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宅家工作,可以如何保持效率。

Version:1.0 StartHTML:000000379 EndHTML:000730944 StartFragment:000642426 EndFragment:000730856 StartSelection:000642426 EndSelection:000730852 SourceUR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NTEwMzU1OQ==&mid=2247487994&idx=1&sn=6cd207cba05027951c406b61c0c96433&chksm=fbd835d2ccafbcc48e46105757b5cccd8c007418a5524f3eed7aa03a79e95baefe610d19eae9&token=470506659&lang=zh_CN

父母成長,每週一書,大家好,我是彭彭。


在這個特殊時期,除了那些令人敬佩的逆行者們,全國絕大多數人都在家裡宅著,等待疫情過去。


雖然有單位已經恢復上班,在家辦公,但很多人發現工作效率不怎麼高。


抖音上甚至有很多人開始學蛆爬,數大米。


長期宅家工作,可以如何保持效率。


更多人沉浸在刷手機刷劇中,想要動起來去看書,去工作,去運動,卻總也動不起來。


過去的二十天,我也遇到了這些問題,特別是大年三十到初五那一段日子,過得有點頹廢。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我慢慢恢復到了疫情發生之前的工作狀態,效率和生活品質還有所提升。


能恢復狀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從2月1日開始帶領第二期《百歲人生》開門紅閱讀營。


為了這個營,我在這兩週讀了兩本認知心理學的經典著作,一本是上週推薦的《認知天性》,第二本是本週讀的《有序》。


這周讀的《有序》對我保持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幫助,所以特別想分享給同樣宅家的你。


長期宅家工作,可以如何保持效率。

長期宅家工作,可以如何保持效率。

《有序》是心理學家丹尼爾列維汀的著作,講的是在信息爆炸,認知過載的當下,人們經常陷入瞎忙中,忘記重要的事情,做出錯誤的決定,但調整我們的注意力方向,改變思考的方式,重組我們的家居和工作環境,可以讓我們的思路更清晰,做的選擇更明智,從而讓學習,工作和生活更有效率,更有品質。


書的結構大致是這樣的:


第一部分,講信息爆炸是如何導致認知過載的,講人類注意力和記憶的工作原理;


第二部分,根據第一部分的原理,分別講述家居、社交、時間管理、重大醫療決策以及工作組織的領域,如何提高效率和品質;


第三部分,講如何教孩子更好地識別信息,批判性思考,並從雜物抽屜講如何通過對當下狀態的認知和反思來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總結全書。


講真,書不是很好讀。


即使我剛剛讀完了內容重合度跟這一本很大的《認知天性》,部分章節依舊看起來很晦澀,但這不妨礙我興致勃勃地讀完了它,並學到了很多有用的,跟我的經驗能互相印證的東西。我想用兩張星空圖來說明《有序》裡提到的主要理論背景。


長期宅家工作,可以如何保持效率。


想象時間再往後推五個月,所有的危機都已經過去,世界又恢復了往常的節奏。


在一個清爽無雲的夏夜,你來到山裡,支起帳篷,看到滿天的星星,覺得好美好美,同時也覺得宇宙非常浩瀚,看起來讓你感覺迷茫,要認識,也不知道從哪裡著手。


長期宅家工作,可以如何保持效率。


可是,剛好你這一次請了一位天文愛好者同行,他開始給你講述星空的奧秘,從宇宙,銀河系,太陽系的三級分類講起,再講到恆星和行星的區別,講到太陽系的各個星座,然後一一指給你看。


你一下子就清楚了,從此看星空,再不覺得是一盤凌亂繁雜的散沙。因為你已經具備了系統的認識瞭解星星的知識體系。


《有序》的作者說,這就是人類學習的本質,將結構加於感官知識之上,讓這些凌亂無序的知識變得有序,可以理解,可以掌握。


這個過程,我們首先是從分類開始的,從宇宙,再到銀河系,太陽系,恆星和行星,星座。


因為有分類,我們得以能讓注意力聚焦,一次只用認識一個或者少數幾個對象,從而能更好地記住它們。一旦能記住,就能更進一步研究,深化認識,並且在以後通過再認,把它作為基礎知識協助我們處理更進一步的問題。


你的孩子也是這樣認識世界的:


一開始他把所有的東西都塞進嘴巴里,不知道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慢慢地,他開始知道,有的東西可以吃,有的不能,他開始建立了第一級分類。到他更大一些,他開始知道,吃的裡面,有主食,有蔬菜,有肉類,或者可以分為正餐和零食。這是第二級分類。再到他長大,成為一個美食家,他會掌握更多更復雜的分類系統。

長期宅家工作,可以如何保持效率。

長期宅家工作,可以如何保持效率。


分類促進注意,注意促進記憶,記憶開啟更復雜的認知過程,這是你需要知道的第一個關鍵點。


接著請讓我用一個圖來為你呈現我理解的注意力系統。它包含四個部分。


長期宅家工作,可以如何保持效率。


1


默認模式


注意力系統的第一個部分是模式一,默認模式,又稱神遊模式/白日夢模式。在這個模式裡我們的思緒在神遊。如果你正在上課,老師可能會說,你在發呆或者走神。但正是這個模式裡,你或許能想到了不起的創意,解決那些你冥思苦想很久都未能解決的難題。


2


中央執行系統模式


注意力系統的第二個部分是模式二,中央執行系統模式,也就是人主動地專注某個任務時的模式。如果你希望你看完一本書,寫完一篇文章,完成一次鍛鍊,你就需要這個模式。


人要麼在模式一,要麼在模式二。


但無論在哪個模式,總有一個系統一直在線,那就是——


注意力過濾器,就是決定注意什麼,不注意什麼的機制。


3


注意力過濾器


當你在發呆或者認真看書時,可能聽到各種聲音,比如吸塵器的聲音,廚房的炒菜聲,以及孩子的哭聲。你會選擇不去管吸塵器和炒菜的聲音,因為你知道這個聲音是正常的,但孩子的哭聲會瞬間吸引你的注意,讓你結束髮呆或者閱讀去看看,他是不是遇到了什麼危險,或者身體不舒服。


注意力過濾器是你的注意力系統的第三個部分。


4


注意力轉換器


注意力系統的第四個部分,就是促使人在默認模式和中央執行系統模式切換的注意力轉換器。當你在發呆時,可能突然想起今天的工作任務沒有完成,轉而專注工作;當你在專注工作時,遇到棘手的問題想要停下來,或者覺得累需要休息下,也會有意識的進入發呆或者神遊模式,這就是注意的轉換。


現在,多任務切換,以及模式之間的切換在很多人那裡是一種常態。

比如,你會一邊寫報告,一邊隨時回覆同事和老闆的微信。

在家工作太累,你會一邊刷劇,一邊在工作群裡跟同事交流工作。


然而,研究表明,這種多任務切換,會降低你的效率。


表面上看,你會習慣一邊做這個,一邊幹那個,以及迅速地在word文檔和電腦微信中間切換。但事實上,這種做法會讓你在word裡寫文章的質量下降,也讓你在聆聽,回覆同事時的狀態變差,還會讓你在做切換時的質量變差——你會在跟同事交流時想到你要寫的文檔,又在寫文檔的時候想到跟同事交流的內容。


這是因為,人的大腦雖然經歷了漫長的進化過程,但依舊沒有適應當下信息爆炸,節奏加快的生活。


長期宅家工作,可以如何保持效率。


在從事單一任務,而且在默認模式和中央執行系統模式之間自然切換時,我們大腦的工作效率是最高,損耗是最小的。所以,最高效的工作/生活方式是:


總是使用單一任務模式,

專注當下唯一一件事情;

做完一件,再做下一件。


回到最初的話題,在家工作,如何保持效率?


那就是不管做什麼,都要保持自己專注在單一模式,單一任務裡。在宅家的這些天裡,我是這麼做的。


第一,固定生活節奏和標準動作。


第二,保持環境整潔有序。


第三,用待辦清單來管理每日事務。


我的宅家一天是這樣的:


每天6點半到7點之間,起床。


起床以後,穿好衣服,把房間裡幾件可以移動的傢俱在出門時帶到房間外。


然後洗漱,做早飯。


等孩子起來,把掃地機器人放到房間讓它工作,打開窗透氣。


接著給孩子刷牙,全家一起吃早飯。


到早飯吃完,掃地機也工作完了,這個時候把傢俱移回房間,鋪床,關窗,泡茶,放一杯在窗前。用抹布擦拭窗臺,床頭,桌面和所有插座上方的灰塵。


這個時間,剛好用來飯後消食。


長期宅家工作,可以如何保持效率。


接著,打開本子看當天的待辦事項安排,打開番茄鍾軟件forest,設定25分鐘的工作時間,開始第一項工作。


一般第一項工作是看閱讀營的打卡。


接著第二項工作一定是當天最重要,而且難度最大的,比如今天就是寫這一篇文章。


forest的時間段啟動時,就完全不碰手機,也不做設定工作以外的工作。我也用forest設定陪孩子的時間,一般也是25-30分鐘一個時間段,在這個時間段裡,只陪孩子,其它什麼也不幹。


陪孩子的時間段會根據孩子的狀態和我自己的安排來決定。


25分鐘時間到了以後,我會再設定一個5分鐘休息時間,這個時間可以給床鋪吸塵,做做零散的家務,逗逗孩子,上廁所,泡茶。


但不會做任何燒腦的事情,不做25分鐘時間內設定的任務,就是讓自己的身體動起來,腦子進入模式一的神遊模式。


長期宅家工作,可以如何保持效率。


如此往復,直到午餐時間。


吃過午飯,孩子午睡,我會在這個最安靜的時間點錄我的語音課和推書稿,錄完繼續打開forest做任務。


到下午3-4點,這個時候人一般感覺有點疲勞了,大頭任務也完成了,心情比較輕鬆,我會刷刷劇,陪陪娃,吃吃零食。


直到晚上9點半和孩子一起入睡之前,保證陪孩子玩耍,閱讀,學習的時間以外,我會吃晚飯,洗澡,看自己的狀態決定是否再打開forest刷一個任務。


入睡前,第二天早上的早餐也會提前想好菜譜,做一些準備。


再看看今天的待辦事項完成情況,寫下第二天或者第二週的。帶著這個清單睡下,很多時候第二天醒來就會想起一些工作或者寫作的靈感,這時候就用手機或者筆快速記下,然後去洗漱做早飯。


這就是我的每日節奏。


整個春節期間,我也熬夜刷劇或者工作過,但絕不睡懶覺,也保持每天做早飯,打掃整理房間。


這樣確定的安排給了我確定感,也讓我每一次在桌前坐下時,能迅速進入狀態。固定節奏的最大好處,就是每天隨著自己的生物鐘會更容易地專注到每個時間段自己要做的事情上面,而不會思緒混亂,也不會那麼容易分神。


長期宅家工作,可以如何保持效率。


長期宅家工作,可以如何保持效率。


這是我每天工作的地方。


我沒有專門的書房,工作臺就是這張140cm的書桌的一半。因為知道很小很擠,所以裝修時,硬裝和軟裝都選的是很素很淺的底色,儘量排除干擾。


閱讀架上是本週的目標閱讀書籍,會一直放在上面直到我的推書稿寫完。近期用到的書,筆記本我疊放在閱讀架後面,上面還放著必備的紙巾,紙巾也用我喜歡的素色棉麻質地的盒子裝著,減少視覺信息。


電腦放在正中央,方便我隨時修改,記錄,微信電腦版也一直登陸,避免因為用微信工作而頻繁刷手機。


靠牆的文件盒裡,是這一個月暫時放置的孩子的寒假作業,睡前擦的身體乳。


這是一個分類模糊的暫存盒,目的就是放置一下子不知道如何歸類和定位的東西。文具都收在抽屜裡,用一件拿一件。所有的書在客廳的整面牆書架上,用的時候再去拿。


整個環境的佈置遵循三條原則:


1.只放必須用的東西;


2.視覺信息儘量簡單;


3.分類收納和定位。


在沒有疫情的日子裡,我也經常覺得家裡吵,干擾多,無法專注時我就出門去星巴克坐著。


現在不能出門了,家裡的環境就是不得不適應的,所以我用更嚴格的日程表,forest和團隊監督來幫助自己更好地專注。實在專注不了的時候,再沮喪,最後也是隻能接受現狀,調整好狀態了再回來。


自由職業多年,我只有團隊,沒有上司和老闆,早就習慣了自己設定目標,月,周,日待辦,自己找團隊交流。


我的夥伴不多,團隊不復雜,所有有什麼事情微信上說一聲就行,過後的完成情況大家會互相監督跟進。除了工作,學習,生活,帶娃的事項,我也一併納入了待辦事項清單。雖然很多人說應該分開,但對我來說放到一起整理更方便和節約精力。


長期宅家工作,可以如何保持效率。


最近用forest記錄帶娃的時間後,更是幫助我用更好的狀態面對孩子。


當然,偶爾孩子和家人會打亂一下我的節奏,比如25分鐘的任務時間還沒跑完孩子就過來要我陪玩,我也不糾結。他需求不是特別高,我就抱抱他然後放下;他需求高,我就停下工作去陪他。說到這裡真的要感謝家人,他們在家務和育兒方面的幫助是我能保持高效的最重要基礎。


我每天確保自己寫的待辦儘量不超過5項,而且按重要程度,一定要完成前三項。


寫多了,自己不記得,而且時間也不夠用,完不成也是白搭。


比起某一天的爆發式努力,每一天細水長流的堅持對我來說更重要。每完成一項,在上面打勾,這種爽感讓人感覺好輕鬆好有成就感。同時每想起一件事情,也寫上去,能幫助我暫時放下記住這件事的認知負擔,繼續回到專注原定計劃任務的狀態裡去。


這些做法大部分是之前就習慣的,只是在這個超長宅家期做得更頻繁和規律了。


閱讀《認知天性》和《有序》以後,我進一步知道了為什麼這樣的安排能幫助我保持專注和效率,所以更加會堅持。近期很多小夥伴都反映自己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越懶著越沒效率,也頭昏腦脹不開心,可越這樣越不想振作,週而復始。其實,總有一個契機,讓你做第一次改善動作——


第一次拿起書閱讀

第一次放下手機專心陪娃

第一次打開forest做任務

第一次寫待辦事項

第一次早起


請把注意力放到這個第一次上,而不是之前你不願意重複的很多次上,專注這個積極信號。


這就像大部分幫不了病人,也幫不了那些逆行的英雄的人,在漫長的宅家日子裡,刷負面消極的信息只會讓你沉浸在低落的狀態裡出不來,這個時候你至少可以關注積極的消息,新的希望,取得的成就,那些始終在努力的人,他們做成了什麼;那些心懷良善的人,奉獻了多少愛心。希望我的分享,能幫你感覺好一些,清晰一些,有序一些。


在接下來的週二到週五,我會繼續為你分享《有序》裡的金句和我的解讀。


我會堅持調整我的狀態讓它變得更好,希望你也是。


我們明天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