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之巔最美的風景畫

雪山之巔最美的風景畫

作者:徐校雄

1935年6月的一天,在白雪皚皚的夾金山上,一支疲憊不堪的隊伍正以驚人的勇氣和毅力艱難地翻越。

在一處緩坡地帶,一位穿著褪色軍裝凍得嘴唇乾裂的軍人在前面牽著馬艱難地走著,馬的背上趴著一位意識模糊的傷病員,馬的後面,一位瘦弱的體力已嚴重透支的女戰士,正緊緊地攥著馬的尾巴,高一腳、低一腳地頑強向前行進著……

構成這幅畫面的人物是:牽馬的人是是大病初癒,嘴唇鐵青的紅軍高級將領、紅一方面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趴在馬上背上的是一個意識模糊的傷病員;而在後面靠拉著馬尾巴才能行進的人是女紅軍戰士、袁國平的妻子邱一涵!

這匹馬是袁國平的坐騎,但大病初癒、精疲力竭的袁國平沒有騎。

他也沒有給妻子邱一涵騎,此時的邱一涵的狀況是:雙腳掌骨骨折殘疾、右手殘疾、高度近視因眼鏡損壞幾乎看不清路、輕度耳聾。

邱一涵於1907年出生在平江的一個小山村裡,那時是婦女裹足的年代。她小時候雙腿因纏足而成殘疾,也就是說,她的雙腳掌骨是嚴重骨折變形的!

1930年,在第一次反“圍剿”的戰鬥中,邱一涵右手中彈,因醫療條件過於簡陋,右手也是終身殘疾!

在突破四道封鎖線進入廣西后,邱一涵所在的部隊遭到敵機的轟炸,有一顆炮彈就落在她的身邊,隨著一聲巨響,她被掀倒在地,身邊的馬被炸死,幸好她只是受了點輕傷,但留下了耳聾耳鳴的病症。

她眼睛近視,到夾金山時,因不斷的撞撞跌跌,近視鏡鏡片已成碎片,失去了眼鏡,她幾乎辨不出方向。

四肢之中三肢殘疾的她其艱難程度更是可想而知。她拄著根棍子,艱難攀登,多次跌倒之後,她都堅強地爬了起來。然而,意志也無法逾越生理的極限,她倒下去了,在雪地上,任憑怎樣掙扎,卻怎麼也站不起來。

戰友們將昏迷的她拉上馬背。

“我不能坐,馬應該給更需要的人!”邱一涵清醒之後,從馬背上滾下來。

就是這樣一種狀況,她還是不忍自己騎馬,而是把馬讓給更需要的戰友,她拖著殘疾的身軀,堅持著、強忍著……

天氣更加寒冷,刺骨的寒風在肆虐著,冰冷的雪花隨風狂舞。

糧食嚴重不足,無法供給足夠的能量。

飢寒交迫,她眼前一黑,再一次倒下……

此時,幸好袁國平路過,趕忙把她拉起來。

“我不能坐,給更需要的同志!”

她意識不清,不知道是自己的丈夫,心中仍想的是革命同志。

袁國平緊緊地抱住她,讓自己的身體溫暖處於半昏迷的妻子。

一會兒,她又清醒過來。

“馬背上馱著傷病員,你拉著馬尾巴走吧!”這是首長給自己殘疾妻子“特殊”照顧!

這樣,小腳紅軍女戰士拉著馬尾巴過雪山的一幅畫,便成為長征途中最美的風景畫!

(作者系平江縣教育局幹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