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鋼鐵原材料市場影響幾何?

疫情影響鋼鐵產業供需兩端

隨著疫情全面升級和蔓延,多國陷入嚴格抗疫與維持經濟的兩難處境。各大國際機構大幅下調全球經濟預期:2020年3月31日,標準普爾將2020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測由疫情前的3.3%大幅調降至0.4%;同日,世界銀行預計,2020年基線情景下東亞發展中國家增速將從2019年預估的5.8%放慢至2.1%,在悲觀情景下降至-0.5%;4月2日,惠譽預計,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在0%到-0.5%之間。4月8日,世貿組織預計,2020年全球貨物貿易量將萎縮12.9%~31.9%。4月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2020年全球經濟將急劇跌入負增長,出現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糟糕的經濟後果。

疫情對鋼鐵產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供需兩端。

供給端方面,受疫情影響,大宗原燃輔料運輸受阻,原料供應緊張。根據世界鋼鐵協會數據,2020年1~2月全球粗鋼產量同比增加1.0%,其中,中國大陸粗鋼產量同比增長3.1%,海外粗鋼產量同比減少1.8%。

需求端方面,鋼材下游消費市場急劇萎縮,迫使企業大幅減產,進而傳遞到產業鏈上游,影響企業原料正常採購。對中國鋼鐵行業上游而言,鐵礦石、錳礦、鉻礦、鎳礦等大宗原材料對外依存度較高,隨著澳大利亞、巴西、南非、印尼等主要資源出口國的疫情升級,原料供給渠道的影響各不相同。

對四大鋼鐵原材料影響不一

(一)鐵礦

1. 供應

從全球來看,澳大利亞、巴西、印度、中國和南非是鐵礦石的主要生產國,五國產量佔全球鐵礦生產總量78%。除中國外,其餘4個國家還是鐵礦石重要的出口國,佔全球鐵礦出口總量的83%。截至目前,疫情對澳大利亞和巴西鐵礦生產尚未產生影響,同時巴西淡水河谷受去年潰壩影響的產能在陸續恢復。2020年3月23日,南非宣佈為期21天的全國封鎖,預計影響鐵礦出口約247萬噸。印度近年來國內需求不斷增加,預測2020年印度出口全球及中國的鐵礦石將有小幅回落。

從國內來看,2019年鐵礦石原礦產量8.44億噸,摺合鐵精粉2.66億噸。2020年1~2月鐵礦石原礦產量1.11億噸,同比下降4.6%。隨著中國疫情的好轉和復工復產,預計國內供應將呈上升趨勢。2020年中國鐵精粉產量預計小幅下降至2.6億噸。

2. 需求

鐵礦石需求的變化趨勢基本與生鐵產量成正比關係。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生鐵生產國,也是最大的鐵礦石需求國,約佔世界鐵礦石消耗量的60%;其次是歐盟、日本、韓國和美國,合計佔17%;其他國家和地區對鐵礦石市場影響很小。

據世界鋼鐵協會統計,2020年1~2月全球共計產鐵2.22億噸。中國生鐵產量1.32億噸,同比增長3.1%,延續了近年的上漲趨勢;隨著全球疫情的變化,3月份以後下游市場需求減少的影響逐步顯現,預測中國全年生鐵產量7.45億噸,同比下降8%。

日本2019年生鐵產量同比下降3.1%,2020年1~2月同比上漲6.5%。受疫情影響,日本經濟產業省4月9日預測稱,二季度日本粗鋼產量將大幅下降26%。韓國浦項在疫情期間對4600立方米高爐進行大修,預計2020年6月初恢復生產,短期影響韓國生鐵產量約7%,不排除中遠期再實行減產計劃;韓國現代制鐵因疫情關閉了其位於韓國慶尚北道浦項市的部分工廠。歐盟2019年生鐵產量同比下降4.2%,由於經濟增長預期不佳,2020年1~2月份繼續延續了下降趨勢,同比下降9.8%。疫情暴發又導致多家汽車製造企業停產,未來生鐵產量和鐵礦石需求將進一步下降。美國2019年生鐵產量同比下降7.6%,2020年1~2月產量繼續大幅下降12.8%,疫情影響在美國還在不斷擴大,預計生鐵產量和礦石需求量將延續下降態勢。

3. 價格影響

2020年春節以來,受疫情、主要供應國季節性天氣因素及金融資本因素疊加影響,鐵礦石價格出現較大幅度波動,並出現與鋼材價格變化趨勢背離的狀況。在鐵礦石供應整體呈寬鬆的趨勢下,鐵礦石價格維持高位,出現違背供需基本面的變化趨勢,嚴重擠壓鋼鐵行業利潤空間,再次凸顯目前鐵礦石定價機制的不完善,也反映了鐵礦石貿易定價的過度金融屬性。此外,從目前鐵礦石供應基本面分析來看,疫情對鐵礦石需求端的影響更大,而鐵礦石供應將呈較寬鬆狀態,預計鐵礦石價格將呈下降趨勢。

(二)錳礦

1. 供應

從國內來看,根據自然資源部統計,2018年錳礦石產量578.36萬噸,廣西、貴州和湖南是主要產地。中國國內錳礦供應受疫情影響不大,在環保政策、資源枯竭等主要因素的共同影響下,產量有可能繼續下降。

從進口來看,2019年,中國從40個國家或地區累計進口錳礦3418.7萬噸,較上年增長23.9%。進口來源主要是南非、澳大利亞、加納和加蓬等國,分別佔進口總量的39.3%、15.2%、14.9%和10.6%。2020年1~2月,中國進口錳礦446.49萬噸,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5.9%,其中從南非進口量佔比上升至40.2%。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主要錳礦生產國的影響不一。南非已宣佈進入國家緊急狀態,預計將減少60萬~70萬噸的供應。但由於南非錳礦運輸週期較長,加上港口庫存量較高,對目前的供應尚未產生實際影響。但隨著非洲疫情的進一步蔓延,不排除錳礦生產國採取更嚴厲的防控措施,導致錳礦供應出現大幅度減少。

2. 需求

錳在鋼鐵行業用量佔到了錳需求的85%~90%。2020年1~2月,中國粗鋼產量受影響不大,對錳系鐵合金的需求不會有明顯下降。

在生產方面,寧夏和新疆地區整體受疫情影響比南方整體較小,當地錳鐵生產維持平穩;錳三角地區(湖南、重慶、貴州)由於政府監管力度較大,主流錳鐵無法立即復產,日產量維持較低水平;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區域,如湖北、陝西,由於受到嚴格管控,生產基本停止;廣西地區由於進出口貨物便利,整體開工率和日產量較高。總的來看,疫情對於錳系鐵合金企業的生產影響較大。

隨著疫情對中國影響不斷減小,各行業復工速度明顯提升,並且刺激政策不斷落地,鐵合金及電解錳廠家的生產積極性將有所改變,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對於錳礦的需求將會呈增長態勢。但海外疫情仍處於加速發酵階段,國外鋼鐵行業及鐵合金生產企業面臨市場的大幅下滑和疫情的嚴重威脅,部分已處於停產狀態,未來對於錳礦的需求將有所下降。近年來,中國國內錳礦需求持續上升,2019年約為1300萬噸(錳金屬量),預計2020年仍有望繼續小幅增長。

3. 價格影響

近年來,全球錳礦供應總體呈寬鬆態勢。2020年1~2月,中國進口錳礦均價132.4美元/噸,同比下降37%,疫情期間,受南非等主要錳礦供應國停產停運管控措施影響,錳礦價格呈現上漲趨勢,如果後續疫情進一步加重,錳礦供應出現較大幅度減少,錳礦價格將出現較大幅度上漲。整體來看,預計2020年錳礦石價格將呈波動上漲趨勢。

(三)鉻礦

1. 供應

鉻礦是中國緊缺的戰略礦產資源之一,基本依靠進口滿足需求。2019年中國共從26個國家或地區進口鉻礦石1589.8萬噸,同比增長10.9%,其中從南非進口量佔比達到78.9%。2020年1~2月,中國進口鉻礦247.86萬噸,同比增長3.7%,其中從南非進口量佔比進一步上升至86.7%。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南非、津巴布韋等主要鉻礦生產國停產21天,將導致疫情期間鉻礦供應量減少。若南非疫情進一步加強,其防控措施進一步延長,對全球及中國鉻礦的供應將產生明顯影響。

2. 需求

受新冠疫情影響,中國不鏽鋼消費大幅下滑,不鏽鋼價格持續下跌超過10%,不鏽鋼企業紛紛減產。同時,物流運輸受到嚴重影響,鉻鐵生產企業多延遲復工,進口鉻礦大量積壓;且由於春節前鉻鐵價格低迷,鉻鐵企業生產積極性受到壓制,工廠減停產較多。根據相關機構調研數據,2020年1~3月高碳鉻鐵產量分別為46.8萬噸、33.45萬噸、40.02萬噸,其中3月環比2月增加6.57萬噸,增幅20%,同比2019年3月減少8.75萬噸,降幅18%。2020年一季度高碳鉻鐵產量為120.27萬噸,環比2019年四季度減少35.69萬噸,降幅23%,同比2019年一季度減少14.03萬噸,減幅10%。可見,受疫情影響,鉻礦需求受到較大程度壓制。

3. 價格影響

受全球供應寬鬆的影響,2019年鉻礦進口價格波動下降,5月份最高達180.5美元/噸,年末下降至152.8美元/噸,下降15.3%,全年鉻礦進口均價為165.4美元/噸,同比下降35.1美元/噸。2020年1~2月,中國進口鉻礦均價139.8美元/噸,同比下降20%。2020年,受疫情影響,國內鉻礦需求將受壓制,供應端仍將嚴重依賴進口鉻礦。由於南非佔到中國鉻礦進口量的近80%,且短期內難有替代來源,因此南非疫情發展走向將直接影響國內鉻礦的供應情況,目前實際影響尚未顯現,但各方心態較為擔憂,如果後期南非疫情持續加重,停產停運政策延長,必將加劇市場供應減少,導致價格上漲。

(四)鎳礦

1. 供應

受資源條件限制,中國鎳礦年產量維持在1200萬噸左右,巨大需求缺口靠進口填補。2019年,中國從21個國家或地區累計進口鎳礦砂及其精礦5613.2萬噸,較上年增長30.3%。進口來源主要是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兩國佔總進口量近95.9%。

印尼自2020年1月起,禁止鎳礦石出口,影響中國鎳礦供應。2020年1~2月,中國進口鎳礦431.6萬噸,同比下降5.2%。鎳礦進口受影響將導致中國鎳鐵產量減少,印尼鎳鐵新建項目能否順利投產將成為影響市場鎳鐵供應的關鍵變量。此外,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暴發的影響,近期菲律賓部分產鎳地區停產停運,印尼部分鎳礦生產企業調低2020年產量目標,導致短期內中國鎳礦供需關係更加緊張。整體來看,未來鎳供應方面增長有限。

2. 需求

國內外鎳礦需求總體疲弱。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面積持續暴發導致全球經濟衰退,嚴重打擊鎳終端消費,生產也受到明顯衝擊。

從不鏽鋼和鎳鐵生產看,不鏽鋼消費端疲弱,中國出口訂單銳減,庫存高企導致國內不鏽鋼企業和國內外鎳鐵企業紛紛減產。據有關機構統計,國內2020年3月不鏽鋼粗鋼產量預計190萬噸左右,較月初排產減少10萬~13萬噸,部分鋼廠4月期貨訂單情況一般。隨著海外疫情暴發,出口訂單大幅下滑,而國內內需尚處恢復期,4月不鏽鋼粗鋼產量預計約120萬噸,降幅約36.8%。由於原料運輸受阻、下游需求減弱等,預計國內及印尼鎳鐵4月將大規模減產。據有關機構調研顯示,中國和印尼24家高鎳鐵冶煉廠正常生產時實物量月產量摺合金屬量約7.85萬噸;4月生產計劃執行後,預計產量摺合金屬量6.44萬噸,較正常生產時同比下降約18%。此外,受疫情防控措施限制,印尼新增鎳鐵項目進度偏慢。

從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和硫酸鎳生產看,受疫情影響,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受挫,以上產品產量均大幅下降。鎳終端消費需求下行的影響已逐步傳導至上游生產環節,令鎳礦需求承壓;但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向好,企業復工復產比例進一步提高,二季度不鏽鋼和新能源汽車市場或將有所改善,從而支撐一部分鎳礦需求。

3. 價格影響

近期部分海外鎳礦生產受疫情影響,但影響產量佔比較小,整體來看,疫情對需求的影響遠大於供應。國內不鏽鋼和三元電池需求放緩,不鏽鋼製品出口受限,導致近期鎳價弱勢運行。但未來隨著疫情發展,菲律賓和印尼鎳礦供應如果明顯受影響,鎳價可能出現階段性回升。鎳礦價格變化趨勢基本與鎳價保持一致,2019年,受鎳市場需求旺盛帶動,中國鎳礦砂及其精礦全年進口均價為71.3美元/噸,同比上漲13.4%。2020年1~2月,鎳價受疫情影響下跌,中國鎳礦石進口均價為88.3美元/噸,較2019年12月環比下降5.9%。未來鎳礦價格走勢仍將受鎳價走勢影響。

建議:調整與保障

一是密切關注全球疫情發展形勢變化,及時調整生產節奏。

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令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承壓,鋼鐵原材料的供應不可控因素增加,建議鋼鐵企業及上游礦業企業密切關注鐵、錳、鉻、鎳主要出口國的疫情防控形勢及出口政策變化,加強對資源供應和未來市場的預判,積極做好充分的資源儲備,同時根據下游需求變化及時調整生產節奏。

二是加快鋼鐵行業原料保障體系建設。

中國鋼鐵行業原料對外依存度高,鐵礦石進口量連續四年突破10億噸,對外依存度保持在80%以上,錳礦對外依存度超過80%,鉻礦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鎳礦超過80%。原料供應渠道高度集中,鐵礦石從澳大利亞、巴西兩國進口量佔總量的85%,而兩國出口量佔全球總出口量的73%;錳礦從南非和澳大利亞進口量佔總量的54.5%;鉻礦從南非進口量佔總量的78.9%;鎳礦從印尼、菲律賓進口量佔總量的95.9%。需求端較分散,市場話語權不足。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對鋼鐵原料供應鏈的潛在風險加大,要求鋼鐵行業需加快完善原料供應保障體系。

要堅定不移實施國際化戰略,在政策宏觀引導下,考慮產業鏈“橫向協同一體化”和“縱向協同國際化”,加快建立長期穩定多元多渠道的高效保障體系,實現“兩種資源”中全球資源供給的多元、安全和穩定,分散原料供應風險。□

(作者系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