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絕地反擊,但這場科技浩劫還是躲不過

5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保護信息和通信技術和服務供應鏈”行政命令,

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總統突破三權分立、代替國會行使實質上的立法權),命令賦予美國商務部權力,禁止“對國家安全製造不可接受的風險”的相關交易。隨後,美國商務部發布聲明, 宣佈將華為公司及其 70 家子公司納入出口管制“實體名單”。

華為絕地反擊,但這場科技浩劫還是躲不過

華為絕地反擊,但這場科技浩劫還是躲不過

這意味著,只有美國政府許可,華為才能進行正常的進出口活動。“實體清單”本質就是一份“黑名單”,黑名單上的企業,實際上是被剝奪了在美國的貿易機會

華為絕地反擊,但這場科技浩劫還是躲不過

在18年8月,特朗普曾經簽署美國《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該法案第889條要求,禁止所有美國政府機構從華為購買設備和服務

這一次,在5G時代領先世界的華為,被徹底針對了,進出口都完全受阻!

而華為多年前假設的極限操作也來到了現實,華為自主研發的海思芯片也不得不臨危受命。在《華為手機往事:一個硬核直男的崛起故事》中曾提到:

在任正非心中,海思芯片的地位要比手機公司更高,他對海思女掌門何庭波說:“我給你每年 4 億美元的研發費用,給你 2 萬人,一定要站起來,適當減少對美國的依賴。芯片暫時沒有用,也還是要繼續做下去,這是公司的戰略旗幟,不能動掉的。”

如今備胎在危難之際,要承擔大任了。5月17日凌晨,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致信了全體員工,內容如下:


華為絕地反擊,但這場科技浩劫還是躲不過


慷慨激昂的文字背後,我們能感受到華居安思危的緊迫感。此時,負重前行的華為並不是一個人。各大媒體,如人民日報、央視新聞、環球時報等官微紛紛轉發這封信為華為打氣。大家也群情激奮,力挺華為。

反應在資本市場上,概念股逆市受追捧,4股開盤即漲停,國產芯片概念股也大漲。

華為絕地反擊,但這場科技浩劫還是躲不過

談到海思芯片,生產研發海思芯片的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早在2004 年 10 月就已成立,前身為創建於1991年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從2002年海思第1塊COT芯片研發成功,到麒麟960被Android Authority評選為“2016年度最佳安卓手機處理器”,華為用了十多年時間證明了自己的研發實力。

華為絕地反擊,但這場科技浩劫還是躲不過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DIGITIMES Research 發佈的 2018 年全球前 10 大無晶圓廠 IC 設計公司(Fabless)排名,海思位列第五名,超越了AMD。

華為絕地反擊,但這場科技浩劫還是躲不過

取得如此成就,一定離不開華為的重資金研發投入。過去十年,華為的研發投入將近 4000 億人民幣,其中芯片研發項大約佔到 40%,即1600億左右,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已經是幾個省的GDP之和。

不過對於此次美國的禁令,華為可能依舊迴天乏力。

根據2018 年華為「核心供應商」大會上公佈的 92 家核心供應商名單來看,美國企業有33家,佔了絕大部分,而且它們中的一些廠商很難被替換。即便去年華為增加了1-2年的硬件庫存,但也只能解決階段性問題,接下來的日子依舊難過。


華為絕地反擊,但這場科技浩劫還是躲不過


首當其衝的,便是來自英國ARM公司的挑戰。ARM官方指示員工暫停與華為及其子公司的“所有有效合同、支持津貼,以及任何尚未簽訂的合約”,以遵守美國最近的一項貿易限制措施。

華為絕地反擊,但這場科技浩劫還是躲不過

英國ARM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知識產權提供商,全世界超過95%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都採用ARM架構

。它為芯片製造商提供授權,從最基礎的指令集,再到特定的Core設計,甚至是後續的處理器優化魔改處於產業鏈的最頂端。高通驍龍、華為麒麟、三星Exynos等應用於手機的芯片,以及Intel、IBM等半導體公司,都是一直使用ARM的技術。可以說,ARM掌控了絕大多數芯片製造商,當然,它也影響著華為的命運。

雖然這是一家來自英國的公司,但它們稱自身設計包含了“美國原產技術”。因此認為自己受到了特朗普政府禁令的影響,正在“遵守美國政府制定的所有最新規定”。

這將意味著華為將來不能再從ARM獲得開發硬件的支持,華為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對此,華為發表了一份簡短聲明:

我們重視與合作伙伴的密切關係,但也認識到他們中的一些由於政治動機的決定而承受的壓力。我們相信這一令人遺憾的局面能夠得到解決,我們的首要任務仍然是繼續向全球客戶提供世界一流的技術和產品。

對於ARM突如其來的表態,華為也並不是毫無招架之力,因為華為已經獲得了ARMv8架構的永久授權。從技術上講,現有已經獲得的指令集不受影響,包含ARM指令體系的基本指令,但是後續擴展的指令集就沒有授權了,華為必須進行自己的類似擴展,麒麟985之後的處理器將會面臨很大的影響。

此外,ARM員工不能“提供支持交付技術(無論是軟件、代碼還是其他更新),參與技術討論,或與華為、海思或任何其他指定實體討論技術問題”,包括中方投資者佔股51%的,旨在為中國地區的產品開發和銷售提供支持的ARM中國公司。

華為絕地反擊,但這場科技浩劫還是躲不過

在2018年6月,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內部講話《勵精圖治,十年振興》裡提到:“如果美國不給我們科技製造的要素,哪怕從零開始,我們都需要自己去創造要素!不要一聽螻螻蛄叫,就不敢種莊稼了

。”

這份魄力讓人肅然起敬,不過任正非前兩天接受採訪時的另一番話還需要玩味:

為什麼不洗一個“冷水澡”呢?我認為,我們最重要的是要要冷靜、沉著。熱血沸騰、口號滿天飛,最後打仗時不行也沒用,最終要能打贏才是真的。

自主創新作為一種精神是值得鼓勵的,站在人類文明的基礎上創新才是正確的。但是我們要看到,科技創新是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進的,比如我們的海思並非從源頭開始自主創新,也給別人繳納了大量知識產權費用,有些是簽訂了交叉許可協議,有些協議是永久授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別人的基礎上形成了我們自己的創新。

不可否認,ARM的暫停合作,對於華為的影響是巨大的,畢竟它在RISC處理器領域深耕了接近30年。即使華為可以基於現有的ARMv8架構研發,想靠自主研發解決問題完全是天方夜譚。

不過廣大網友,在滿腔熱血地支持華為的同時,也過於武斷。有人微博這麼說:

華為絕地反擊,但這場科技浩劫還是躲不過

個人認為,全球協作的今天,誰也封不了神,縱使你三頭六臂,也會被鉗制。

禍不單行,5月20日,僅僅距華為被宣佈進入“實體名單”5天,美國科技巨頭谷歌又突然宣佈:斷供華為,撤銷華為的Android系統使用許可!也就是說,今後華為手機將不能正常更新Android系統,新的智能手機也無法再使用Android系統。不僅硬件供應商被美國封鎖,如今華為的軟件供應商也將被“斷供”。

其實,安卓系統是分為開源的和是不開源的部分,比如GES就不開源,包括了Google Play商店提供的Gmail和Chrome瀏覽器等應用,這意味著這些應用不會再出現在華為的新款手機中。

華為絕地反擊,但這場科技浩劫還是躲不過

由於國內不適用谷歌搜索引擎,所以這一變化對國內用戶影響很小。但是對於海外市場,尤其華為海外營收佔比一半,這無疑非常棘手,海外幾乎是谷歌的天下,而缺失了這些應用的手機,講必然被消費者拋棄。

出乎意料的是,華為再次啟動了備胎計劃。除了芯片,華為也獨立開發了自己的操作系統,華為消費者CEO表示:“一旦發生了我們不能夠在使用這些(來自Google和微軟的)操作系統的情況,我們需要做好準備。這是B計劃。”

B計劃如今看來,也將變成A計劃了。

華為也正式對外宣告:華為手機操作系統問世,名為“鴻蒙”!P40或將搭載“鴻蒙”操作系統鴻蒙,字面意思理解,是盤古開天闢地之意,它也的的確確開拓了新的天地,將是有史以來第一款國產手機操作系統。在微軟、谷歌不可調和的局面下,可以解決階段性問題。

華為絕地反擊,但這場科技浩劫還是躲不過

關於“鴻蒙”操作系統,在2012年,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表示:

我們現在做終端操作系統是出於戰略考慮,如果他們突然斷了我們的糧食,Android系統不給我用了, Windows Phone 8系統也不給我用了,我們是不是就傻了?我們做操作系統,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樣的道理。主要是讓別人允許我們用,而不是斷了我們的糧食。起碼有一天,別人斷了我們糧食的時候,備份系統要能用得上。

如今看來,任總當初的決定意義深遠,充滿著明智與果敢。

不過對於“鴻蒙”操作系統,真實情況還未可知,有說法稱,它的兼容性更好。不過華為還是更加希望與微軟、谷歌維持合作關係,拿出自己的操作系統是不得已而為之。

華為的一系列“秀肌肉”式回應,的的確確撐起了中國的脊樑,讓我們看到作為一個高科技企業的頑強生命力,同時也給了美國一個非常強硬的信號。但是,我們也應該清楚地知曉,科技創新是個持續漫長的過程,無法大躍進。

有個詞叫做“捧殺”,對於華為,我們在支持的同時也要理性看待,靠一己之力解決問題是不切實際的。華為的芯片與系統,是用來保證華為繼續正常經營的底牌,而非拿來硬碰硬得對抗甚至吹捧的談資。肌肉秀完,還需尋找解決途徑,無論是“剛”還是“柔”,合理的解決之道才是華為渡劫成功之本。所以,在個人看來,華為雖強,但獨木難支,最好的解決途徑還是尋求緩和的空間以及政府的幫助。

就在5月21日星期二,美國商務部又宣佈給予華為90天的“有限豁免”期,臨時允許華為購買美國製造的商品。看似給了華為一定緩和時間,但似乎卻釋放出了讓華為陷入更長時間危機的信號,這或許將是華為科技浩劫的開始。

吾本當自強,還需沉著與冷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