公主張“專利”。“專利”指的是把國都附近的山林河湖封鎖起來,不讓百姓去砍柴、捕魚、狩獵,除非繳納高額賦稅。其實早在周恭王時代開始,貴族的私田就越來越多,土地國有化被打開了缺口,很多山林河湖早已經成了貴族的私產,再施行“專利”,國民生計堪憂。

大夫芮良夫勸諫周厲王說:“天地間生成的一切事物,人人都可以分享,一人獨佔必然招致天怒人怨。

周厲王不聽勸諫,還是任用榮夷公掌管國事。

厲王止謗

專利政策推行之後,百姓由於被官府盤剝,難以維持生計,怨聲載道,百姓都公開議論他的過失。召穆公勸諫說:“百姓不能忍受暴虐的政令了!”周厲王大怒,找到一個衛國的巫師,讓他來監視京城內百姓的輿論,巫師告誰議論,周厲王就殺掉誰。這樣一來,議論的人逐漸減少,百姓沒有誰再敢開口說話,路上相見也只能互遞眼色示意而已。這就是“道路以目”的出處。

不聽勸諫

周厲王見沒有人批評他了,非常高興,說:“我能消除百姓對我的議論,百姓再不敢有怨言了。”召穆公說:“這只是把他們的話堵塞回去而已。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水蓄積太多,河流一旦決口,所傷害的人一定很多;不讓百姓說話,道理也是一樣。治水的人要疏通河流,使流水暢通;治理百姓的人要開放言論,使百姓敢說話。百姓有嘴巴,就如同土地有山川,人類財富用度都從這裡產生;又好比土地有饒田沃野,百姓衣服糧食也是從這裡生產出來。百姓把話從嘴裡說出來,善事加以推行,惡事加以阻止,這是能夠產生財用衣食。百姓把話從嘴裡說出來,善事加以推行,惡事加以阻止。如果堵住他們的嘴巴,那麼贊同你的、跟隨你的能有幾個呢?”

周厲王不聽勸阻,仍然一意孤行。

厲王流彘zhì

三十七年(前843年),活不下去的國民百姓不約而同起來反叛,包圍了厲王的宮殿。厲王一看大勢已去,就偷偷溜走了,渡過黃河,逃亡到彘地。這就是“厲王流彘”事件。

當時周厲王的太子姬靜躲藏在召公家裡,百姓知道後,就把召公家包圍起來,要求交人!召公用自己的兒子代替姬靜去死,太子最終免遭殺害。百姓也平息了憤怒,而國不可一日無君,公元前841年,大家就推舉德高望重的召穆公、周定公二位相國共理朝政,號稱“共和” ,史稱共和行政。

共和十四年,一場旱災肆虐天下,周厲王在這一年去世了。兩位相國於是製造輿論說:老天爺降下旱災是懲罰厲王的徵兆,現在厲王死了,我們應該把太子請回來繼位。不然老天爺又要降下災禍了。

周厲王:“道路以目”和“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公元前827年,太子姬靜被迎回國都繼位,這就是周宣王。

其實回過頭來想想,周厲王如此貪財,實行“專利”,可能就是因為貴族的逼迫,山林河湖早已經成了貴族的私產,作為周王,只能在老百姓身上打主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