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玄奘,是獨自一人偷渡到印度取經的

在吳承恩寫的小說《西遊記》中,唐僧的出身是相當高貴的,他是佛祖的第二大弟子,由於在聽法時不守規矩而被貶入凡間。之後,玉帝給了他一個糾正錯誤的機會:讓他西行取經。玄奘在取經路上,實際是被四個徒弟保護著,經過千辛萬苦取到真經後,最終成為了佛祖。顯然,在《西遊記》中,唐僧是被玉帝派出去完成他的光榮使命,然後取經歸來,唐僧還得覆上級“領導”的命令:給人們講解經書。最終他回到西天去上班,也有了自己的辦公室,有了自己的地盤。

歷史中的玄奘,是獨自一人偷渡到印度取經的

86版西遊記劇照

但是在真實歷史當中,情節則完全不是這樣了。玄奘本性陳,他家原本是官宦人家,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變成江流兒,嚴格講是變成一個孤兒,他出身寒賤,後來就出家當了和尚。而玄奘去西天取經,也不是皇帝唐太宗派他去的,是他偷摸走的,這事是違反大唐律令的,因為他偷渡。所以,玄奘一開始是孤身一人上路的,然後剛開始他找了一個突厥人做嚮導,但這個嚮導忠誠度很有限,一度想殺了他。雖然最後也後悔殺他的想法,但只答應送他到大唐邊界,嚮導就回去了。

歷史中的玄奘,是獨自一人偷渡到印度取經的

玄奘與其馬

後來玄奘一路向西,過關過卡,都是因為很多偶發性的因素,比如他之所以能離開中國,是因為守關隘的官兵本身是佛教徒;接著玄奘到了高昌國,高昌國國王也是佛教徒等等,包括他自己過浩瀚沙漠,也是在命懸一線的時候,他騎行的那匹馬胡亂前行,偶然找到了水源。所以在真實歷史中,玄奘是一個人經歷千辛萬險的,這根本不像小說中所寫的‘他取經路程有四個徒弟保駕護航’那樣,其實他身邊什麼都沒有。

歷史中的玄奘,是獨自一人偷渡到印度取經的

玄奘西天取經過程的線路圖

再有,玄奘的取經,並不是到西域弄些經書回來那麼簡單。首先他是要去印度進修,當時,他在印度生活了整整十四年,在那爛陀寺學習佛法五年,等他學有所成的時候,就光榮回國了。後來唐太宗的兒子李治專門撥了一塊土地給佛教,那地就是聞名古今的大雁塔,皇帝讓他在裡頭翻譯經卷,禮拜祈禱等等。所以,玄奘並不是把印度的佛經搬到中國就能成佛了,這跟成佛也沒任何關聯。

歷史中的玄奘,是獨自一人偷渡到印度取經的

大雁塔前的玄奘雕塑

到了晚年,他回到故鄉洛陽,最後終老在玉華寺廟(並不是終老在長安城,這是很能說明問題的)。所以他的晚境,並不是成了佛祖,然後天天在唸佛,跟孫悟空呆一塊上班,跟這沒有一點關係。現實中玄奘的所來,和他最後的歸去,都跟小說上大相徑庭,差距非常大。人們之所以願意在《西遊記》中賦予他以偉大的出身和偉大的結局來光輝他的取經事業,是因為玄奘一生做出的貢獻真的非常偉大。但必須注意的是,玄奘實際中的情況,並不是向小說虛構的那樣。

歷史中的玄奘,是獨自一人偷渡到印度取經的

大雁塔

所以,如果我們想了解玄奘的一生,就應該從神話回到真實,從唐僧回到玄奘,不要被《西遊記》裡的虛構故事所誤導。

歷史中的玄奘,是獨自一人偷渡到印度取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