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夢碧水丹山--記民營企業風雲人物“興永集團”董事長靳登永

中國經濟新聞聯播內蒙古烏蘭察布9月23日電(王海珠報道 原創報告文學 策劃/謝萬山執筆/王朝明)在內蒙古大青山的腳下,環繞著一片鬱鬱蔥蔥的林海,鑲嵌著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五顏六色的車流在其中彩虹般地穿行,宛如一軸“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畫卷。

築夢碧水丹山--記民營企業風雲人物“興永集團”董事長靳登永

哦,這無疑是一座充滿生機盎然的小城,這無疑是一座新桃換舊符的小城,這無疑是一個以環保做理念、以生態做標籤的小城。

它有著一個與這片神奇的土地一起方興未艾的名字/烏蘭察布市興和。

它還有著一位與全國育林老英雄馬永順一樣譽滿林海的人物。

他曾歷時了十三個春秋,並自費耗資10億元,率領員工第一次在興和這片被沙漠化困擾多年貧瘠的土地上,種出了一片永不凋謝的“祖母綠”,一片鬱鬱蔥蔥的人工林。

他曾憑藉一個優秀民族企業家特有的“舍小家、顧大家”的高風亮節,與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精神,在興和縣30多萬父老鄉親的心中播下了一片紅楓綠蔭。

他就是“三連冠”於內蒙古自治區第七、第八屆與第九屆的政協委員,北京皇家藝苑的創始人與馳名中外的“興永集團”的董事長靳登永同志。

(一)

如果說內蒙古大草原是一個虯髯赤臂的大漢,那麼烏蘭察布市的興和縣就是一條系在他頸上的一條彩色的紗巾。

如果說橫跨鄂爾多斯高原的庫布其沙漠是“懸在首都北京上空的一盆黃沙”,那麼烏蘭察布市的興和縣就是連接它的一個小小的沙漏。

如果說肆虐大草原的庫布其的黃沙留給大地的是荒蕪,留給人類的是貧瘠,那麼興和縣曾經的荒漠化留給靳登永兒時的記憶就是家園的枯寂,肚皮的飢餓。

一切浩蕩的激流,都有一個美麗的源頭。一切篳路襤褸的奮鬥,都有一個為之奮不顧身的緣由。

築夢碧水丹山--記民營企業風雲人物“興永集團”董事長靳登永

當我們打開記憶長河的閘門,靳登永,這個共和國的長子——這朵時代小小浪花便欣然躍上我們的筆端,成了那段蹉跎歲月揮之不的年輪。

他依然記得,在放學的路上自己常常望著那些被風沙折磨得早就沒有了草色的芨芨草發呆,有時也會突發孩子的善心,把一朵朵被風沙吞噬了的油菜花扒拉出沙坑……然而,在懵懵懂懂的年齡裡,他當時還不會意識到自己身後那片性情乖張的沙塵暴,它關乎到河套平原“塞外糧倉”是否豐實與黃河的安瀾,更意識不到它關乎首都北京的藍天白雲。但那說來就來、說走就走的“大煙炮兒”就像塊惡毒的紅紅烙鐵,在靳登永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一塊永不磨滅的疤痕。

他依然記得,在那片黃沙與火山岩碎片交織飛舞的貧瘠土地上曾經走過他身邊的父老鄉親。那是一群錯綜複雜的時代臉譜,上面依稀洋溢著“翻身農奴得解放”的喜悅,也流露出被惡劣的自然環境束縛的無比憂鬱。

他怎麼會忘記家鄉被風沙終年侵吞的那一泓瘦瘦的溪水。

他怎麼會忘記家鄉被荒漠化日夜擠壓的那一條窄窄的芳草地。

靳登永的簡歷似乎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與他的同代人沒什麼兩樣。無非用這樣三句老套話就可以概述:生在困難時期,學在動亂時期,長在調整時期。但筆者還是不得不浪費筆墨把他生活成長的足跡加以描述,讓它的枝枝蔓蔓原封不動地呈現在廣大讀者面前,讓我們更加了解靳登永同志是如何在艱難困苦中玉汝以成的。

1955年4月一個草綠艾香、牛羊湧動的日子裡,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興和縣一個普通幹部家庭誕生了一個眉宇清秀、骨骼異秉的男嬰。在他剛剛出生後沒幾天,親戚朋友們前來納福道賀的喜悅之聲就常常被他那比別人家孩子高八度的洪亮哭聲所淹沒。於是,便有族親長輩預言:“這個虎頭虎腦的小傢伙長大以後必然不同於尋常人,一定能成大氣候,是個能給腳下這片土地帶來吉祥與福祉的人物”。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1967年一個狂風捲著流沙的日子,作為縣糧食局局長的父親,因長期過度的勞累,積勞成疾,英年早逝。

至今,靳登永還依稀記得父親在文革期間受到“右派”分子的牽連,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被關進了牛棚,下放到農村,參加所謂的勞動改造的場景。

父親去世後,為了替母親分憂,靳登永便主動去鄉下照顧自己年邁的奶奶。在這期間,他還常常利用節假日獨自一人鑽山溝挖草藥,用賣了的錢去交自己與弟弟們的學雜費。他這種“小大人”般的舉措,讓老親舊鄰們直翹大拇指,誇讚不已。

在採草藥時,他的兩隻小手經常會被鎬把兒磨起一串血泡兒,回家就躲在沒人處用馬蹄針自己個挑破,痛得他眼淚在眼圈,直咬自己個“牙幫骨”,也不吭一聲。年邁的奶奶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有時,一邊給他擦洗傷痕,一邊哽咽著老淚縱橫,但也無能為力,只好任由他這株草原上的小沙柳自由瘋長,抑或自生自滅。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進山採草藥這事,靳登永一咬牙就堅持了七、八年,直到他高中畢業參加工作。

就這樣,他堅韌著,用勤勞與汗水在這片廣袤無垠的大地上書寫著他人生的第一張答卷。而勞動,便成了他最初與興和這片土地與父老鄉親們血肉相連的紐帶。以至於經年以後,他還能如數家珍似的把當年採集過每一味中草藥的名字一一倒背如流。

“少年不知愁滋味”,青春少年的時光,無疑是人生最美好的歲月。那時候的河流就是白銀子,油菜花的花瓣兒就是金錠子,牛羊就是散落在大草原上的珍珠與瑪瑙……毋庸置疑,在靳登永的眼裡,那時候的一切一切都那麼美好,都那麼彌足珍貴!即便是那一條條被風沙裹挾的窄窄河流,都那麼的燦爛奪目,絢麗多姿。總之,在靳登永幼小的心靈中漸漸萌生了一個念頭,那就是長大以後一定要積蓄自己的光與熱,來報答腳下這塊養育他,儘管不那麼盡善盡美,不那麼豐盈、富足,甚至依然被風沙與貧瘠困擾的土地。

歲月蹉跎,陽光荏苒。直到靳登永曆盡滄海、事業有成的今天,他也一直恪守著孩提時代這個“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的中華民族的樸素世界觀。儘管在世人的眼裡,他已經是一個富甲一方、腰纏萬貫的私營企業家,但在談及家鄉烏蘭察布市興和縣時,他依然目光怯懦得像一個咿呀學語的孩子,心中充滿了麥田裡的陽光。興和,這個“雞叫聞三省”的地方,永遠是他洗滌心扉、棲息靈魂的故鄉。

(二)

如果說靳登永當初自主創業、商海遊弋是改革開放的一個縮影,那麼不如說他商海淘金、積累財富是為了心中一個回饋家鄉的綠色情結。

如果說靳登永當初年少有為、大膽他鄉逐夢,不如說他是為了自身的蓄力助跑,最後為了完成一個天涯遊子的精彩迴歸。

如果說靳登永當初是一顆璀璨的星星,那麼不如說他是為了以後能與家鄉那輪明月同一個頻率,以便能今生今世永遠誓死相隨。

時光雕塑了松柏傲雪常青的品質,也雕琢了靳登永青春無悔、玉樹臨風的容貌。當時,二十剛剛出頭的血氣方剛的靳登永,漸漸褪去青春的青澀,在與他同齡人的隊伍之中超塵拔俗,卓爾不群,在眾鄉親們的眼裡他早就成長為一個敢做敢當的標準蒙古大漢。尤其,被內蒙古“大碗喝酒、大塊造肉”的樸素民風薰陶出來的“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更為突出。他高中畢業後,在民政局一直兢兢業業地工作了八年,之後,他又憑藉自己個的“初生牛犢不怕虎”闖勁兒,先後困境執纓,為興和縣經貿委旗下的兩家國字頭企業的起死回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初步彰顯了他獨擋一面與雷厲風行的才幹。

1985年這個尋常,而又極不尋常的年份,就在他把自己主抓的石墨廠銷售工作做得風生水起的當口,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他辭去了抱有“鐵飯碗”的公職,依然決然地踏上了自主創業的征程。

在那個“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奔小康”的年代裡,新生事物聯袂而來,個體戶也猶如雨後的春筍,全民都在躍躍欲試地準備去分享改革開發盛宴的一杯羹。靳登永沒有盲目跟風冒進,而是通過冷靜的思考,市場的調研,他還是選擇了自己比較熟悉的碳素行業,並在極短的時間內,雷厲風行地組建了當時興和縣的第一傢俬營碳素廠,這不但成為了當時烏蘭察布市民營企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也成了他日後商海遊弋的橋頭堡。

築夢碧水丹山--記民營企業風雲人物“興永集團”董事長靳登永

有人說靳登永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也有人說靳登永無論幹什麼,都要打“提前亮”,始終都有著別人不具備的超前意識。表面看都不無道理,也的確擲地有聲。但歸根結底還是靳登永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佔盡天時、地利與人和之便,與自己的員工水乳交融,同心協力,共度難關,才使他的企業左右逢源,獨闢蹊徑,最後賺得盆滿缽滿,成了首批先富起來的人。

1990年,靳登永被選為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第七屆委員。

1991年,靳登永為了進入碳素產品的國際市場,在珠海創辦了首例發光材料廠,成功搶佔了開發城市的“制高點”。

1993年,靳登永又瞄準了綠色旅遊這個朝陽產業,為了能抓到京郊旅遊休閒娛樂這塊“軟黃金”,他在北京昌平區胡莊買下了十三陵機械廠舊址上的一個門可羅雀的廢棄大院,投資500萬,經過簡單裝修後,在此成功籌建了“北京皇家旅遊大世界”。除了開設“十三個皇帝”蠟像展廳,還開設了一個構思奇妙的“奇幻園”蠟像館。當時,從全國各地招聘來29個小矮人,作為導遊與解說員,成了當時京都西郊扶貧助殘的精神文明的一景。

2000年8月,靳登永又籌措到8000萬資金,把“皇家藝苑”打造成了一個集餐飲、購物、中醫中藥、住宿與娛樂為一體的“京郊旅遊航母”,尤其,與著名的同仁堂合作,開設的同仁堂專家門診更是獨樹一幟,得到了國內外廣大遊客的青睞,當年還被北京市旅遊局定為涉外企業,加以重點保護扶持。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幾年來,由於趕上改革開放的好契機,盡得改革“紅利”,靳登永的生意越做越大,手裡積攢的財富也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但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一直夢魂牽繞的生於斯、長於斯的內蒙古大草原。尤其,當他得知集寧皮件廠由於多年經營不善、頻臨倒閉,二三百號職工面臨下崗的信息後,他毅然決然地決定整體收購這個負債累累的國營皮件廠。當時,許多親朋好友都出面制止他這種只注重情感、而不注重效益的魯莽蠻幹行為。但他依然我行我素,“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用新型企業化理念成功重組了集寧皮件廠,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集寧熊貓皮業有限公司,實現了當年收購整改,當年就扭虧為盈的目標,成了當時內蒙古自治區民營企業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

2001年初,為了讓這個在他手裡起死回生的企業重新煥發出青春活力,他又大手筆地收購了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一個製革廠。經過有步驟的技改,擴建成了中亞和東歐地區最大的蘭溼革加工廠。當時,他還豪言壯語地同朋友們講:“我要把集寧熊貓皮業有限公司與吉爾吉斯斯坦蘭溼加工廠當作一張弓的兩個發力點,而箭頭就是我們研發的新產品,它的有效射程就是全世界的皮貨市場。”

生命如奔流的江河,一閃而過,讓青春年少、意氣風發的靳登永來不及回味。

毋庸置疑,靳登永在回報家鄉的旅途上一直沒有止步不前,同年六月,他又出手收購了興和縣膨潤廠。年底,又收購了興和縣最大的虧損企業____興和縣碳素總廠,投巨資進行企業技改,組建了當時內蒙古最大、全國排列前5位的碳素加工企業。初步形成了以後的“興永集團”最初“三足鼎立”的框架,也為之後靳登永改變家鄉面貌的植樹造林的壯舉打下來雄厚的物質基礎。

自古以來,蒼天不負有心人,所有的耕耘都有收穫,所有的付出都有回報。

2003年,靳登永獲得了內蒙古首屆十大傑出經理人的光榮稱號。

2004年,靳登永以擁有4億元人民幣的身價,登上新財富勞斯萊斯500富人榜,排名第360位。

2005年12月,靳登永獲得了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經濟分析與預測中心、中國發展研究院、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和中國工業報社了聯合授予的“第二屆中國企業改革百佳人物”。

同年,靳登永還被全國高科技與產業化理事會聘為2005年到2006年度副理事長。

2006年1月,靳登永又被內蒙古自治區企業聯合會與內蒙古自治區企業家協會聯合授予第三屆內蒙古自治區創業企業家稱號。

2009年3月6日,靳登永被中國民營企業聯合管理會授予優秀民營企業家的稱號。

築夢碧水丹山--記民營企業風雲人物“興永集團”董事長靳登永

(三)

如果說伊春市馬永順譽滿青山的故事漸漸隨風而逝,那麼興和縣靳登永經緯錦繡的傳奇剛剛踏歌而來。

如果說育林老英雄馬永順的一生與大森林結下了不解之緣,那麼共和國長子靳登永的一生與大森林就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懷。

如果說馬永順當年植樹造林是青山添錦繡,順風順水,那麼靳登永今日植樹造林就是在“青石板上繡花”,難上加難。

這是一個綠色的抉擇,勢必要跋涉一個泥濘的沼澤。

這是一個金色的希冀,勢必要唱響一首淬火的讚歌。

在這個風雲變幻的大千世界,包容萬物興衰的也許是一枚輕輕的橡殼,但關乎我們喜怒哀樂的一定是那濃濃的熱血。

“鴻雁,天空上,對對排成行。江水長,秋草黃。草原上琴聲憂傷。鴻雁,向南方。飛過蘆葦蕩,天蒼茫,雁何往。心中是北方家鄉”這首穿越時空、令無數人動容的《鴻雁》,在一次異國他鄉朋友們把酒言歡的宴會上也深深打動了這個來自大草原上的遊子靳登永思鄉戀土的情結。當他靜靜地聽完這首歌后,在不知不覺中,他已情不自禁,鼻翼大慟,最後潸然淚下。於是,一個迴歸故里、報效祖國與建設家鄉的念頭從他內心深處油然而生。

也就是在那個即將回歸祖國的最後一個夜晚,他有生以來第一次失眠了,躺在伏爾加河畔的“榻榻米”上陷入了久久的深思。如何才能讓他生於斯、長於斯的那片家鄉熱土重新恢復到只有從先祖們的口中才能聽到過的昔日“刺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呢?他苦思冥想,終於從不得要領的紛亂思緒中理出了頭緒,一直困擾我們半個世紀的土地荒漠化就是內蒙古大草原的“阿克琉斯之踵”,就是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壯大的致命死穴與軟肋。然而,“自古千里華山一條路”,只有在興和縣上萬公頃的荒山禿嶺上種樹,多種樹,種好樹。再讓它們早日長成參天大樹,來完成防風固沙、保墒護坡的使命,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家鄉早已荒漠化了的土地重新變成米良田,青紗帳。才能讓興和這隻常年飽受風沙肆虐的落佩“土鳳凰”,在共和國的藍天白雲之下,從新長齊羽毛,豐滿它自己久違的羽翼,展翅飛翔。

“一石激起千層浪”,靳登永要回家鄉興和縣自費徵地植樹造林的消息一夜之間就不脛而走,在這個素有“雞鳴聞三省”的興和小縣城裡引起軒然大波。

人們各抒己見,爭得臉紅脖粗,也不得要領。總之,公說公的理,婆說婆的理,褒貶不一。

有人說靳登永窮時有窮的銅骨,富時有富的美德,富了不忘回報家鄉,讓人歎為觀止,望其項背。

有人說他要在興和這窮山惡水之中種樹,那就是腦袋瓜子不是被門弓子抽了,就是被門縫兒給擠扁了。也說不定是大腦缺氧,要不誰會拿白花花的銀子去打水漂兒呢?

更有甚者說他這是沽名釣譽之舉,擺擺花架子,做做樣子,等撈夠了他個人的政治資本後,他就會草草收兵,不了了之。

一時之間,嘖嘖稱讚者有之,諷刺挖苦者有之,當然這其中抱著質疑態度的人佔了絕大多數。他們根本不相信靳登永能在這鳥都不拉屎的地方種活樹。

“他靳登永經商多年,拔顆眼毛兒都能當哨吹,豈能犯這麼低級性的錯誤呢?大風大浪都挺過來了,卻要在這小河流溝裡翻船。真是讓人費解啊。”質疑之聲一浪高過一浪。

“讓我看就是他腰包裡的錢多了,想再撈點兒政治資本。充其量三分鐘熱血罷了,不會堅持多久,最後一定是知難而退。”一些奇談怪論也一股腦兒地潑向靳登永。

總之,在事業巔峰時期,靳登永他突然進軍並不熟念的植樹造林行業,而且還不向國家要一分錢,自費植樹造林,這簡直讓人匪夷所思。

有人開始懷疑他又在下一盤什麼大棋,就像他在1998年收購破產皮毛廠一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組建熊貓公司,又突然進軍國外皮毛產業鏈一樣,肯定又有什麼超出尋常人的前瞻後招。

也有人認為靳登永的心中醞釀的這個“綠色版圖”,純屬是為了兌現他個人情懷,勢必會導致他以“北京皇家藝苑”為龍頭的產業鏈錯失快速發展良機,得不償失,將造成不良後果是不言而喻的。

啞巴賣刀,事實勝於雄辯。回到家鄉的靳登永沒有被這些溢美之詞衝昏頭腦,也沒有被這些流言蜚語所左右,他來不及洗去異國風塵,就馬不停蹄地開始著手準備自費植樹造林的前期工作。

儘管人們依然看不清他的高瞻遠矚,但還是發現了他的未雨綢繆。他一邊以碳素總廠原有的員工為班底,迅速組建了一支幾百人的植樹造林的隊伍,加以簡單的植樹造林培訓。一邊千方百計地籌措購買樹苗和植樹造林使用工具的費用。

萬事具備,只欠東風。靳登永又馬不停蹄地親自坐火車到河北、山東和北京等地去購買適應興和本地土壤生長的樹苗。為了節省來回往返的費用,他甚至都捨不得去住一宿像樣的旅店,蹲票房子成了“家常便飯”,還吃了一路泡麵。與他一起隨行的老員工也沒有一丁點兒怨言,因為知道他這是要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啊。當時,靳登永的那身揹包摞傘、風塵僕僕的打扮,簡直就像一個活脫脫的、為了生計討生活的闖關東的漢子,讓人看到後,都難免會啞然失笑。唯有與他朝夕相處的妻子高淑蓮看到後,鼻翼酸楚,心痛得眼淚在眼圈裡轉,但又不知用什麼話語來安慰面前這個乞丐打扮,遇事又一直都是“一根筋”的丈夫,只好扭頭跑進廚房,去給靳登永煮了一碗熱氣騰騰的手擀麵。

據靳登永本人後來回憶,在那段篳路襤褸的歲月裡,真可謂是一步一個坎兒,兩步一個坡兒。一些預想不到的艱難困苦接踵而來,讓他手忙腳亂,猝不及防。當時,他自己整天就像一個被擠壓到極限的彈簧,隨時都有斷裂崩潰的可能,幾乎讓他成了逃兵。而唯一讓他欣慰的就是結髮妻子高淑蓮對自己的理解與支持。

眾所周知,位於三省交界處的烏蘭察布市興和縣一改內蒙古大草原一向舒緩、平展與遼闊的地勢地貌,它峰巒起伏,溝壑縱橫,期間還夾雜著蜿蜒曲折的河流,散落著宛如碎銀子一樣的溼地沼澤。它是典型的丘陵、平原與山地鑲嵌的地貌,土質自然惡劣、板結,自古遺留下的火山岩碎片一如打碎的青瓷花瓶,四處可見。

如果在內地折一把楊柳枝插進泥土,在經一場透心涼的雨水就會長出一片濃濃的綠蔭。而在興和縣荒灘沙樑上植樹造林就不那麼容易了。興和縣全境基本都是火山岩與膠泥土質,一旦遇到火山岩碎片地帶,別說種樹了,就是往地上釘一顆鐵釘子,楔一根木橛子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了。遇到膠泥處更讓人犯愁,除了換土,暫時也沒有別的辦法,否則膠泥糊住樹苗的根系,活了也是假活,最後也得去見閻王。所以說“一年青,二年黃,三年見閻王”植樹造林失敗的鐵律,幾乎成了靳登永這支“雜牌軍”不可逾越的天塹與瓶頸。

“換土療法”就是靳登永當年發明的在荒漠化的土地上非常有效的植樹造林絕活。說起換土容易,但做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這不但無形之中徒增大量的工作量,而且尋找適合樹苗生長的土壤也不那麼容易。當時,為了能在山坡上種活一顆小樹苗要跑到十好幾裡地的地方去拉土保墒。把一批樹苗種下去,那簡直就是一個新時代“愚公移山”的翻版。

作為這支隊伍總指揮的靳登永一直堅信這樣一條原則:只要以科學觀念做導向,以嚴格管理做目標,天底下就沒有種不活樹的地方。於是,他嚴抓成活率,親自跑現場,身先士卒。在種樹這個問題上,事事親力親為,絕不馬虎大意。始終嚴把樹苗的質量關,杜絕一切可控的風險與隱患。

在植樹造林中,他一直和員工們一起風餐露宿、摸爬滾打,常常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尤其,在夏天,小咬、蚊子與牛虻多得直往鼻孔裡鑽,林地裡熱得如蒸籠,大傢伙還得穿長衣長褲,否則,就會被叮出一身大包。

有時晚上一回到家裡,躺在床上渾身就像散了架子一樣,碰哪都疼。愛人高淑蓮看在眼裡,痛在心上,給他端來熱乎乎的洗腳水,讓他好好泡泡腳,他都賴得動彈了。可到了第二天早晨,他還是一軲轆爬起來,胡亂地用自來水洗一把臉,連飯也來不及吃,就又帶領大傢伙上山種樹去了。

記得有一次,靳登永上山去檢查剛栽下不久的樹苗成活率,一不小心崴了腳,腳腫得跟發麵饅頭似的,還是咬緊牙關,趿拉鞋一瘸一拐地堅持跑完植樹造林現場。他夜晚回到家裡,傷情加重,痛得他汗珠子從腦門上“噼裡啪啦”直掉,他就讓妻子高淑蓮打來一盆涼水泡腳止痛。高淑蓮心疼他,就想讓他去醫院住院,他立馬拒絕。第二天,天還沒亮,就又一軲轆爬起來騎上摩托車鑽了山溝子。就這樣,他隱忍著,以頑強的毅力,硬是一天沒離開過植樹造林現場,直到看見這滿山坡的小樹苗都逐漸吐露出新綠,發出新芽,他才露出久違了的一絲的欣慰笑容。

等到第一批栽下的小樹苗都能徹底地伸胳膊伸腿兒緩過陽來,露出它們孩子般的笑臉時,靳登永已經超負荷地在造林地上不分白天黑夜摸爬滾打了整整已經三、四個月了。他這個曾經壯得和牛犢子一樣的車軸漢子,也像渾身上下扒了一層皮兒似的,眼窩深陷,皮膚黢黑,頭髮也雜亂無章,就連和他朝夕共處的高淑蓮看了都快認不出他來了。朋友們也和他玩笑說:“老靳,你曬黑得就像美國總統奧巴馬啦,這回你可是要抖起來了。”

當靳登永第一次看到自己種下的樹苗就像一排排等待檢閱的士兵都齊刷刷站在坡頭地角的那一刻,那些天的辛苦、勞累與滿肚子委屈都一掃而光,他高興得就像個孩子一樣,一蹦老高。回到家裡,也興奮得有好幾宿都睡不著覺。

靳登永臨時組建的“雜牌軍”成份比較複雜,有來自他公司裡的老員工,也有臨時“抱佛腳”,花重金外僱來的附近鄉村裡的農民工。尤其,外僱人員他們多數人沒有植樹造林的經驗,而且,他們也抱著“當一天和尚,就撞一天鐘”的想法,“扔地頭、插樹條與撇樹苗”的現象比比皆是,讓人防不勝防。

剛開始種樹那會兒,讓靳登永著實手忙腳亂一陣子。他也漸漸意識到要想在這自然條件極其惡劣的環境裡種活樹,種好樹,離開科學的管理是基本玩不轉轉兒。於是,他一邊領著大傢伙種樹,一邊系統化地培訓公司員工。然後,再讓他們去帶動那些身邊外僱的農民,逐漸形成了一支有紀律、懂技術,又有膽識和擔當的植樹造林隊伍,當時,就成了當年興和縣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從2006年的春天到2011年的秋天,在興和縣的山山嶺嶺、溝溝坎坎上,靳登永已經率領他的“雜牌軍”整整苦幹了5個年頭。一條分佈著76種樹木品種,又集綠化、固沙與生態環保的綠化帶如蒼龍般的躍起。而這條鬱鬱蔥蔥的人工綠化帶,這不但是興和縣有史以來的一個空前壯舉,也是內蒙古自治區張揚著的一面生態環保的綠色大纛。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靳登永自費植樹造林、不遺餘力建設家鄉與改變家鄉面貌的事蹟,如今,早就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取經者絡繹不絕,採訪者紛沓而至。一次,有一位慕名而來的首都北京的生態報告文學作者,問及他這些年在植樹造林中的感受時,他眼裡掛滿了晶瑩的淚花,感慨萬千:我這一生,最對不起的,不是我的家人,而是與我同吃、同住與同勞動的員工們,他們拿世上最少的工資,卻幹了世上最累的活兒。為了同我一起種樹,他們有的人耽誤成家立業的最佳時光,如今,還是孜身一人住在職工宿舍。有的人由於終年在林地裡風風雨雨,摸爬滾打,積勞成疾,落下終身頑疾。還有的人拖著一雙老寒腿已經回到了他們闊別已久的家鄉,可卻把心永遠留在了興和這片土地上。這片林海就是他們的心血與汗水的結晶,就是他們勤勞與智慧的化身。我對不起他們,虧欠他們,他們才是今天你看到的這個美麗富饒興和的功臣。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靳登永為了心無旁騖種樹,種好樹,他竟不顧妻子高淑蓮的反對,把留學在新西蘭的兒子靳冬調回國來,幫助他打點集團內部的具體事物,一來是為了給自己減壓,二來作為以後繼續植樹造林的後備軍。

築夢碧水丹山--記民營企業風雲人物“興永集團”董事長靳登永

(四)

如果說興和縣是共和國繁榮昌盛的又一面綠色生態環保的大纛,那麼靳登永與父老鄉親種下的這片林海就是它的紅纓金穗。

如果說興和是內蒙古自治區改革開放後又一個不老的傳說,那麼這片林海就是別在靳登永胸前的一枚碩大的共和國翡翠獎章。

據筆者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9年7月習主席考察內蒙古自治區馬鞍山林場之時,由靳登永種下的這片鬱鬱蔥蔥的林海已經90%成林,完全起到了防風固沙的作用,每年將為北京首都擋住成千上萬噸的來襲風沙,成了一道名副其實、堅不可破的“綠色的生態環保長城”。對習主席提出的“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兩山論”是一個最完美的詮釋。在2017年我國舉辦的第七屆的“庫不其國際沙漠論壇”上,也得到了專家們的首肯,對推動世界荒漠化與綠色經濟起到示範與牽引作用。尤其,增加了“塞外糧倉”河套平原與黃河安瀾的保險係數。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小目標。十三年的風風雨雨,十三的只爭朝夕。將近3萬畝鬱鬱蔥蔥的人工林,總共有130多萬株,種下的樹木品種竟高達76種之多,讓人拍案叫絕,歎為觀止。

十三年來,靳登永的植樹造林隊伍種下的林子,造林面積保存率竟高達80%以上,成活率為78%以上,徹底改變了興和縣沒有針葉林的歷史。這不但讓世界為之驚詫,在某種意義上也鼓勵了興和縣廣大人民在荒山沙崗上植樹造林的決心。

千淘萬漉,吹沙見金。靳登永不向國家要一分錢,前前後後花費將近10億元,自費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興和縣的荒灘沙樑上種樹的事蹟不脛而走,在人們驚詫之餘,紛紛都豎起大拇指來稱讚他的大公無私、默默奉獻的精神。

有人誇獎他不但為家鄉興和築起了一道防風固沙的綠色長城,也為全國私營企業家樹立了一個愛國戀土、富了也不忘父老鄉親的光輝典範。

有人為靳登永算過以下這樣兩筆賬,讓他優秀的事蹟與不菲的功勞更加一目瞭然。

如果把他這些年來為家鄉所有種的樹都每隔三米,列為一排,那麼它們就足足能繞地球一週,也將成為人類發展史上的一段輝煌史話。

如果把他這些年來為家鄉所有種的樹木作為列兵,四株一行,間距2米,那麼排到北京城也綽綽有餘,勢必會成為拱衛首都北京的生態環保的生力軍。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經過幾年來植樹造林積累的經驗,靳登永越來越意識到植樹造林的數量與質量就是興和縣恢復荒山禿嶺上綠色植被的鳥之雙翼,車之雙輪,缺一不可。尤其,有一次公司從外地購進的樹苗一下子就進來十幾卡車,為了不錯過種樹的最佳時令,靳登永調動公司幾乎所有的員工,不分晝夜地搶種,到最後還是有一部分剩下的樹苗枯死。這樣不但影響了植樹造林的進度,也給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經過這次經驗教訓,靳登永更加意識到建設屬於自己公司的苗圃勢在必行,刻不容緩。於是,靳登永調動精兵強將,組織最優秀的管理團隊,緊鑼密鼓地開始籌建科技含金量較高的苗圃。

截止到2019年秋天,靳登永已經擁有三個具有一定規模的,並有專業技術人員管理的苗圃,總共面積達到了860畝。而且,達到了苗木生產化、集約化與花園化。一些慕名而來的林業植樹專家來興和縣參觀後,都一致表示:靳總,能領人在內蒙古被荒漠化的土地上露天育苗,創造了興和縣植樹造林史上的奇蹟,在整個內蒙古地區也獨樹一幟,屈指可數。

有人說靳登永的思維就像一架把握時代脈搏的精美掛鐘,而他經商的理念就像一支精準的鐘擺,什麼時候盪出,什麼時候回擺,似乎都設計得天衣無縫。

靳登永在經商、辦企業方面一直張弛有度,從不被高額利潤所誘惑。穩紮穩打,一向是他的行事作風。除了正常維繫集團旗下興永碳素有限公司外,他開始謀劃集團的未來發展走向,培植企業新的著力點與新的孵化器。

2010年,他率領集團公司進軍康養旅遊安居工程,開啟了黨和政府的惠民工程模式。

這些年來,靳登永對建設家鄉、回饋社會一直是言必出,行必果,從不拖泥帶水。淡泊名利,寧靜致遠。因此,“皇家藝苑”總裁謝萬山曾對筆者講:靳董事長,他高瞻遠矚,在創業經商的方面目光獨到,慧眼識珠。在承擔社會責任的方面,勇於擔當,不怕吃虧,敢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用他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習主席的“兩山論”,也為我們集團公司勾勒出一張完美的發展藍圖。尤其,由我們集團獨立策劃設計,乃至承建的集中國生態文化、康復慈善於一體的風景小鎮項目便是他近年來嘔心瀝血的傑作。我們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執行他的這個決策,把這個惠民工程打造成中國康復國際託養、生態文化休閒養老的精品與樣板。讓它造福當代,惠及後世子孫。

2013年,由興永集團旗下內蒙古興永置業開發有限公開發的第一、二期38萬平方米的宜居工程即將相繼竣工,現已有2400戶農牧民告別了破敗的危舊住房,歡天喜地、笑逐顏開地喬遷新居。

2019年,第三期宜居安居預計新開發60萬平方米,已經奠基。在進一步完善一期、二期以“城中有景,景中有城”的設計理念的同時,又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將城市的綠化帶、綠地節點、濱水綠帶等納入了綠色生態網絡,構成一個自然、多樣與高效,並有一定自我維持能力與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廊道體系,充分體現生態與人文特質的主題。這勢必會營造出一個“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既不缺少現代大都市的“樓宇環繞、廊亭毗鄰”的元素,也保留了大草原它那獨特的“經果蔥鬱、戈壁蒼茫與紅柳依依”的原始風貌。

2019年4月25日,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布小林在興和縣檢查工作時,對靳登永提倡的“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安居工程予以讚賞有加,並叮囑烏蘭察布市與興和縣兩級黨政班子一定要給與靳登永幫助支持。

如今,一座林帶縱橫,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城中有園,園中有景的花園式城市赫然崛起。2018年,興和縣被世界環保組織譽為“北京的後花園”,成了一條名副其實的有一定自我維持能力與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走廊。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囂張的歲月不但流逝了他美好的青春韶華,也沉澱掉了這些年他遊弋商海的浮華。但他依然篳路藍縷、克勤克儉地穿著他那雷打不動的“老三樣”____西裝、襯衫與羊毛衫,不分日夜,不分寒暑地穿行在那片曾用他自己勤勞與智慧,抑或汗水和心血澆鑄的紅楓綠蔭的林海之中,成了一株傲雪凌霜的不老松。

(五)

遼闊的內蒙古大草原它跌宕起伏,綿延千里萬里,猶如一條盤旋在共和國頭頂上的綠色蒼龍。座落在三省交界處的烏蘭察布市的興和縣就是它俯首蓄力的龍頭,東部的大青山與南部的黃石崖便是兩支桀驁不馴的犄角,經天緯地,叱吒風雲。

如果說興和這片熱土是一塊碩大的璞玉,那麼靳登永就是一個畫龍描鳳的雕刻高手。

截止到2019年金秋,靳登永帶領的植樹造林隊伍累計在早已荒漠化的山丘沙樑上植樹2萬1856畝,株數為132萬569顆,樹木品種有油松、臭椿、白蠟、沙棗、雲杉與樟子松等76種之多,星羅棋佈,各領風騷。

2015年4月15日,北京遭遇了2002年來最強烈的“沙塵暴”的襲擊。據多個監測站點pm10濃度超過1000微克/立方米,黃昏天空持續一整天,達到了有史以來重度汙染。

這場突乎其來的“沙塵暴”,讓靳登永更加意識到要想鎖住隨時都準備肆虐首都北京上空的一條“黃龍”,就必須紮緊興和縣這扇通往北京的西大門,否則首都北京就難免再一次會受到來自內蒙古地區沙塵暴的偷襲。於是,在2017年至2019年,三年裡靳登永雷厲風行地追加本集團植樹造林的投入。又千方百計地組織上億元造林基金,新增造林綠化帶2850畝。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雨霽彩雲露崢嶸,半山青翠半山紅。而今這片侵染著靳登永汗水與心血的林海,它拖朱曳紫,彰黃掩綠,就像一件麗人的美麗裙裾,把興和縣從前的窮山惡水打扮得“濃妝豔抹總適宜”。

毋庸置疑,我們的生命總是以不斷出發的姿勢得以重生。

2018年希臘首都雅典與加拿大安大略省相繼出現森林大火,提醒了靳登永。他漸漸意識到植樹造林最大的天敵就是防不勝防的山火。要想保住多年植樹造林的成果,就必須想辦法預防這隨時都會爆發的隱匿山火。而最直接了當的預防措施就是修防火道。

隨著造林綠化面積的一天天增大,林子一天天長高,護林防護任務也一天天加劇。為了不讓自己十幾年所取得的植樹造林成果毀於一旦,靳登永決定不惜重金去修一條覆蓋這個造林基地的盤山道。於是,一條以防火為主,集旅遊與運輸多功能的城鄉公路已在籌建之中,預計改造76個村莊,計劃改造道路施工總里程為800公路,總造價為8億500萬。最後,成為“一城六鎮”的交通紐帶。

而今,這條全長70多公里的銀白色的“哈達”當空起舞,獨領風騷。這無疑給靳登永這2萬多畝人工林增加了保險係數,上了“安全鎖”。也勢必給30多萬興和縣的父老鄉親帶來如意、吉祥與福祉。

火燒一趟線,水淹一大片。如果說靳登修防火道是馴服了一條肆虐大草原的桀驁不馴的“火龍”。那麼靳登永治理興和縣境內的水系,就是降服了一個巨大的“桃花水母”。前者,必須消滅在萌芽之中;後者,就要因地制宜,合理疏通,然後,被我們有效利用,讓它成為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於是,2017年,靳登永又開始了他人生旅途上的另一個壯舉,那就是他率領公司廣大員工疏通了興和縣境內大大小小數十條河流水系,排瘀去汙,建渠造湖。

截止到2019年9月,靳登永已經有效治理河灘溼地總共100000畝,植樹造林環境21865畝,其中不包含已建成的七個公園、八個人工湖的24000畝區域,周圍還建設道路,並配套照明、綠化、護欄等設施。

如今,備受習主席“兩山論”鼓舞的靳登永又開始策劃他的新一輪植樹造林。一個更宏偉的藍圖在靳登永腹中早已成形,他是這樣胸有成竹地向筆者描繪了一個未來的興和景象:我要打造一個由青山綠水環繞、方圓二百公里生態宜居的森林花園城市。讓全國各地的人們都來這裡定居,都來享受這松濤、草地與鳥語花香的富足生活。2019年春節前期,李克強總理來我們烏蘭察布慰問貧困戶,不就是關心如何讓我們的腰包鼓起來嗎?如何讓我們的日子好起來嗎?我一定要記住李克強總理的殷切囑託,一定要做父老鄉親們發家致富的“領頭羊”,讓大傢伙與我一起都過上山青水秀、草香羊肥的好日子。

迄今為止,興永集團正在籌劃“內蒙古興永生態環境工程”,也就是興永銀河灣國際文化生態休閒養老度假區。根據興和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村文明、治理有效與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預計綠化保護面積為12131公頃,綠化喬木1007萬株、灌木2080萬株。建設鋪裝廣場、園中工程45萬平方米。綠地的道路工程640.686平方米,人工湖總面積270.97萬平方米。其中,涵蓋了農業博覽園、體育公園、溼地公園、集貿市場與文化中心與消防站。其中,森林公園面積將達到16平方公里,溼地公園面積將達到6.2平方公里,水上公園面積將達到4.7平方公里,高科技農業公園面積將達到6.8平方公里,以及國家運動公園面積將高達33平方公里。項目正式啟動會,可安置20000農牧民就業,預計年實現銷售額超過百億,並直接拉動當地就業和消費水平。以此來推動農林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鄉風民俗、人居環境和文化生活美好起來。

這些年來,靳登永自掏腰包為家鄉種樹的義舉也得到了內蒙古自治區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興和縣的縣委、縣政府竭盡所能地做好各項服務,為其提供了許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幫助。

2018年5月,剛剛上任伊始的興和縣縣委書記付海青,到興和縣靳登永的植樹造林現場考察。當他看到這已有碗口粗細的雲杉、冷杉與樟子松整齊劃一的分佈在一座座山崗上時,驚詫之餘,竟喜上眉梢,對靳登永返鄉種樹的舉措讚不絕口:“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老靳就是咱們內蒙古大草原上的馬永順與孫海軍,是新時代的造林英雄。首先,我代表縣委縣政府,以及興和30萬的父老鄉親,向興永集團全體員工表示祝賀,祝賀你們成功地營造了將近3萬畝的人工林。靳登永是好樣的,你們也是好樣的。你們在企業最困難時期,勒緊褲帶,千方百計,任勞任怨,不計個人得失,歷經了十三個春秋的風風雨雨,向荒山禿嶺、廢棄的居民點進軍,把樹種滿了興和的所有被荒漠化的土地上。這不但為我們興和縣建造了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綠色的銀行,也為首都北京的藍天白雲鑄就了一道永久的天然屏障。使懸念變成了信念,使理想變成了現實。這無疑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如今的興和縣已經成了一個被小鳥與昆蟲喚醒的地方,它一年四季,桃紅柳綠,松青雪白。真可謂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進一步城市繁華,退一步田園悠然”,最後,抵達“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境界。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美麗的靈魂萬里挑一。容顏勢必終將會老去,唯有人格的魅力才是常伴我們一生的品質。我們欣賞外在美,但更羨慕因為人格魅力而閃閃發光的人。靳登永之所以能以智慧與勤勞作筆,以大地為卷,率領眾人來書寫自己心中孕育的這章綠色的詩篇,歸根結底就是他人格的魅力。他做事從來沒有一丁點私心,做人也一直率真坦誠。經商時,貨真價實,童叟不欺。做公益時,慷慨仗義,不計較個人得失。這些年來,他正是靠著他與生俱來的人格魅力感召人,帶領人與他一同去踐行習主席所倡導的“中國夢”。

如今的興和縣今非昔比,它樹綠了,山青了,天藍了,雲雀也飛來了。耳聞目睹了這一切的父老鄉親們各個喜上眉梢,興奮不已,對於“靳登永富了,不忘鄉親,自掏腰包治理荒山野嶺”的舉措,都豎起大拇指,讚不絕口。尤其,國家康復輔具研究中心的羅椅民教授在來興和考察康復國際託養中心落地項目時說:“靳總,他不僅是一個實幹家,也是一個不計名利的奉獻者。他是我迄今為止發現的唯一一個抱著金飯碗要飯吃的民營企業家,我們看著這滿目青山和這一望無際的林海,震撼的不光是我們的眼球,還有我們的靈魂。”

據筆者不完全統計,這些年來,靳登永除了在植樹造林上花費近十億元外,還向社會各界捐贈了五、六百萬,這也在興和縣慈善事業上首開了先河。他無愧於大時代公益者的地標,人文精神的翹楚,習主席“兩山論”的踐行者。

而今,在興和縣青山腳下,那片林海之中,人們依然能看到靳登永他那高大矍鑠的身影超塵拔俗,與青山起伏,與旭日同輝。他依然步履穩健,並一步步攀援而上,寄意未來。在他的身上始終透露出一種自然而然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張揚著被激發出的生命潛力,這無疑是來自心靈的力量,凝聚著一個共和國長子的情懷。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相信他會繼續率領興和縣30多萬的父老鄉親們,憑藉著他自己與生俱來的勤勞、智慧與膽魄,率先垂範,去經緯錦繡,去續寫傳奇,來共築我們中華民族13億人民的“中國夢”。

(尾聲)

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

十幾年來,由靳登永掌舵的這艘“綠色生態航母”,它不但承載了烏蘭察布市興和縣的安居樂業的綠化工程,也擔綱了習主席“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兩山論的踐行使命。

那一片片鑲嵌在興和峨眉間的芳草地。

那一顆顆端坐在興和額頭上的雲杉流丹。

那一朵朵飄逸在興和眼神裡的人工湖微瀾。

那一幢幢矗立在興和懷抱中的安居樓的安然。

這無疑就是靳登永奮鬥與希望交織的一卷詩篇。

這無疑就是靳登永傳奇與榮耀交織的一片藍天。

哦,靳登永,他白了頭髮,綠了青山。

哦,靳登永,他共和國的長子,綠水青山的安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